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水旱地品种回交二代农艺性状改良效应分析
满强[1,2];赵慧[3];徐萍[1];王亚飞[1,2];李世景[1,2];孙聚涛[1];林永岭[4];张正斌[1,2];;;;;
【期刊名称】《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年(卷),期】2019(000)004
【摘要】为研究干旱条件下小麦水旱地品种回交后代群体农艺性状改良效应,本研究以旱地品种‘长6878’为供体亲本、水地品种‘济麦22’为轮回亲本获得的回交二代(BC2)后代材料,对其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分蘖数、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单株粒重、千粒重、经济系数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回交后代材料在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分蘖数等性状偏向于轮回亲本‘济麦22’,同时在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单株粒重、千粒重、经济系数等性状中存在超亲效应。相关分析表明,经济系数与单株粒重显著正相关,而单株粒重又与株高、穗长、分蘖数、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千粒重等7个性状达极显著正相关水平。在欧式距离40处, BC2群体分为4类,以轮回亲本‘济麦22’为核心的第Ⅱ类占BC2代总数的30.5%,供体亲本‘长6878’单独划为第Ⅳ类;在欧式距离45处将第Ⅰ类(占BC2代总数的58%)和第Ⅱ类合并成一个新的类群,即群体中88.5%的BC2单株和轮回亲本划分为一类。主成分分析得到5个主成分因子对BC2代农艺性状变异累计贡献率为85.51%,并筛选出综合得分高的10个株系,可作为后代重点选育。综合以上结果,在BC2代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农艺性状定向遗传改良效应,为回交定向改良小麦抗旱水分高效利用和选育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总页数】9页(P.563-571)
【关键词】小麦;回交二代;抗旱;农艺性状;改良效应
【作者】满强[1,2];赵慧[3];徐萍[1];王亚飞[1,2];李世景[1,2];孙聚涛[1];林永岭[4];张正斌[1,2];;;;;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石家庄050022;[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3]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18;[1]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石家庄050022;[1]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石家庄050022;[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1]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石家庄050022;[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1]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石家庄050022;[4]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农业畜牧局,石家庄051430;[1]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石家庄050022;[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S512.1 【相关文献】
1.小麦水旱地品种回交二代农艺性状改良效应分析 [J], 满强; 赵慧; 徐萍; 王亚飞; 李世景; 孙聚涛; 林永岭; 张正斌
2.黄淮小麦品种周麦22号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效应分析 [C], ZOU Shao-Kui; 邹少奎; 殷贵鸿; YIN Gui-Hong; TANG Jian-Wei; 唐建卫; HAN Yu-Lin; 韩玉林; WANG Jun-Sheng; 王俊生; LI Nan-Nan; 李楠楠; 李顺成; LI Shun-Cheng; YANG Guang-Yu; 杨光宇
3.水旱广适型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选育指标的研究 [J], 赵倩; 姜鸿明; 丁晓义;
邱化蛟; 刘兆晔
4.小麦几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J], 侯以利; 张爱民
5.建国50年来河南省小麦品种农艺性状演变规律及21世纪遗传改良方向探讨 [C], 郑天存; 殷贵鸿; 杨光宇; 李新平; 韩玉林; 郑继洲; 朱凯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