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本卷满分120分,含卷面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
一、基础知识积累(25分)
1.下列词语注音及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潜心关注 迭起(dié) 彭湃(bài) 义愤填膺(yīng) B .彷徨(páng) 花圃(pǔ) 深邃(suì) 迥乎不同 C .锋茫毕露 涉猎 徘徊(huái) 暑名(shǚ) D .校注(xiào) 弄堂(nóng) 绽放 熬夜(áo)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防止H7N9疫情流行,是我们当前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
B.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能为我们提供巧夺天工的作文素材。 ....C.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D.为了迎接空前绝后的上海世博会,全国上下都在同心协力做好准备。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作家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D.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使得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4.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 )(3分)
__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5.《木兰诗》默写:
(1)文中表现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诗句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以特有的事物表现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句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采用互文的手法,概述战斗激烈,战争岁月漫长的诗句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
6.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神秘岛》,第三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B.《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编写的,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C.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自尊好强,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变得更加坚强起来。
二、阅读(45分)
(一)家 徽 (15分)
余 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身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着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条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来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兄弟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这时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来,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哩。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得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些钱去做个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马上他醒悟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2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着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同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
⑩于是,我们家按照祖父的意思,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这鱼的图案。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7.请根据文章内容,依次概括故事主要情节。(每空限两个字,共4分)
( )——放贼——送鱼—— ( )
8.批注是一种良好的读书方法,请你从下面摘录的语句中任选一句进行批注。(5分) ....①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②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 ③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我选第 句,批注: 9.文章第⑨段划线句子呼应上文哪一句?请将这一句摘抄下来。(3分)
10.“我”家已经有家徽,根据你对本文的阅读感悟,参照示例,请为“我”家作一则“家训”。(3分) 示例:只争朝夕,奋发图强
(二)爸爸教我读中国诗(13分)
程 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
3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 11. 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12. 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_________ _ (2分) 13. 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4分)
(1) ;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______________ _ 。
14.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4分)
___________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7分)
4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5.解释下列词语。(4分)
涉猎: 见事: 刮: 博士: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7.找出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A.当窗理云鬓 / 但当涉猎 B.蒙乃始就学 / 指物作诗立就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归来见天子 D.卿今当涂掌事 / 卿今者才略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19.学习了本文,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
茫茫人海,荡尽岁月尘埃,总有一些身影是记忆中难以磨灭的。
请以“那抹 的身影”为题(例如:温柔、坚强、美丽、疲惫……),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