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陷窝细胞 B 嗜酸粒细胞 C 幼稚的淋巴细胞 D Red-Sternberg 细胞 E 成纤维细胞 答案: C
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时,下列哪种疾病可能性最小 A 颅内肿瘤淋巴结转移 B 恶性淋巴瘤 C 鼻咽癌淋巴结转移 D 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 E 肺癌淋巴结转移 答案: A
淋巴结内出现多核巨细胞、上皮样细胞构成的结节时,下列哪种疾病不可能
A 麻风病 B 窦卡他 C 性病淋巴肉芽肿 D 结核病 E 肺结节病 答案: B
引起伯基特( Burkitt )淋巴瘤的病毒是
A EB ( Esptein-Barr )病毒 B 人乳头状瘤病毒 C 人疱疹病毒
D 型Ⅰ人 T 淋巴细胞病毒 D Ⅱ型人 T 淋巴细胞病毒 答案: A
引起蕈样霉菌病的病原体是 A 疱疹病毒 B 毛霉菌 C 曲菌 D Ⅱ型人 T 淋巴细胞病毒 E 结核杆菌 答案: D
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 )最重要和具有诊断意义的病理改变是
A 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B 骨髓巨核细胞减少 C 淋巴结肿大 D 骨髓幼稚白细胞增多 E 肝内幼稚白细胞浸润 答案: D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cute non lymphocytic leukemia )的特征之一是
A 好发于儿童 B B 淋巴细胞起源者居多
C 瘤细胞核染色质粗大、成堆 D DNA 多聚酶( TdT )阳性
E 瘤细胞有嗜苯胺蓝颗粒 答案: E
在骨髓活检组织中,以异型、幼稚巨核细胞为主(大于 30% )的白血病称之为
A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急性巨核细胞型白血病
C 未分化型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D 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E 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精品文档交流
答案: B
慢性白血病( chronic leukemia )最大的危害性在于 A 巨脾症 B 慢性贫血 C 血小板增多 D 慢性感染 E 急变 答案:E
可伴有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白血病常是
A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C 慢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D 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E 急性粒-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答案:C
巨脾症最常见于
A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C 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D 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E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答案:C
霍奇金淋巴瘤的亚型,可随病情的发展相互转化,最可能发生的是
A 淋巴细胞消减型→淋巴细胞为主型 B 混合细胞型→结节硬化型 C 结节硬化型→淋巴细胞消减型 D 淋巴细胞为主型→混合细胞型 E 淋巴细胞消减型→结节硬化型 答案: D
可合并白血病的淋巴瘤主要是
A 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B 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C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 D 伯基特淋巴瘤 E 骨髓瘤 答案: B
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非 B 淋巴细胞起源的肿瘤细胞是 A 小核裂细胞 B 大核裂细胞 C 小无核裂细胞 D 大无核裂细胞 E 曲核细胞 答案: E
滤泡型淋巴瘤起源于 B 淋巴细胞,最常见的组织病理学类型是
A 小核裂细胞为主型 B 大核裂细胞为主型 C 小无核裂细胞为主型
D 大无核裂细胞为主型 E 免疫母细胞型 答案: A
