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产状、成因及其变化发展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的一门学科
地貌学:研究地表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地质地貌学的特点:时间的悠久性、地区的差异性、 变动的复杂性 地质地貌学与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关系: 1 为农业区域规划与农田基本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 在研究土壤的形成发育于改良利用方面,地质地貌学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3 农业用水方面。里阿杰地面水与地下水的各种地质作用规律才能更好的控制利用地下水与地面水,为农业生产服务
4 农用矿石的开发利用方面。大多数化肥、农药、土壤改良剂所用的原料都是各种地址作用的产物,根据埋藏的地质条件,发掘这些矿物对农业生产有很大作用 5 元素的地球化行为与人类环境的保护治理 6 不对出现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地球的形状:梨形 地球的物理性质:
1 重力: 重力异常:实测的重力值与正常值不符合
表明地下有密度较大的金属矿物或密度较小的石油、岩盐。可以研究地壳构造与
寻找地下矿物
2 温度: 地热增温率:每向下加深一百米温度增高的数值 地热异常区蕴藏着丰富的热水与蒸汽资源 3 磁性:地磁三要素:磁偏角 磁倾角 磁场强度
地磁异常是地下有磁性矿床获地质构造发生变化的标志 剩余磁性:含有磁性的岩石在形成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磁性 地球的圈层结构
外圈:大气圈 是连续包围在地球最外面的空气圈,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能量来源于地面辐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流层(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电离层(空气稀薄,氧氮被分解为原子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散逸层(该层大气质点经常散逸到星际空间)
水圈 地球上的水以固液气三态存在于大气中、地面上和地壳内。地面上和地壳内存在的水构成了地区上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成为水圈。
生物圈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所生存与活动的范围,生物活动参加了地表岩石的破坏过程,研究地质作用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生物的作用
内圈:地球内部部分可划分为三个同心圈层,即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 地表以下,莫霍面以上成为地壳
地幔 地壳以下至2900千米 分为上地幔与下地幔。在上地幔中部存在一个塑性层为
软流层,岩浆发源于此层
地核 从2900千米以下到地心为地核 地壳物质组成:O SI AL FE
地壳表面形态:陆地(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海洋 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于地球本身 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外动力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太阳能和日月引力能 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硬结成岩
第二章 矿物
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绝大多数是固体 岩石:由地质作用形成的矿物获岩屑的集合体,无一定的化学成分 矿物的分类
按成因:岩浆矿物 表生矿物 变质矿物
按内部构造:结晶质矿物(显晶质 隐晶质) 非晶质矿物
按化学元素:含氧岩大类 硅酸盐 碳酸盐 磷酸盐 硫酸盐 硝酸盐 矿物的化学组成:
类质同像 晶体的结构不发生改变,理化性质变化
同质异像 同种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不同的结构晶体
解理:矿物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能叫解理,裂开的平面
为解理面
断口:矿物在外力的作用下,沿任意方向破裂,同时破裂面呈凹凸不平的表面,这种破裂面 称为断口
摩氏硬度计:滑石 石膏 方解石 萤石 磷灰石 正长石 石英 黄玉 刚玉 金刚石
第三章 岩石
区别 形成条件 岩浆岩 高温高压 地下深处 沉积岩 常温常压 地表或近地表 变质岩 一般为高温高压 地下一定深度 动力来源 分布 产状 重量 面积 内动力地质作用 与变质岩共95% 与变质岩共25% 熔岩被、火山弹、岩基、岩株、岩墙、岩床、岩盘 全晶质、斑状、似斑状、 玻璃质结构 多为块状、气孔、杏仁、流纹构造 外动力地质作用 5% 75% 层状 内动力地质作用 随原岩产状而定 结构 构造 矿物成分 碎屑、泥质、化学、生物结构 各种层理和层面构造、生物化学构造 变晶、变余、碎裂、交代、结构 大部分具有片理构造、部分为块状 石英、长石、橄榄石、石英、长石、粘土矿出岩浆岩矿物外,还辉石、角闪石、云母 物、方解石、白云石、有变质矿物,滑石、有机质等 红柱石、蓝晶石等 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等 页岩、砂岩、灰岩、石英砂岩 片岩、片麻岩、千枚岩、大理岩 主要岩石 联系自己画图
鲍文反应序列 图自己画
意义 1 纵向解释了矿物的结晶顺序,上面的先结晶
2 横向说明了矿物的共生总和规律
3 解释了斜长石的正环带结构和深色反映结构 4 反映了岩石结构状况 自晶型 半自晶型 它晶型
5 无论横向还是纵向,相距越远的矿物共生的可能性越小 6 反映了凿岩矿物抗风化能力状况,从上到下抗风化能力越强
结构 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和晶粒相对大小,以及矿物间相互结合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岩石特征
构造 岩石的矿物及其集合体在空间上的排列、配置和充填方式上所反映出来的岩石的外貌
特征
斑状结构 斑晶形成的时间早于基质
似斑状结构 斑晶形成的时间与基质差不多
第四章 地质发展史
地层:地壳在发展过程中,经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成层的和非成层的岩石的总称。 标准化石:有些生物分布广泛,数量多,从出现到灭绝时间短,这样的化石称标准化石。 海侵:地壳下降,海平面相对上升,部分陆地被海水淹没,细的沉积物覆于粗的沉积物之上,这是垂直方向的相变,即下粗上细,反映出海进过程,称海进(海侵)
海退:地壳上升,海平面相对下降,部分海底路出水面成为陆地,粗沉积物覆于细沉积物之上,即下细上粗,反映出海退过程,称海退。
相对地质年代判断方法:1、地层层序律:岩层一层层依先后次序沉积,时代老的先沉积,较新的覆盖在它上面,呈现下老上新的地层层序律。
2、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由于构造运动和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引起自燃环境的巨大变化,导致有些不适应环境的生物灭绝,新的生物产生,生物进化呈阶段性。因此利用生物演化的不同阶段来划分地质历史,反映地壳发展的自然分期。 3、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4、沉积相与沉积旋回:根据地层的岩石特征,生物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推断其沉积环境,这种分析方法称相分析,通过相分析就可以了解某一地区沉积物的古地理环境,认识地壳发展历史。
5、地质事件:磁场方向变化是全球性的,故同一时代的岩石,不管他们在地球上什么地方
形成,他们的磁化方向都是一致的,因此可根据地层内的剩余磁性所反映的古地磁变化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
第五章
地壳运动(构造运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所引起地壳的机械运动,主要表现在地层的变形,产生种种地质构造(如褶皱、断裂),同时也引起了地表形态的改变。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形成的动力,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使岩石变形的结果。 方式1.水平运动:地壳物质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使地壳收到挤压(山脉)、拉伸或剪切(裂谷)。2.垂直运动:地壳物质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表现:波状运动特点,一个地区上升(高地或山岭),则相邻地区下降(盆地或凹陷)。速度比较缓慢,运动范围较广阔,常形成大型的构造隆起或下陷,引起海陆变迁或地势高低的改变。
新构造运动:发生在第三纪以来的地壳运动。特点:1.震荡性。主要表现一定范围内的上升和下降,升降部位的边缘则往往伴有断裂。还体现在沉积物的韵律变化上。2.节奏性。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