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芭蕾史
一般来说,研究和学习芭蕾史,应该坚持三个观点,即唯物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
芭蕾大致可以举出以下几个方面:古希腊的芭蕾,古罗马的拟剧表演和意大利的职业喜剧,中世纪杂耍者的艺术。
古希腊舞蹈的最大特点是舞蹈与颂诗【朗诵】、音乐的紧密结合,是综合性演出。 到了公元1世纪,“拟剧”已经用来泛指一切戴面具表演故事的戏剧舞蹈形式。 最为著名的是1489年在托尔纳,由贵族贝尔冈卓.奇.波塔承办的一次“席间芭蕾”。 第一部“真正的芭蕾”是《王后的喜芭蕾》。 在路易十四的庇护下,宫廷芭蕾迅速发展。吕里、博尚和莫里哀的贡献尤为突出。 1661年国王路易十四任命博尚为新成立的皇家舞蹈院的院长。
1681年的《爱情的胜利》中首次登台的拉.封登等第一批4名女演员,标志着芭蕾女子技巧的萌芽。
1701年在巴黎出版了拉乌尔.费利耶的著作《舞谱:舞蹈记录的艺术》这是一本总结法国芭蕾表演艺术--博尚、彼库尔等人的经验的专著。 进入18世纪以后,男子垄断芭蕾舞剧的局面被打破,出身低微的女艺人经过多年艰苦努力,终于登上芭蕾舞台,其中又以卡马戈和莎莱最为著名。
加斯帕罗.安芝奥林尼的代表作《唐.璜》是一部有代表性的前浪漫主义芭蕾作品。 诺维尔及其舞蹈改革思想
在1760年,诺维尔在里昂和德国斯图加特同时发表了《舞蹈与舞剧书信集》,引起轰动。诺维尔一生创作甚多,仅有记载可查的就有80部舞剧、24段歌剧插舞和11个娱乐性舞蹈。诺维尔
在《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提出的舞蹈改革思想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情节芭蕾;2、主张大自然是惟一的审美对象、灵感的源泉,是情节芭蕾的范本;3、重视戏剧结构,同时又强调舞剧的特殊性;4、重视情感的表达,反对偏重舞蹈技巧;5、强调舞蹈艺术家的全面修养。
前浪漫主义芭蕾 舞蹈《关不住的女儿》是多贝瓦尔的代表作,1789年首演于法国外省城市波尔多。
浪漫主义芭蕾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作品。。不同阶段的特点。。
兴起: 舞蹈《仙女》首先在于编导充分考虑到了主要角色扮演者的形体条件和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菲利浦设计了西尔菲达这个角色的舞蹈,突出大跳、脚尖功,塑造了轻盈飘逸,超凡脱俗的仙女的形象。这部作品是继承传统与大胆创新的一个典范,它实现了浪漫主义舞剧在内容主题和戏剧结构上的变革。以忧郁悲伤的场景结束全剧,给观众留下了回味的余地。这种处理既有诗意和真实感,又揭示出现实生活不如人意、幸福失之交臂以及理想可望而不可即等的主题,使作品的容量加大,主题深化。
在芭蕾史上,玛利亚.塔里奥尼常常被说成是“脚尖功”和“脚尖鞋”的发明人。
发展:《吉赛尔》是西欧芭蕾史上的重要作品,尤其是它的第一幕终场(“吉赛尔发疯”场面)以及第二幕的维利丝女鬼的舞蹈,分别是“情节芭蕾”和早期“交响芭蕾”的范例。在设计舞蹈主题动作时,编导佩罗颇具匠心,他采用了像“飘逸的阿拉贝斯克”这样充满浪漫色彩的优美舞姿。舞蹈《吉赛尔》代表着浪漫主义芭蕾鼎盛时期的最高成就。
衰落:资产阶级上层人士对芭蕾抱敌视态度,剧院和学校的数目大大减少,芭蕾舞团的人员编制也作了较大的紧缩,上演的剧目迎合上层的庸俗趣味,多半是娱乐消遣性质,内容空洞,炫耀技巧,因而不能保留下来。在音乐上,作曲家德里布,发展了老师亚当在芭蕾音乐方面的成就,它们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变形、转调或反复出现,贯串全剧,给人留下鲜明清新
的印象。在舞蹈处理上,圣列翁有着自己的风格:轻松、滑稽,与音乐紧密结合。 四人舞:(年龄从小到大)格朗(24)、格里齐(26)、切里托(28)、塔里奥尼(41) 1738年5月4日,正式成立了俄国第一所舞蹈学校---皇家舞蹈学校。 瓦尔贝赫的作品体现了伤感主义思潮,努力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并且开始在舞剧中反映俄罗斯民族题材。
活跃在俄国的法国编导们:塔里奥尼父女,狄德洛、艾斯勒、勃拉奇斯、佩罗、圣列翁和彼季帕。
彼季帕---俄罗斯芭蕾的奠基人
1862年,彼季帕排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大型作品---舞剧《法老之女》