淋巴瘤以 B 淋巴细胞起源居多,非 B 淋巴细胞的标记物是 - 16 -
A 表面球蛋白 B CD5 C CD10 D CD19 E CD20 答案: B
本 - 周( Bence-Jone )蛋白是一种
A 免疫球蛋白重链 B 免疫球蛋白轻链 C 纤维蛋白溶解产物
D 免疫球蛋白 E 变性白蛋白 答案: B
非朗格罕斯组织细胞起源的肿瘤是
A Letterer-Siwe 综合征 B 嗜酸性肉芽肿 C 多灶性嗜酸性肉芽肿
D Hand-Shuller-Christian 病 E 恶性组织细胞型淋巴瘤 答案: E
对恶性组织细胞的诊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诊断应重视临床征象
B 骨髓涂片能找到少数异常组织细胞即可诊断
C 淋巴结一次活检阴性,也不完全排除恶性组织细胞瘤 D 骨髓涂片检查阴性,基本可排除恶性组织细胞瘤 答案: B 名词解释 1. 恶性淋巴瘤
答案: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根据瘤细胞的特点和瘤组织的结构成分,分为何杰金病和非何杰金淋巴瘤。
2. R-S 细胞
答案:何杰金病瘤组织中有一种独特的瘤巨细胞,体积大,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膜厚,核内有一大的嗜酸性核仁,直径约 3-4μm ,周围有一透明晕,称 R-S 细胞。这些双核或多核的 R-S 细胞是诊断 HD 的重要依据。
3. Burkitt 淋巴瘤
答案: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年人,是 B 细胞型淋巴瘤。病变特点:该肿瘤常发生于颌骨、颅面骨、腹腔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等,一般不累及外周淋巴结和脾,也很少发生白血病,肿瘤发生于腹腔常形成巨大肿块,颌骨和眼眶的肿瘤在局部生长,造成面部畸形,肿瘤由小无核裂滤泡中心细胞恶性增生而来,镜下见在大量弥漫增生的肿瘤细胞常变性、坏死、瘤细胞间散在多数吞噬各种细胞碎屑的巨噬细胞,形成所谓满天星图像。
4. 蕈样霉菌病
精品文档交流
答案:是原发于皮肤的 T 细胞淋巴瘤,蕈样霉菌病早期病局限于皮肤,以后扩散至淋巴结和内脏
5. 髓外造血
答案:在疾病或骨髓代偿功能不足时,肝、脾、淋巴结可恢复胚胎时期的造血功能。
6. 类白血病反应
答案:通常是由于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药物中毒、大量出血和溶血反应等刺激造血组织而产生的异常反应,表现为外周血中白细胞显著增多(可达 50 , 000/ul 以上),并有幼稚细胞出现。 填空题
1. 有些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大量瘤细胞主要为原粒细胞,在骨内、骨膜下或软组织中浸润,可聚集形成肿块,外观呈绿色,称为 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绿色瘤 简答题
1. 恶性淋巴瘤包括哪些类型?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根据瘤细胞特点和瘤组织的结构成分可将恶性淋巴瘤分为:何杰金病和非何杰淋巴瘤两大类。
2. 什么是满天星现象
Burkitt 淋巴瘤由小无核裂滤泡中心细胞恶生增生而来,镜下见大量瘤细胞弥漫增生,细胞大小相似,胞浆少,呈嗜碱性及明显的嗜派若宁性,瘤细胞间散在多数吞噬各种细胞碎屑的巨噬细胞,形成满天星图像。 论述题
? 试述具有诊断意义的 R-S 细胞的特点
何杰金病时淋巴结正常结构破坏消失,由瘤组织取代,瘤组织中有一种独特的多核瘤巨细胞, ① 胞体大,直径约 15-34μm ,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② 胞浆丰富,双色性或嗜酸性; ③ 核大,双核或多核,染色质常沿核膜聚集成堆,核膜厚; ④ 核内有一大的嗜酸性核仁直径 3-4μm ,周围有透明晕; ⑤ 双核的 R-S 细胞的两核并列,都有大的嗜酸性核仁形似镜中之影称镜影细胞。双核和多核的 R-S 细胞是诊断 HD 的重要依据。
? 非何杰金病多发于人体哪些部位,特点是什么?
- 17 -
非何杰金淋巴瘤多发生于浅淋巴结,以颈部淋巴结最多见,其次为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近 1/3 淋巴瘤发生于淋巴结外淋巴组织,如咽淋巴体,扁桃体,胃肠,皮肤。特点: ① 病变可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侵犯其他淋巴结,也可开始即为多发性。 ② 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的淋巴瘤都有向其他淋巴结和全身其他组织和器官如脾、肝、骨髓扩大散的倾向。 ③ 瘤组织成分单一,以一种细胞类型为主。
? 何杰金病有哪几种组织类型,各有何特点?
