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中修身养性对偶名言警句集锦(33) ▲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江夷传》
▲朴实说事,毋得妄诞;低细出声,毋得叫唤。—— 宋 真德秀《真西山教子斋规》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先秦 《孟子·离娄上》
▲克俭节用,实弘道之源;崇侈恣情,乃败德之本。——唐 吴兢《贞观政要·规谏太子》
▲言出于己,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迹,不可止于远。——汉 刘向《说苑》卷一六
▲敬人者非敬人也,自敬也;贵人者非贵人也,自贵也。——汉 刘向《说苑》卷一○
▲积上不止,必致嵩山之高,积下不已,必极黄泉之深。——汉 王符《潜夫论·慎微》
▲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先秦 《墨子·修身第二》
▲惟善自修者,则能保其荣;不善自修者;适足速其辱。——元 张养浩《庙堂忠告·修身》
▲无以意傲物,以远辱于人;无以色求事,以自重其身。——唐 白居易《白居易集》卷第三十九
▲神静而心和,心和则形全。神躁而心荡,心荡
1
则形伤。——北齐 刘昼 《崔刘·清神》
▲修外以及内,静养和与真;养内不遗外,动率义与仁。——唐 白居易《续座右铭》
▲论德而授官,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三国志·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
▲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闻人之恶,虽隐不疑,善则显亦疑之。——明 洪应明《菜根谈》
▲山陵之高,非削成而崛起也,必步增而稍上焉;川谷之卑,非截断而颠陷也,必陂池而稍下焉。——汉 王符《潜夫论·慎微》
▲执狐疑之计者,开群枉之门;养不断之虑者,来谗邪之口。——《后汉书·蔡邕传》。
▲圣王乐闻其缺,故有箴规之道;忠臣愿竭其节,故有匪躬之义也。——《三国志·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明 洪应明《菜根谈》
▲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宋 叶适《水心文集》卷二十九
▲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交。德薄者,其
2
心刻傲,见人皆可鄙。—— 清 唐彪《唐翼修人生必读书》
▲恭敬谦谨,此四字有心之善也;狎侮傲凌,此四字有心之恶也。——明 吕坤《呻吟语》卷二,《修身》
▲贫贱骄人,虽步虚骄,还有几分侠气;英雄欺世,纵似挥霍,全没半点真心。——明 洪自诚《菜根谭·评议》
▲为人谋事,必如为己谋事,而后虑之也审;为己谋事,必如为人谋事,而后见之也明。——清 史典《史播臣愿体集》
▲众人之用神也躁,躁则多费,多费之谓侈。圣人之用神也静,静则少费,少费之谓啬。——先秦《韩非子·解老》
▲山陵之高,非削成而崛起也,必步增而稍上焉;川谷之卑,非截断而颠陷也,必陂池而稍下焉。——汉 王符《潜夫论·慎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