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坛经两则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坛经》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坛经》的学习,了解禅的内涵,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 导入:提及佛教,作为河南人,首先想到的地方是?少林寺为禅宗祖庭,什么是禅宗?达摩于梁武帝统治时到中国传法,自己的禅法并不能并梁武帝接受,于是来到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广度信众,静心悟法,被称为中国禅宗初祖。其后,达摩传慧可,又传僧璨,传道信,传弘忍,传慧能。慧能接受衣法,成为禅宗六祖。“安史之乱”后,以神秀为代表北宗逐渐衰落,六祖慧能将禅宗推向了新的高峰,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深远,并逐步影响亚洲乃至整个世界。 如今,禅学已不再只是东方的专利品,它在西方已引起普遍的重视。譬如美国很多大学里也设有禅堂,禅堂已不再为寺院所特有。如网坛霸主小德和小威都曾通过参禅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甚至连航天员也要用禅的精神来训练。

《坛经》记录的是慧能得法及传法的事迹,以及启悟弟子的言论,由慧能的弟子辑录。今天我们就通过《坛经》两则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禅?

课堂活动一:自读《坛经》两则,出声的读,读完则提出你的困惑。

学生齐读两则,强调“禀”的读音,言下便悟,言下即一言之下,金刚经中永无所住,而生其心。顿法及衣,衣,法衣。袈裟。和尚将袈裟和佛法传给弟子,表示这个徒弟为法嗣。后演变为衣钵。 下面自读文章,提出你的疑惑。2分钟。

学生的问题:为何有人害?为何速去此间?何为以心传心? 先找一学生回答。老师再补充坛经中的记载。 为何有人害?

慧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 慧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

——选自《坛经 行由品》

衣为信禀,代代相传。是对自己修行的认可,是修行人的最高荣誉。人人皆想成佛祖。

为何此间须速去?

姓名 年龄 学历 住寺时间 职位 影响力 慧能 33岁 识字不多 8个月 饭头僧 无人了解 神秀 65岁 博综广闻 20年 上座 深孚众望

和神秀相比,慧能太不适合做六祖了。六祖的位置人们认为神秀是不二人选,是众望所归。可是慧能继承法嗣,众人心中如何安宁。尽管神秀不会妒忌,至少不会陷害慧能,从阅读课的《神秀传》中的记载可知, 初,秀同学能禅师与之德行相埒(liè),互得发扬无私于道也。尝奏天后请追能赴都,能恳而固辞。 —— 《神秀传》

神秀的徒弟及信众心中如何能平。所以五祖弘忍才在三更半夜,人尽不知的情况之下,传法于他。 为何非要传给慧能?

1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们教材后面的阅读指南上讲,慧能所作的偈更能体现出佛教空的思想,为何体现出空就好呢?为了更方便大家理解两首偈的境界高低,我们再来看坛经中的另一则记载: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

“戒定慧”合称三学,哪首偈语是神秀大师的?哪首偈语是慧能大师的? 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谁来谈谈为何慧能要更高一筹?

神秀更关注人的行为,慧能更关注人的内心;神秀更关注相,慧能更关注性;神秀更关注修行,慧能更关注修心。

何为顿法?用文中的语言讲:言下便悟,以心传心,当令自悟。 顿悟是修行的最高境界。有一首偈语这样讲: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宋)柴陵郁禅师

人人皆有明珠一颗,被长久的杂念灰尘封锁,有朝一日纤尘洗净,便可看到这个澄澈之心明净之心的本来面目,用这个纯净之心去映照大千世界的缤纷多彩。就是顿悟。弘忍大师的一言,洗尽了慧能内心明珠的最后一丝尘埃,从此纤尘不染,澄澈如初。就是顿悟。

顿法和渐法何者高妙?

请认真阅读第二则材料南能北秀。看看慧能在跟弟子讲法时是如何看待顿法和渐法的?