何杰金病根据肿瘤组织内肿瘤细胞成分与非肿瘤细胞成分的不同比例,可将何杰金病分为 4 种组织类型。 ① 淋巴细胞为主型:淋巴结内大量淋巴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组织细胞,呈弥漫性浸润或形成结节状嗜酸粒,中性粒及浆细胞少,没有坏死或纤维组织增生,其间可见典型的 R-S 细胞,但数量少,可见较多数有多上小核仁的变异型 R-S 细胞,此型 HD 一般只累及一个或一组淋巴后,预后最好。 ② 混合细胞型:最多见。病变和愈后都介于淋巴细胞为主型和淋巴细胞削减型之间,由多种细胞成分混合而成,淋巴结结构消失,内有多数嗜酸粒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其间常有多数典型 R-S 细胞,部分可有小坏死灶和少量纤维组织增生,一般不形成胶原纤维束。 ③ 淋巴细胞削减型: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而 R-S 细胞或其变异型多形性细胞相对较多,有两种不同形态: a 、弥漫性纤维化,淋巴结内细胞少,主要由排列不规则的纤维细胞和纤细的蛋白样物质替代,其间有少数 R-S 细胞,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常有坏死灶。 B 、网织型或肉瘤型,细胞丰富,由多数未分化多形性细胞组成其间少数典型 R-S 细胞,瘤组织内常有坏死灶,预后最差。 ④ 结节硬化型:女性多见。此型特点为淋巴结瘤组织内有多数陷窝细胞和增生的纤维组织条索,可见多少不等的典型 R-S 细胞。部分可有坏死。上述组织类型中,淋巴细胞为主型可转变为混合细胞型或淋巴细胞削减型,混合细胞型可转变为淋巴细胞削减型,结节硬化型一般不转变为其它类型。
? 白血病的概念、病变特点。
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征为骨髓内异常的白细胞弥漫性增生和取代正常骨髓组织,并常侵入周围血液,使周围血内白细胞出现数量和质的改变,血液白细胞数量常明显增多,但有时亦可正常甚至减少,白血病细胞常可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全身各组织和器官,常导致贫血和出血。
? 类白血病反应与白血病鉴别。
类白血病反应通常是由于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药物中毒、大量出血和溶血反应等刺激造血组织而产生的异常反应,表现为周围血中白细胞显著增多(可达 50000/μl 以上),精品文档交流
并有幼稚细胞出现。可通过以下特点鉴别: ① 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原因去除后,血像可恢复正常。 ② 类白血病反应时,一般无明显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③ 类白血病反应时,粒细胞有严重毒性改变,胞浆内有毒性颗粒,空泡等 ④ 类白血病反应时,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糖原明显增高而粒细胞白血病时,两者均显著降低。 ⑤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可见 ph1 染色体,类白血病反应则无。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一)
? 名词解释
1 弥漫性肾小球肾炎: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2 肾盂肾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盂间质的化脓性炎。 3 肾母细胞瘤:又称韦尔姆瘤,是来源于胚胎性肾组织的恶性肿瘤。 ? 选择题
1 与免疫复合物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 ( C ) A 膜性肾小球肾炎 B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C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D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 下列哪个变化不是肾病综合症表现? ( B )
A 蛋白质 B 血尿 C 严重水肿 D 高血脂症 E 低蛋白血症 3 下列符合肾细胞癌的特点? ( A )
A 侵犯肾静脉,容易血道转移 B 肿瘤组织内可见软骨肌肉 C 不发生出血 D 肿瘤间质丰富血管小 E 肿瘤边界不清 三、是非判断题
1 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主要与金葡萄菌的感染密切相关,且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明显。 ( ╳ ) 2 肾小球炎是以肾小管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 ╳ ) 3 肾细胞癌的主要症状是腰部疼痛、肾区包块和蛋白尿。 ( ╳ ) ? 简答题
1 比较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异同。 答:见表
肾小球肾炎 肾盂肾炎 炎症性质 变态反应性 化脓性 病因 多种抗体 细菌 发病机制 循 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原血源性感染,上行性感染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为主 病变物点 弥 漫性肾小球损伤,双肾肾盂肾间质化脓,双侧肾间时受累 脏不对称性病变 临床表现 急 性肾炎综合症,肾病综高烧、寒战、腰痛、脓尿、合症,慢性肾炎综合症 蛋白质、菌尿、血尿 - 18 -
