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作者:吴菊珍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第05期
[摘要]本文剖析了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基准”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需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转岗与持续就业的能力强,以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高专 人才培养规格 培养模式
21世纪,随着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高等职业教育步入大众化;毕业生由计划分配变成了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社会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衡量也变得简单、功利——以就业率为唯一标准。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促使高职高专院校要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与时具进不断适应新形式的变化。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成都电子高专)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高校,要注重培养工业化后期、现代化前期新技术产业产品的“实践型”人才,使学生敬业爱岗并能适应产业迅速升级的现状,具备较强的初次就业能力和再就业能力。 目前,成都电子高专在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还存在许多不如意的地方,不能适应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需要,专业设置的口径太窄,培养出来的学生初次就业能力强,但转岗与持续就业的能力较弱等问题。
一、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存在的问题
1.培养规格与社会脱节
高职高专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在人才方面,学校的评价标准和社会的评价标准有脱节,内涵不完全一样。学校青睐优秀学生,企业欢迎优秀员工,但二者“优秀”的内涵不同。衡量优秀学生的尺度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衡量优秀员工的标准是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这两个“优秀”往往并不重合。这就要求学校不断调整工程类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以应对变化的就业市场和企业需求。 2.人才培养的方式与需求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