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3002 )
一、培养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要求,本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应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应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应具有环境工程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及现代信息工具,全面了解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动向,有适应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的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并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取得创造性成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毕业后能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而且具备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水污染防治技术与资源化
主要研究与水污染治理相关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侧重于新型高效水处理药剂与材料的研制和应用基础研究,废(污)水处理技术与资源化研究,生活水源地藻类污染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水源地营养物质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等。
2、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理论与工程技术
主要研究大气环境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与大气环境因子的关系和污染物理化特性的演变规律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侧重于研究大中尺度的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大气污染物防治技术等。
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主要研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的新理论与新技术;侧重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
4、环境污染与健康
主要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特别是人体健康的危害机理、危险度评价,以及危害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学制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原则上不能提前毕业,对于满足“九 学术成果要求”中规定的特别优秀者,可提前一年申请毕业。
四、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导师或校外导师,研究生导师任组长。
五、应修总学分数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其中必修课32学分,选修课8学分。
六、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1、必修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硕士阶段),计3学分。 (2)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博士阶段),计2学分。 (3)第一外国语(英),计3学分。 (4)专业外语(硕士阶段),计2学分。 (5)专业外语(博士阶段),计2学分 (6)学位基础和学位专业必修课,计14学分。 (7)前沿讲座,计6学分。
前沿讲座将贯穿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旨在使博士生熟悉本学科和本研究方向的重大学术问题和前沿性问题,提高博士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内容包括本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成果介绍等。前沿讲座的形式包括:一是博士生本人做专题综述报告或学术报告;二是博士生必须听取一定数量的学术讲座(报告)或参加学术研讨班。学术讲座的形式以小型讲座和小组讨论为主,可以是讲授、讨论和对话等多种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多样。主讲者应撰写有关专题报告。博士生参加前沿讲座的次数不得少于15次,其中主讲不得少于5次。每次讲座完后三天内到学院研究生秘书处签名,由指导教师进行考核、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考核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记分,成绩及格以上记5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