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新课程从2004年实施已有多年,教师接受了新课程的新理念,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但教和学的有效性不高的问题依旧存在,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仍然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下面就本人在近一年教学过程中的初步探索成效与同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探索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少知到多知;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教学活动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首要问题是:一堂课有多少学生听懂、理解,能否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应的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学生能否从化学的视角,特别是对与化学学科相关的新事物的判断力与批判力得到加强,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否提高。这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较高目标。
一、改变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 1 课程开发、教材整合与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把教材看成一种教学所用的必备材料之一,即用教材教。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研究学生的实际、教材的实际、高考的实际,
必须让三者融合;不进行课程开发、教材整合,就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要让三者融合,就必须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加强研究,提高专业水平,在完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有效进行课程开发、教材整合,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现在的学案开发是实现课程开发、教材整合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2 设计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科学设计,因此,备课的关键是要进行课堂教学流程的科学设计。可采取这样几个步骤来推动此项工作:第一步是研究以前用过的教学资源或参考一些优秀的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整合,分析其中的无效环节、低效环节、有效环节、高效环节,寻找规律;第二步是认真分析和反思过去教学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有效教学流程;第三步是提出一些问题和备课组老师沟通。探讨,达成共识。
3 要调整好教与学的关系。把课堂构建成三讲:讲重点、难点、盲点;三不讲:学生知道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这样有效的课堂,学生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在主动学习中找到学习的兴趣与快乐,同时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4 构建融洽的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最大的悲哀是对学生没有爱,教师最大的痛苦是失去学生对你的爱。教师对学生既要有爱的情感与行为,又要有爱的
艺术与智慧。增加师生相处的时间,快速认识学生、熟悉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与沟通,这是师生之间产生情感的基础。 二、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是提高有效教学的原动力 1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用实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教材的序言中亦明确指出,“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学生对实验特别喜欢,实验特有的吸引力,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利用实验把一些抽象复杂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实验能满足学生的“观察一动手操作一探究原因”这三个阶段的兴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2 从“习题的讲解”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因为对概念理解不深,或因“想不到、想错了”,或因思维习惯不好,而遇到挫折,在遇到挫折而得不到解决时会降低学习的兴趣。这时,教师的讲解尤为重要。本人在讲解习题时是这样操作:思维点拨。如:“写出br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少学生因不得要领而答错或不会答。教师及时点拨:同一主族元素,具有类似的性质,溴与氯同主族。学生马上把知识迁移到cl2与h2o反应的产物,很快得出了正确答案(然后教师及时巩固:写出i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的思维点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很多重要的化学原理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当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用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