结局 治愈或转为弥漫性硬化治愈或转为慢性肾盂肾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功炎导致肾功能不全 能不全 2 比较急性弥漫增生性肾炎与快速正行性肾炎的异同。 答:见表 急性弥漫增生性肾炎 快速进行性肾炎 临床表现 急 性肾炎综合症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症 发病机制 抗 体介导循球或植入的抗 GBM 型,免疫复合物抗原 型,免疫反应不明显 光镜 弥漫性系膜细胞和内皮新月体形成 细胞增生 免疫荧光 G BM 和系膜区颗粒状 线性 IgG 和 C3 颗粒IgG 和 C3I 沉积 状阴性或极弱 电镜 上皮下驼峰状溶积物 无沉积物沉积,沉积物,无沉积物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二) ? 名词解释
?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即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病性急速发展,肾功能进行性障碍,病理学特征为多数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故名。
? 蚤咬肾: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肾脏表面和切面有散在粟粒大小出血点,形似跳蚤贴附叮咬,故名蚤咬肾。
? 肾病综合症:肾小球肾炎时,主要表现为“三高一低”症状组合征称为肾病综合征,即 ① 大量蛋白尿; ② 全身性水肿; ③ 低蛋白血症 ; ④ 高脂血症和脂尿 ? 选择题
? 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B )
A 急性弥漫增生性肾炎 —IgG 和 C3 沉积和驼蜂状沉积物
B 快速进行性肾炎 --- 新月体和钉突形成
C 轻微病变性肾炎 --- 肾小管脂质沉积和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D 膜性增生性肾炎 --- 系膜增生呈双轨状
E 系膜增生性肾炎 ---IgG 和 C3 沉积、系膜基质增多 2 炎综合征临床表现不包括 ( C )
A 血尿 B 蛋白质 C 低蛋白血症 D 水肿 E 高血压 3 细胞癌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
A 肾细胞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高血压、接触古棉、石油产物和重金属等
B 可分为三类: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 C 三个典型疤状是腰部疼痛,肾正包块和血尿,见于大部分病例
D 病为可出现多种副肿瘤综合症,如红细胞增多症,高钙血症, Cushing 综合症和高血压
精品文档交流
E 具有广泛转移特点,故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手术切除 三 判断题 1 肾小球肾炎早期的代偿机制为肾小球细胞增多和基底膜增厚,从而延缓病变进展。(╳)
2 慢性肾盂肾炎的大体改变颇具特征性,造影检查可显示肾脏体积对称缩小,伴有典型的粗糙疤痕和肾盏变形。 (╳) 3 膀胱移行细胞癌无论分化程度如何,手术后均易复发,但患移行细胞癌 I 级的病人 10 年生存率仍可高达 98% 。 (√) 四 问答题
? 肾小球肾炎基本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联系 . 答: 1 )肾小球细胞增多:
? 毛细血管丛的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引起大红胃,蚤咬肾;
? 壁层上皮细胞增生新月体形成,出现大白肾,病人迅速出现少尿、无尿和氮质血症;
? ③ 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出现肾病综合征。 2 )基底膜增厚引起通透性增高,出现蛋白尿、脂尿; 3 )炎性渗出和坏死,严重时可见尿液混浊,肾功能受损; 4 )玻璃样变和硬化,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出现氮质血症,严重时致肾功能衰竭。 ? 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有何区别
答: 1 ) 肾盂肾炎常由细菌感染引起,肾小球肾炎则主要为抗原体反应引起的变态反应;
2 ) 肾盂肾炎主要是肾间质的化脓性炎症,而肾小球肾炎则主要累及肾小球;
3 )肾盂肾炎蛋白尿无或轻微,而肾小球肾炎常出现大量蛋白尿;
4 )肾盂肾炎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而肾小球肾炎少见;
5 ) 慢性肾盂肾炎时,双侧肾脏体积不对称缩小,伴有典型的粗糙疤痕和肾盏变形,而肾小球肾炎时,两肾变化常较一致,如出现大红肾,蚤咬肾或大白肾等;
6 ) 肾盂肾炎不会引起肾功能衰竭,而肾小球肾炎后期常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症。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
(三)
? 名词解释
