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8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3.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四)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按课程呈现方式)

1.显性课程也叫公开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主要特征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的主要标志

2.隐性课程(杰克逊):指构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种要素。包括:1学校物质环境2学校长期形成的制度和非制度文化3学校的人际关系。特点:1影响方式无意识性;2空间广泛性;3内容全面性;4表达隐蔽性 2课程理论流派:(重点)

1、学科中心课程论 代表人物:瓦根?舍因(德):范例方式课程论;

赞科夫(苏联):发展主义课程论

观点:(1)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

(2)教材以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心理活动来组织;

2、活动中心课程论(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 代表人物:卢梭(法):《爱弥儿》

杜威(美):《民主主义与教育》 克伯屈(美):《教学方法原理》

特点:综合性、实用性、实践性等 观点:儿童中心

问题教学法

3、社会中心课程论(围绕社会重大问题) 代表人物:康茨(美):《学校敢不敢建立一个

新的社会秩序?》 拉格(美)

布拉梅尔德(美):《教育哲学的模式》

观点: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发展

学校致力于社会改造而非个人发展

11

(二)课程组织(单选) 1课程目标的定义

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力、体质等方面期望事先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和课程方法的基础。

广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涵盖是全层次的。它即是教育意图,包涵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在狭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化的视角,它的涵盖面试特定的,主要指教育目标。在狭义上,课程不包含教育方针,只包含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的特征

1.整体性。各级各类的课程目标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2.阶段性。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系统,如小学课程目标、初中课程目标、高中课程目标。

3.持续性。高年级课程目标是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延续和深化。 4.层次性。课程目标可以逐步分解为总目标和从属目标。

5.递进性。低年级课程目标是高年级课程目标的基础,没有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实现,就难以达到高年级的课程目标。

6.时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目标会有相应的调整。

2课程内容(重点)

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12年考了)

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总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育、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只是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一级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12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A.课程计划

概念: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的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组成: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作用: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B.课程标准

概念: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刚要的形式编写的 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结构:

第一部分是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等; 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要点;

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作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C.教材

概念: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教材的作用

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教材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所以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

13

教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教材的编写: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与直线式编写两种基本

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

衡量一节课的好坏除了教师教得怎么样,还有学生学得怎么样。一趟好课的标准包括:目标明确,内容准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3课程评价

涵义: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而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

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当代课程评价之父”泰勒提出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文提出

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到“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3.CIPP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4.CSE模式:CSE: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评价研究中心的简称。

四个步骤:需要评定、方案计划、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4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是指通过设计和学习者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

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4.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课程理论

14

课程开发的模式

1目标模式 拉尔夫.泰勒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2过程模式 斯腾豪《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轮》 3情景模式 劳顿 “文化分析理论”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单选 简答) 1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重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1.三维目标观。教学的 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2.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综合,体现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培养学生综合的视角和能力。

3.内容练习观。课程内容的教学,要努力与社会生活、学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4.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 5.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的过程评价,通过评价发挥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不是检查验收的作用。

6.校本发展观。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选择性。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重点) (一)总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15

2018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3.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四)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按课程呈现方式)1.显性课程也叫公开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主要特征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的主要标志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s0x77yhic7zlrl1bkfq6d7jn4l8uv0138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