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演练·促提升 一、选择题
1.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过程,A项错误;B项反映的是草书的特征,排除;从表格内容中的甲骨文和楷体汉字的一一对应关系可以判断C项错误而D项正确,故选D项。 答案:D
2.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 ) 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 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 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的需要 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不符合史实;魏晋时期的书法有隶书、行书、草书,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佛教盛行——出现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形成新的书体“写经体”,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的需要,故C项正确;书
1
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说其“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说法是片面的,故D项错误。 答案:C
3.“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已后始颠狂。一颠一狂多意气,大叫一声起攘臂。挥毫倏忽千万字,有时一字两字长丈二。”据此推断诗中描写的是( ) A.王羲之的行书 B.颜真卿的楷书 C.怀素的草书 D.赵孟?的行书
解析:“有时一字两字长丈二”,体现了该书法艺术变化丰富,奔放跃动的特点。王羲之、赵孟黫的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不符合题意,故A、D两项均错误;颜真卿的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怀素的草书被称为狂草,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答案:C
4.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 ) A.小篆 C.草书
B.隶书 D.楷书
解析:小篆的主要特点是富于图案美,属于“人工刻意造作”,故A项错误;隶书平衡对称,整齐安定,具有适用性、装饰性,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此项书法艺术从心出发,草书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故C项正确;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不是“心之画”,故D项错误。 答案:C
2
5.元末画家倪瓒说:“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倪瓒认为绘画应 A.不作修饰 C.寄兴托志
B.注重创新 D.突出求形
( )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明清的时候,士大夫的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并非不作修饰,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创新,故B项错误;“写胸中逸气”体现寄兴托志,故C项正确;“岂复较其似与非”,说明不注重形似,故D项错误。 答案:C
6.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解析: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日趋明显,而风俗画是文化世俗化的体现,文人画是高雅文化的代表,故A项正确;话本、小说是文化世俗化的体现,不能体现高雅文化,故B项错误;汉赋和唐诗都是高雅文化的代表,且不符合材料“宋元以后”,故C项错误;元曲是文化世俗化的体现,傩戏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不属于高雅文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7.中国古代文人们经常以书法、绘画抒发自己的志趣、思想,表述自己对现实的看法和想法。右图是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墨鱼图》,图中的鱼眼瞪得很大,被称为“瞪眼鱼”。作者主要是通过这一夸张的艺术手法来( )
3
A.反映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表达改造中国传统绘画风格的愿望 C.讽刺中国人闭目塞听
D.反映先进中国人渴望走向世界的思想动向
解析: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部分知识分子渴望自由,追求个性解放,但封建专制统治严重压抑了这一思想的发展,一些文人借助绘画等艺术手段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墨鱼图》就典型地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这一要求。 答案:A
8.元代有名的肖像画家王绎在其著作《写像秘诀》中强调:创作肖像画要在“彼方叫啸谈话之间”求之,要能做到“闭目如在目前,放笔如在笔底”,而不是“正襟危坐如泥塑人,方乃传写”。对其肖像画创作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 A.注重写意传神和空间感 B.追求人物的“真性情” C.与文人画创作手法类似 D.关注人物的生活情趣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王绎认为肖像画应该特别关注人物的真性情,即捕捉人物谈话之间的自然动作,而不是等人物正襟危坐,这说明他画人物非常关注写实性和自然性。因此选B项。 答案:B
9.某同学在探究中国绘画发展时,发现这样一段描述:“绘画在……基础上继续发展,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和民间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共同构成……绘画的面貌。”此描述的朝代应该是( )
4
A.秦朝 C.宋代
B.唐朝 D.清朝
解析:宋代时,由于农工商贸易的发展和士大夫阶层的进一步壮大,各种绘画形式繁荣,自成体系并彼此影响、渗透,故C项正确。迄今已发现的秦代绘画中仅有宫殿壁画遗存,此外,士大夫绘画产生于唐,在当时尚未形成体系,故A、B、D三项不正确。 答案:C
10.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元杂剧作家“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形成这种艺术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 A.皇室贵族的大力推动 B.宋元时期民风朴实 C.市民阶层的现实需要 D.杂剧作家仕途无门
解析:根据关键字“宋元”“摹写”“时代之情状”,可知王国维评论的是市民文化,皇室贵族与市民文化的兴起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民风朴实与戏剧关联不大,故B项错误;市民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市民阶层的壮大和对文化的需要,故C项正确;元代杂剧作家仕途无门,并非宋代,故D项错误。 答案:C
11.有学者在其论文中整理素材(部分)如下表,其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发音 徽、汉调 两派唱白纯用方言乡语 汉调净角用窄音假嗓 京之皮黄(京剧) 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甚清,颇有昆曲家法 皮黄净角用阔口堂音,系本诸昆腔 唱腔 行为 京剧,举止、气象雍容大雅,较诸徽、汉两派,判若天渊
A.昆曲与徽汉两调之差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