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关键点的确定与处理
在教学研究中,人们讨论较多、较深入的是教学的重点 与难点。 在钻研与处理教材乃至课堂教学中, 除了重难点外, 还存在一个关键点的问题,教学就是要在确定与处理教学关 键点上下功夫。 只有把握好关键, 才能突破难点, 抓住重点。
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重要 途径。 、重点、难点与关键点 在新课学习中,教学的重难点总是与学生原有知识存在一些 距离,教学的任务就是缩短乃至消除这种距离。教学关键点 突出反映了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认识上的矛盾性,体 现了教材内容上已学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与衔接,展示了教 学过程中由感知教材向理解教材的合理过渡。因此,确定与 处理好教学关键点,对于顺利学习新知识能起决定性的作 用。
在钻研教材时,弄清教材内容的层次与联系,明确重难点是 抓关键点的基矗例如初中化学中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这 部分内容,教学重点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纯净物的质量。
由于这部分化学计算是学生初次接触,在化学方程式的书 写、配平及如何理解题意方面存在一些困难,这就是教学的 难点所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是如何根据题意,找出已 知物与待求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这就是该内容的教学关键
点。教学中抓住已学知识,如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书写、配 平及质量比的计算等与新课题的联系,提出几个有坡度的问 题,让学生逐步领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原理,初步学会 抓住关键点分析题意和计算的方法、步骤。这样就能把握教 学关键点,顺利地达到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目的。所以,关键 点是“课眼”,处理好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起到画龙点 睛的作用。
、关键点的确定与处理 确定与处理教学关键点,必须抓住两方面的矛盾。一是学生 在学习认识过程中新旧知识或经验之间的矛盾;二是教材内 容安排与合理的认识顺序之间的矛盾。要针对化学学科的特 点,在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做好 确定与处理关键点的工作。
.深入钻研教材, 在明确重点、 难点的基础上确定关键点。
第 1 页
要确定与处理好关键点,最基础的工作是深入钻研教材,弄 清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不仅要对所教授的内容作深入地剖 析,理出知识的层次与联系,还要相应地找出已学知识和后 续知识与这些内容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确定本单元的重难 点、本课时的重难点,进而确定关键点。以实验室制取二氧 化碳的化学原理教学内容为例分析如下:重点是实验室制取 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及制取方法;难点是从设计思路 出发进行学习。怎样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呢?从学生已经学
第 2
页
过的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和总结出气体实验室制 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法主要包括:
(1)先
要了解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化学反 应来制取这种气体;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所需条 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来设计实验装置;
(3)需要通过什么
实验来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需制的气体。当学生明确了以
三点后,讨论本节课的内容,教学关键点就选在这里。抓 住这个问题不放,追根求源,学生会对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 原理有豁然开朗、恍然醒悟之感。
2 .突破教材框框,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
合理的教学程序设计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学生认识顺 序的科学统一上。就把握关键点这一教学环节而言,合理的 认识顺序应该是: 从整体看, 要把握住教材体系、 编者意图, 抓住知识间的联系与衔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处,调整教学 程序,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作好准备;从局部看,在解决 关键问题前,要通过直观手段使学生感知问题所在,并进行 必要地铺垫,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思维的注意力集中到关 键点上,在着手解决关键问题时,通过适当的发散与收敛, 达到突出重点、难点的目的。例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关 催化剂的概念就是一个关键点。如果按照教材内容平铺直叙 地进行教学,就不能根据实验现象突出地创设问题情境,就 不能及时地把学生的兴趣及思维聚集到关键点上。而如果把 课文中三个实验同时集中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通过现象对
氧化锰有一个生动直观地认识,再在总结实验现象,初步 得出有关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结合实验, 通过阅读、自学、讨论、思考来解决关键问题。
3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强化实验问题的研究性。
化学实验中所产生的问题,往往对确定与把握教学关键起重 要作用。这是因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 所产生的问题在教学上往往是提示物质变化规律的突破口。
与化学实验有关的教学内容,其关键点的选择与处理大都是 从这个
第 3 页
“突破口”开始逐步深入的,如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 白磷燃烧实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强化实验问题的研究性,对于把握好关键点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变消极的接受为积极的观察与思考。
如电解水的实验有两种做法:一是观察实验后,教师直接告 诉学生负极上产生的是氢气,反应是什么;另一种是观察后 问学生,负极上放出的是什么气体。学生可能会说是氢气, 教师追问一句“你怎么知道是氢气?”显然只有第二种做 法才会使学生产生急切的探究心理,创设出良好的问题情 境。在此基础上,才能根据发散、收敛的思维规律,联系实 验现象,针对关键问题做不同角度的研究,直到探究出实验 现象与变化规律的内在联系。通过实验问题的研究来把握教 学的关键点,不但能达到理解重点、难点的目的,更重要的 是让学生通过研究实验来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学会科学思 维方法,促进其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4.在“结合部”选择突破口,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在相同的教育对象和教学条件下,怎 样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实践证 明,选择与处理好教学关键点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 率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在讲溶解度前, 学生已经学习了“饱 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这些 概念,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少学生仍分辨不清。 在他们看来,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因为在一定条件下,溶质不能 再溶解了;反之,“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这种看法 正是“先入为主”造成概念性错误,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 点所在。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应把问题具体化,巧妙地设 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分析、判断。例如先让学 生计算20C时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启发
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这时氢氧化钙溶液是否饱和? 这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这时溶液是浓溶 液还是稀溶液? (4)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这样组
织教学,既解决了疑难,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2)
第 4 页
5 .消除心理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心理定势是指学生以前学习中形成的一种思维习惯。对于求
解已学的同一类型的问题,这种定势能够趋使学生沿着某 固定的思维模式去思维。驾轻就熟地进行解答,对于巩固知 识技能有积极的一面,但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这种心理 定势往往会限制发散性思维的展开,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发 展。为促进学习的正迁移,避免发生负迁移,必须消除心理 定势的消极影响。教师应该把握教材体系知识间的联系,应 该非常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备课时就应该预料到哪里会 产生这种影响,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如“溶 液”一章中,学生对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 很熟悉,但涉及到结晶水合物如胆矾的计算时,部分学生单 纯地把无水物的质量和溶剂水的质量作为溶液的质量,而忽 视了结晶水的质量也要作为溶剂这一事实。消除心理定势的 消极影响,正是把握教学关键点的一项重要任务,行之有效 的方法是利用定势的范例作用来消除定势的消极影响。
把握关键点这一教学环节尽管主要是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 的,但在确定与处理时要注意一方面在把握教学关键点时, 必须注意运用铺垫与呼应的方法,充分发挥直觉思维在创造 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启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另一方面与教材 中一般知识的教学紧密结合,与其他教学环节紧密衔接。当 然,每位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不同,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对 教材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 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处理教学关键点是最优化原则的 要求,更是每位教师艺术的生动体现。
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