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特殊群体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廖平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期
——再议空巢儿童家庭教育
重庆市璧山区青杠实验小学 廖 平
【摘 要】空巢儿童由于家庭监管不到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这些儿童的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共生。切实解决好农村空巢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关键词】空巢儿童;家庭学校;共同教育
空巢儿童即留守儿童,指的是那些父母双方或一方常年在外打工,长期与父母分居两地,不能得到父母照顾的儿童。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涌现的几种特有的现象之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进行开放后,开发沿海及各大城市,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就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而这些地方由于经济发达,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均收入低,难以满足生存需要,所以就有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现在虽然国家规定外出务工子女可以就近入学,但经济发达城市高昂的费用,自己白班夜班交替上班及上班时间与孩子上下学时间不一致无法接送孩子等原因,也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这就使得大部分农民将子女放在农村形成大量留守儿童。农村家庭教育本身存在很多问题:
一、情感教育问题
在走访中,我发现孩子有了烦恼向家人倾诉的比例特别低。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已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有的父母在外,不在孩子身旁,有的父母虽然在身旁但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又因忙碌而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导致孩子在成长中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二、学习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自觉性比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成绩普遍不佳,违纪现象较多。据调查,百分之七十多的留守儿童对学习感兴趣,20%有厌学情绪,2%甚至出现旷课、逃学行为。一方面,有一部分农村家长认为读书无用,读书不如早出去打工,即使有的孩子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并不是因为家长对学习的重视,而是出于孩子还小,干不了什么活,在学校有老师看管比较放心。再加上近些年受大学生就业难的负面影响,使得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够重视,他们对子女的总体期待较低。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关心很少。尤其是隔代监护人和亲戚监护人,他们认为儿童父母把孩子托付给他们,只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就行了,至于对孩子的教育和学习辅导,他们是无力的。
三、道德教育问题
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这种目的绝非是金钱,而是一个人每天“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道德情感教育是一条漫长道路”——苏霍姆林斯基。当家长的家庭观念过于淡薄,主动地放弃掉教育孩子的权利和责任时,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相当大的害处。对于
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看来,由于长年不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关心和照顾,他们的内心自然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愧疚感,加之在城务工,收入较高,经济条件较为富裕,他们往往会通过物质的方式来弥补对孩子的这种愧疚感,给孩子更多的零花钱以满足孩子更大的物质需求。这种片面的爱,会导致孩子价值观的扭曲和人生观的错位,奢侈浪费、好逸恶劳,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成了留守儿童群体性恪特点。
四、家庭生理教育难题
现在的孩子其实成熟得早。现在农村性成熟的时间一般是14岁左右,而这个年纪的学生基本在上初中。这个年纪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都想试,但是又不知道性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所以现在农村少年儿童性行为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在社会上很多的单身妈妈有很多就是农村儿童不知道保护自己造成的。另外一个方面,很多猥亵未成年少女的悲剧一再的发生就是因为农村儿童缺少性保护意识。不懂得用各种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发生了性行为以后不知道避孕,直到到了没办法隐瞒的时候才告诉家人。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我们期望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共同探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更为有效的途径。我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共生,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作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力量很难彻底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介入。根据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社会的可作为是加强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组织或机构建设,具体的做法可以考虑由基层学区或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村委会以及学校,共同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组建的教育和监护体系的成员可由离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和适当外聘一些专职人员组成,不定期开展一些适合青少年参加的空巢儿童专题活动。学校要建立“空巢”学生档案,对“空巢”学生实行动态管理。要充分利用本地有效资源,加大对“空巢”学生的心理教育。要建立联系卡制度,用来沟通学校与“空巢”学生家长及监护人之间的联系,以确保双方信息能及时沟通。教师应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建立自信。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空巢”家庭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有利于弥补“空巢”家庭儿童的空虚内心,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当然,这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空巢”学生家长要从孩子健康成长的长远目标出发,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空巢”学生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空巢”家庭儿童的教育不仅关系到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家庭、学校乃至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空巢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教育和影响下实现的。家长和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是极其重要的。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切实落实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家庭教育要充分配合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力量教育,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