《舞姬》可以算是彼季帕创作的第一时期的代表作,第四幕的“幻影的舞蹈”,被公认为交响芭蕾的萌芽,也是古典芭蕾群舞的典范。《舞姬》中的“蛇舞”是全剧的高潮,也是古典芭蕾的一个精品,经常在晚会上单独表演。
《睡美人》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编导和作曲家密切合作,互相尊重。彼季帕为作曲家编写了《睡美人》的结构计划,向他展示未来舞剧的情节线索、主要人物的性格以及其中的舞蹈段落的拍子、速度和小节数。柴可夫斯基按照这份计划写出音乐后,彼季帕又严格地从音乐出发设计编排舞蹈和场面。
《睡美人》的剧本,是非常单调、冗长的,但它却不失为一个坚实的舞剧基础,因为它遵循了戏剧行动的交响发展的原则,每一幕恰好是交响乐的一个独立的乐章。【(舞蹈特点:)无论是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或是彼季帕的舞蹈,都是鲜明地写(编)出了几位主要人物的主题旋律或主题动作,以后在各有关段落中加予变形,反复出现,并且与群众(伴舞队)形成了复调对比关系。 】 《睡美人》是彼季帕的创作的顶峰,在舞蹈样式和结构上十分丰富,不愧于“19世纪芭蕾百科全书”的称号。 列夫.伊凡诺夫的代表作《胡桃夹子》
1895年1月15日彼得堡马利亚剧院公演了《天鹅湖》全剧,这次由彼季帕担任总编导,彼季帕和列夫.伊凡诺夫分别设计舞蹈。 俄国芭蕾吸收了意大利、法兰西和丹麦三大学派的精华,在本国民族文学艺术的民主主义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俄罗斯演员的形体特点,创立了俄罗斯芭蕾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的创立阶段,约翰松和切凯第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通过勃拉齐斯、约翰松,切凯第几代人的努力,俄罗斯芭蕾教学体系初步形成。
戈尔斯基
1914年,戈尔斯基为莫斯科大剧院重排舞剧《神驼马》。
戈尔斯基革命前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是《第五交响曲》,1916年4月26日首演于大剧院。 戈尔斯基的改革主要表现在戏剧结构和导演处理上,他改变了传统舞剧的结构松散、千篇一律、落于俗套、游戏游离于情节之外的弊病,加强了逻辑性、历史真实和民族特色,使哑剧和舞蹈有机结合。在这个意义上,戈尔斯基为后来苏联的戏剧芭蕾打下了基础。 福金
1907年2月10日福金的作品《叶甫尼卡》和《肖邦组曲》同场公演,这是他正式为剧院演员编排舞蹈的开始。
福金不允许演员在舞台上现场即兴发挥。他是通过人体的造型来达到舞剧的完整性的,在他的作品中舞蹈占据主要的地位,其他成份包括音乐在内都必须服从于舞蹈的规律,福金往往随意处理音乐。 《彼得鲁什卡》代表了20世纪初俄罗斯芭蕾在现实主义心理描写和戏剧化方面的较高成就。 前苏联的芭蕾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探索阶段(1917-1927)代表作《红罂粟
花》 2、戏剧芭蕾时期(1927-1957)《巴黎的火焰》3、交响芭蕾时期(1957-1991)交响芭蕾是20年代由费多尔.洛普霍夫提倡的,他的名著《舞剧编导之路》(1922)则是交响芭蕾的理论基础。
交响编舞法是源远流长的一种编导手法,19世纪初维冈诺就已将贝多芬的几部交响乐编成芭蕾舞剧,1913年福金为巴甫洛娃编过李斯特的《前奏曲》,1915年戈尔斯基编过格拉祖诺夫的《第五交响乐》。如果广义地说,《吉赛尔》中的女鬼群舞、《舞姬》中的“幻影王国”、《天鹅湖》第二幕的群鹅舞蹈等等都是早期运用“交响芭蕾”编舞法优秀范例。我们在这里说的“交响芭蕾”主要是指作为苏联芭蕾中的一个独立流派,这是从1957年《宝石花》上演开始的。
在美国代表芭蕾艺术主流的事两个舞团,一是纽约市芭蕾舞团,一是美国芭蕾剧院。 《四种气质》是巴兰钦根据辛德米特的音乐编成的一部独幕芭蕾舞剧。
巴兰钦创立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新的演出形式---无情节的独幕舞剧,或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音乐芭蕾”、
图德是当代美国编导大师之一,“心里芭蕾”学派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