? 新月体: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时,增生的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单核细胞呈新月形。
? 大白肾:新体性肾小球肾炎或膜性肾小球肾炎等双肾肿大,颜色呈苍白。
? 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肾炎晚期两侧肾脏对称性缩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质地变硬,颜色苍白。 二、选择题
- 19 -
1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 ( E )
A 化脓性炎 B 以出血为主的炎 C 以变质为主的炎 D 以渗出为主的炎 E 以增生为主的炎 2 引起肾盂肾炎的最常见致病菌是 ( C )
A 葡萄球菌 B 变形杆菌 C 大肠杆菌 D 产气杆菌 E 链球菌
3 慢性肾盂肾炎的大体标本病变特征是 ( B ) A 原发性固缩肾 B 马鞍肾 C 大红肾 D 颗粒性固缩肾 E 大白肾 三 是非判断题
1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与免疫复合物无关。 (√) 2 引起肾小球内新月体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渗出的纤维蛋白尿。 (√)
3 大多数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链球菌直接感染所起的(╳) 四 简答题
1 简述毛细管外周增生性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答: 1 )概念: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病变进展转快;
2 )病理变化: ① 光镜下见肾小球内大量新月体形成,开始为细胞性新月体,活动期转化为纤维性新月体; ② 免疫荧光镜下可见 IgG 和 C3 沉积,少数可见 IgG 和 C3 毛细血管壁呈线条状沉积; ③ 电镜:基膜不规则增厚,有的可见裂孔和缺损 ; ④ 肉眼观察为大白肾。
3 )临床表现:表现为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并迅速发展为衰竭。
2 试比较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异同。 答:见表:
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异同
肾小球肾炎 肾盂肾炎 化脓性炎 细菌上行性感染为主,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
A 子宫平滑肌瘤 B 子宫颈癌 C 卵巢畸胎瘤 D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E 葡萄胎 答案: A
慢性宫颈炎的肉眼形态可呈红色糜烂状,其病变本质是 A 粘膜缺损
B 鳞状上皮层脱落消失 C 真性糜烂
D 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移取代了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 E 表面出血 答案: D
不属于慢性宫颈炎病理组织学特征的是
A 子宫颈柱状上皮及腺上皮不同程度鳞状上皮化生 B 间质慢性炎的细胞浸润 C 有些病例可伴有宫颈息肉 D 可形成潴留囊肿 E 伴有类上皮细胞 答案: E
子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是指
A 上皮细胞既具有异型性,但又保持其与分化能力 B 属原位癌
C 上皮细胞具有明显异型性,完全失去分化能力 D 子宫颈柱状上皮被鳞状上皮取代 E 上皮细胞变成癌细胞,但基底膜完整 答案: A
宫颈鳞状上皮化生是
A 慢性宫颈炎急性发作的表现 B 慢性宫颈炎的继发改变 C 是一种癌前病变 D 宫颈上皮萎缩的表现 E 不典型增生 答案: B
宫颈糜烂伴鳞状上皮化生,提示
A 轻度不典型增生 B 中度不典型增生 C 重度不典型增生 D 原位癌 E 糜烂愈合过程 答案: E
子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是指
A 子宫颈腺体被癌细胞取代,腺管轮廓消失 B 子宫颈和腺体先后发生了原位癌 C 子宫颈原位癌突破基膜侵及腺体 D 子宫颈原位癌影响腺体与分泌物排出
E 子宫颈原位癌细胞沿基底膜伸入腺体内,使腺管为癌细胞取代,腺体基底膜完整 答案: E
宫颈上皮内新生物是指
A 轻度不典型增生 B 中度不典型增生 C 重度不典型增生 C 原位癌 E 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部统称 答案: E
精品文档交流
- 20 -
病变性质 变态反应性炎 病因 与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多种抗原 次为血源性感染 发病机制 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循环细菌直接作用 免疫复合物沉积 病理制源 弥性肾小球损伤, 双肾同时肾子、肾间质化浓性,受累 合症或慢性肾炎综合症 结局 双侧肾脏大对称性病变 尿、蛋白尿、菌尿 临床表现 急性肾炎综合症或肾病综 高热、寒颤、腰痛、脓治愈或转为慢性硬化性肾治愈或转为慢性肾盂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功能不全 炎,最终导致肾功能不 全
第十一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