请一学生结合文本谈谈,慧能觉得顿法和渐法何者高妙。 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人有利钝,法无顿渐。

我们凡人总是分别,顿比悟好,性比相好,能比秀强,而慧能大师告诫我们不可分别,顿渐都是法,只是不同根基的人适合不同的法而已。 明代的莲池大师也讲:

相传佛灭后。性相二宗学者各执所见。至分河饮水。其争如是。孰是而孰非欤。曰。但执之则皆非。不执则皆是。性者何。相之性也。相者何。性之相也。非判然二也。譬之一室然。室为主。而有梁栋椽柱。垣壁户牖等皆室也。是室者。梁栋等之室。梁栋等者。是室之梁栋等也。夫岂判然为二者哉。不惟不当争。而亦无可争也。

——《竹窗三笔》 莲池大师著

我们总觉得慧能才是高僧,其实弘忍,慧能,神秀都是高僧。弘忍眼光独到,慧眼识珠,为了法脉的传承小心翼翼,对慧能爱护倍加;慧能聪慧勇猛,无师自通,继承法脉虽危险重重,但是勇于担当,义不容辞;神秀谦卑恭敬,不为私心,立

2

法为重,正是三位高僧一心为法,才使得禅宗代代相传,绵延不绝,我们今天才能可能再次谈禅论道。

用一首禅师的偈语作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慧开禅师 (一)关于佛教

佛教是从域外传入我国的。最早是在东汉明帝时开始传入中国的。 佛教的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这一时期佛教发展的真实写照。

隋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际文化交流活跃,佛教综合南北思想体系,发展为许多新的宗派。其中禅宗结合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传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唐朝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

五代以后,佛教开始走向衰落。但是,在长期的传播中,佛教的思想已经内化进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二)什么是禅宗?禅宗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禅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它既不是延续印度佛教已有的某个宗派,也不完全信奉某部已有的经典,而是建立了自己的宗经,标榜自己独特的修持方式,是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其中有神秀、惠能二人分立为北宗渐门与南宗顿门。神秀住荆州玉泉寺,晚年入京,为三帝国师,弟子有嵩山普寂、终南山义福;惠能居韶州曹溪宝林寺,门下甚众,以惠能为六祖,后为禅宗正宗。六祖慧能是禅宗的真正创立者,禅宗以菩提达摩为中国始祖,以六祖慧能的言教《坛经》为经。

禅宗的主要思想: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等。 《坛经》,一名《六祖法宝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创始者、禅宗六祖慧能(一作惠能)的传法记录。因系在法坛上宣讲的经教,故称。是中国唯一被尊为经的佛书。

慧能,一作惠能,原籍范阳(今北京大兴、宛平一带)人,俗姓庐。父名行瑶,早年做官,后来遭贬,于唐武德三年(620)被流放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娶当地李氏女为妻,唐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日生下慧能。慧能三岁时,父亲不幸亡故,母守志鞠养,孤儿寡母,穷苦无依,生活极为艰辛,在如此境遇中长成的慧能,聪颖早慧,事母至孝,日日砍卖柴,奉母度日。不觉光阴荏苒,慧能已长大成人。

慧能二十四岁那年,一日去市上卖柴,忽闻有人诵读佛经,据说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便问客人读的是什么经?客人告诉他,读的是《金刚经》。又问客人从何处来?如何得到此经?客人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东山寺来,那里有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主持传法,门徒有一千多人,我前往礼拜,总得以听受此经。慧能一听。心生羡慕,萌发了去黄梅跟从弘忍大师学习佛法的念头。客人本是一位热心的信徒,见慧能对佛法如此虔诚,便赠送他十两纹银,让他回去安置好老母的衣食生活,再到黄梅去参见五祖弘忍大师。慧能辞别母亲后,便来到黄梅求见弘忍。据说,慧能一见弘忍,弘忍便问他:“汝何方人,来此山礼拜吾,汝今向吾边,复求何物?”慧能回答说:“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百姓,今故远来礼拜和尚,惟求作佛,不求余物。”弘忍说:“汝是岭南人,又是葛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此语一出,使弘忍大为震惊,方

3

坛经两则教案

《坛经》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坛经》的学习,了解禅的内涵,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导入:提及佛教,作为河南人,首先想到的地方是?少林寺为禅宗祖庭,什么是禅宗?达摩于梁武帝统治时到中国传法,自己的禅法并不能并梁武帝接受,于是来到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广度信众,静心悟法,被称为中国禅宗初祖。其后,达摩传慧可,又传僧璨,传道信,传弘忍,传慧能。慧能接受衣法,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rf550lsth2xn8u9whcj4n25q6ny0j004h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