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号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 A. 都真 B. p 真q假 C. p 假q真 D. 都假
得分 -二二 三 四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
,具有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核人 填空题(除特别注明外,每空 1分,共16分)
1. “凡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_______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 ___ ___________________,逻辑变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_______________ 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 当SAP与SIP两种判断都假时,S与P的外延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系。
4. 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 ____________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 ______________ 由假推真,从而间接
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 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附加刑”可概括为 ______________ 。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
8.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 _________________ 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假,则充分条件
假言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参加者的名单全 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
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 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相同的
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 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 法。(4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核人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 “不A,就不B”与“ A或者B”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当“ p T q”、“pi q ”与“ p T q”均为真时,p、q取值应为(
(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4.根据不同的标准
“非法组织”这个概念可以归类于(
A.单独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B. 单独概念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C.普遍概念集合概念负概念
D.
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5.已知“甲班有的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可以推出(
)
A
.
“甲班所有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B.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C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
D
“甲班所有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
6. A与B是交叉关系,B和C也是交叉关系,则 A与C之间不可能(
)A.可能是全异关系 B. 可能是真包含关系 C.必然是交叉关系
D.
可能是全同关系
7.下列各题中,限制和概括均正确的是(
)。
A.将“共产党”限制为“共产党员” ,概括为“政党” B.将“违法行为”限制为“犯罪行为” ,概括为“受贿” C.将“故意犯罪”限制为“正当防卫” ,概括为“犯罪” D.将“大学生”限制为“文科大学生”
,概括为“学生”
8.以“只有受贿,才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推理,其另一前提可以是(
A.未受贿 B. 未犯法 C. 受贿 D.
并没有犯法
9.“中国的法官是公平断案的”中的“中国的法官”这个概念与“公平断案的”这个概念在外
延上可能具有(
)关系。
。
)
A.真包含 B.
真包含于
C.交叉 D. 反对
B与D的外延可以是( )。
( )。 10.若“ A可以分为B、C、D”是一正确的划分,则
A.可以两次周延 B ?可以两次都不周延 A.属种关系 B.反对关系
C.矛盾关系
D.交叉关系
得分 评卷人 复核人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14分)
1.由“甲可能懂刑法”这一判断为真,可以必然推出(
)
A.甲不必然不懂刑法 B. 并不是说甲可能不懂刑法 C.并非甲不可能懂刑法
D.并非甲不必然不懂刑法
2.与“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等值的判断是(
A.你来,他也来
B
.或者你不来,或者他来 C.并非只有你不来,他才来
D
?只有你来,他才来
装 订3.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的共同点是(
)
A.思维进程都是由个别到一般 B. 前提只是考察某类的部分对象
线 C.前提和结论的联系是或然的 D.
结论判定的范围超出了前提判定的范围
内 4. “如果他既勤劳又聪明
,那么他就能挣到很多钱;所以 ,如果他聪明但不能挣到不 很多钱
,那就说明他不勤劳。”这个推理的形式不属于(
)。
要
A.假言选言推理 B.
假言联言推理
C. 归谬式推理 D. 反三段
答 5. 对“张三是罪犯”和“张三不是罪犯”这两个判断,根据逻辑规律的要求(
题 A.可以同时断定它们为真
B
?可以同时断定它们为假
C.断定了一个假就必然断定另一个真
D .断定了一个真就断定了另一个假
6?“并非所有公民都是守法的”
这个判断的主、谓项的周延情况不可能是 (
A.主项和谓项都周延 B .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 C.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D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7.若一个有效三段论的结论为全称肯定判断,则对其“中项”説法正确的是
)。C.不能两次周延 D ?不能两次都不周延 得分 评卷人 复核人 四、分析题(共 50分) 1.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
4分)
“虐待罪就是行为人对家庭成员施加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摧残折磨的行为。
2.下列推理属何种推理?是否有效?为什么?( 20分)
①如果她是自杀,那么就一定有自杀的因素,现查明他有自杀因素,所以,是自杀无疑。
②凡自杀者都有自杀因素,所以,凡非自杀者都没有自杀因素。
③故意杀人犯都有杀人的主观故意,所以,某甲是故意杀人犯。
④某甲被杀,或者是张三干的,或者是李四干的,经查,某甲被杀是李四所为,所以,它不 是张三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