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浅谈一年级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策略

3.16 张丽

【摘要】: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终身受益。可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道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一年级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我们应该抓住契机,着力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关键词】: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 策略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要经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那么教育是什么呢?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往简单方面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所谓习惯,是由于长时间的经验或重复在后天养成的一种比较固定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它也是一种与需要相联系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终身受益。可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道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一年级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一年级的老师,我们应该怎样抓住契机,着力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养成教育方面做了以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用儿歌、顺口溜强化行为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行为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 ……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课堂纪律,很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奋点反复的刺激、练习。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所学的材料感兴趣.”孩子们是在儿歌中长大的,儿歌琅琅上口,简单易记,倍受孩子们喜爱。因此利用儿歌形式对他们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必定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于是我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手边读:“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书笔放上桌,坐正看前方。”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课堂里,有时候因为讨论交流或者其它让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而使学生到达一个兴奋的极致,很长时间不能安静下来,我就编了维持课堂秩序的顺口溜,比如,课堂上讨论交流后,我会大声说:一、二、三,学生马上跟着喊出:我坐好!并立刻端端正正坐好来;学生在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讨论或者交流的时候,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停下自己的话语,我就大声说:三、二、一,学生马上喊出:我安静!并随之安静下来;每当

朗读前,我就大声说:身坐正,学生马上跟着喊出:腰挺直,口令一出口,学生马上双手拿书,端正坐好,做好朗读前的准备……这样的小方法,小口诀,让学生不但明确了自己在课堂上应该怎么样去做,而且让他们懂得了课堂上是有纪律约束的,不能任由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写字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坐姿极其不正确,歪着身子的,两腿在桌子下面晃来晃去的,趴在桌子上的,双手不能配合,一只手写字,一只手却在摆弄文具的……这些写字的不良行为极易造成学生身体上的不适和欠缺,所以,每当学生写字之前,我会让小班干部带着说这样的口令:头----(学生喊)正;肩---(学生喊)平;身---(学生喊)坐直;两脚--(学生喊)稳稳踏着地。在这样的口令带动下,学生马上坐正身体,摆好姿势,做好了写字前的准备,使学生在写字时认真踏实,保证了写字质量,也对良好习惯的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或顺口溜,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适时地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在行动中巩固,不知不觉中使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二、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

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老师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和学生在一起,对学生的影响极大。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对老师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想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行为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平时当教室的地板上有纸屑时,我总是赶紧捡起,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当遇到学生向我问好时,我总是微笑着说声:你好!……这一切,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教室里有纸屑时,总有学生去打扫干净;走在楼道里时,都主动靠右行……而且他们还学会起立、坐下时轻轻的,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渐渐养成了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锝都很好。成为其他学生仿效的榜样。

三、捕捉“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

任何规范和要求都仅仅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外因,激发、培养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集体教育才是根本。低年级的

孩子最崇拜老师,期望当小老师,小干部,因此,我给孩子创造一些自我管理的机会。建立值日班长制,表现好的同学轮流当班长,每天检查记录同学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让他们轮流尝试角色体验,既培养了责任心,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能捕捉到小伙伴们的闪光点。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重要的是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儿童都希望别人肯定、鼓励。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我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地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进取心。这样的鼓励不止是来自于我们教师,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我们班内开展了为自己良好行为加分、评比、奖励的活动。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获得加分,获得奖励。这种奖励方法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这样的评比活动,提高学生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常规要求落实每一位学生的行动中去。

四、齐抓共管,严格要求

学生的自制力弱,要求学生长期坚持而形成习惯,必须靠监督来保证。因此,我联系各科任课教师,让他们明确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了解班级里的各种活动时的儿歌、口令,在课堂上,自己的教育方法和行动目标和班主任老师的一致,共同要求和训练学生,使学校教育不只是班主任的责任,也是其他教师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上学前孩子的教育主要来自家长,孩子上学成为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也不过7、8个小时,其它的时间大部分与家长相处。社会风气对小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因此,小

浅谈一年级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策略3.16张丽【摘要】: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终身受益。可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rbg049s9i2cg5h8ins237lyd0yjij015q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