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民俗文化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从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民俗虽然源于传统,但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民俗与文化的有关系来看,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大致有四种: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现在我们讲的民俗是广义的民俗。民俗与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民间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从总体上来看,它包括民间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是民间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及总体表现。使它的学科意义不仅是对象上的,亦是方法上的。民间美术则是民间固有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下的创造,它不仅是美的欣赏品,而且是民间文化的体现,是民间文化心理和文化面貌的标志。
如果研究民间美术,将它从整体的民间文化中抽出,仅仅进行单一的视角的研究,则视野必然会变得狭窄,只有把民间美术放入民间文化的范畴进行总体研究,才能进入深层,扩展新领域,才能充分显现其意义与价值。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美术已经成为美术创新的一个重要范本。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2、过程与方法: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3、情感目标:了解民俗文化的多元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难点: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组织学生,调动情绪,查看课上使用工具。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华大地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形成了“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钟敬文语)。它流传在老人们的口中,存活在孩子们的童年游戏中,反映在人们日常平凡而普通的生活中,体现着一个民族的远古、今朝和明天……(设计意图:给出准确定义,使得学生了解民俗的方向,不要固定在生活的区域内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与讲解能力。)
二、课堂发展
1、简介一些节日民俗文化:
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2、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例如:年画、剪纸、皮影等一系列民俗活动和民俗风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什么样的民俗和我们息息相关,广泛探究讨论。
(1)贴春联
(2)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3)年画 (4)守岁 (5)爆竹
(6)拜年(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学习与讨论,训练学生逻辑思维与迅速反应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民间艺术品蕴藏了哪些民俗文化:吉祥的图案和颜色隐喻吉祥安康欣欣向荣美好愿望,红色是我国人民喜庆色彩。(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美术基础,对不同的方式有新的认知体会和感受。)
三、课堂活动
1、策划民族文化展,从而唤起我们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 2、策划在班级、学校或社区举办一次民俗文化展。 四、课堂总结
我国各民族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我们可以实地考察当地的民俗文化,也可以从互联网上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还可以走访民间艺人,更加深入了解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