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最新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货币理论(中精品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8章 货币理论(中)

本章思考题

1.试比较现金交易数量说与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异同。 答: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至巅峰,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学说就是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

(1)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是货币交易数量说的代表,他曾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MV=PT,M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平均量,V代表货币的流通速度,P为交易中各类商品的平均价格,T为各种商品的交易量。

所以费雪认为其中V和在长期内都不受M的影响,V由制度因素决定,而T取决于资本、劳动力及自然资源的供给状况和生产技术水平等非货币因素,所以费雪的结论是“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

(2)现金余额说是马歇尔、庇古等剑桥经济学家创立的,他们考察货币的作用时强调了人们对货币的主观需求因素。剑桥方程式中最常用的是:M=k×P×R,其中k是R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例,R为“真实资源”。由于R与k的外生性,现金余额说的结论与交易方程式的结论一致。

(3)两个方程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如果设剑桥方程式中的R代表费雪交易方程式中的交易量T,那么不管人们保留货币是为了方便交易或是作为一种财富持有方式,货币持有量总可以表示成交易量PT的某个份额,这时M=kPT,同时MV=PT,于是k=1/V,所以剑桥方程式中的k不过是交易方程式中V的倒数。但两个方程式又有很大区别,交易说着重分析支出流,而余额说是存量分析,着重在货币的持有而不是支出。

2.如何理解古典学派的两分法?

答:由于古典学派将统一的经济整体机械地分为实物方面和货币方面,并将经济理论与货币理论截然分开,因而形成了传统的“两分法”。古典学派认为货币只是便利商品交换的工具,是实际经济的外生变量,具有中性特质,即货币量并不影响就业、产出等实际变量。据此而论,个别商品的相对价格决定于该商品的供求关系,绝对物价则决定于货币的数量,所以货币只不过是覆盖于实物经济之上的一层“面纱” 。古典学派认为,货币对实际经济活动完全不起作用。货币供给只影响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不影响实际产出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因此,货币政策对经济也是不起作用的。由此看来,经济的长期发展完全是由实物部门决定,因而政府任何积极的货币政策都是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货币政策的任务只是在于控制货币数量,稳定物价水平,维持货币的购买力。

3.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独创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它与传统的货币数量说有何异同?

答:货币需求的投机动机是凯恩斯的独创,正是以投机动机为出发点,凯恩斯的货币理论走上了和传统货币数量说截然不同的途径。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一个关键是基于投机动机的流动性偏好L2,它和利率呈反向关系,在传播货币量改变所产生的种种影响的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货币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二是作为贮藏财富的手段。就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而言,它只是一种便利,没有什么重要性和实际影响,但就货币作为贮藏财富的手段而言,它将通过利率而影响投资,从而影响产出、就业和收人。古典学派只看到货币的第一个作用,而未看到它的第二个作用,因而得出货币中性的结论;而凯恩斯正是因为看到并强调了货币的第二个作用,所以才得出货币影响就业的结论,甚至将货币的存在看作是持久性失业的根本原因。

4.根据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货币供应量是如何影响就业和收入水平的?

答:按照凯恩斯的说法,他的就业理论可以归纳为下列命题:①在技术、资源与资本状况不变时,总收人(货币收人和实际收人)决定于就业量 N;②总收人与消费量 D1之间

的关系,称为消费倾向,如果消费倾向不变,则消费量取决于总收人,从而也就取决于总就业量N;③雇主愿意雇用的工人数N,取决于有效需求D,有效需求包括预期的总消费量

因为总供给函数是由技术因素决定的,所以消费倾向和新投资量决定就业量N。(劳动就业量又决定劳动边际生产力,从而决定实际工资水平)当就业量增加时,D1增加,但由于消费倾向小于1,D1增加得没有收入快。总供给超过消费需求的部分必须由相应的投资需求加以弥补,否则就会产生有效需求不足,就业量不会增加,从而引起失业。

投资需求决定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若前者高于后者,投资需求增加;反之,投资需求减少。资本边际效率决定于预期投资收益和资本财产的重置成本,在短期内,它上下波动;在长期中,它则趋于下降。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给和需求。货币供给由货币当局决定,货币需求即流动性偏好,由持有货币的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决定。因此,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货币供应量改变对有效需求,从而对就业量的影响,“是由于货币数量可以左右利率这一点产生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趋于下降,投资需求上升,从而就业量上升,产出和收入增加。

但是上述货币量对就业、产出发生作用的机制还会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①“如果公众的流动性偏好比货币数量增加得更快,则利率不会降低”(即流动性陷饼);②“如果资本边际效率比利率下降得更快,则投资量不会增加”(即投资对利率缺乏弹性);③“如果消费倾向下降,则就业量未必增加”。在这些情况下,利率机制失效,货币量对就业产出几乎没有影响。

5.鲍莫尔模型、惠伦模型、托宾模型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体现在什么地方? 答:①鲍莫尔模型: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和规模经济有关,并首次将其用数学公式的形式表达,该模型本质上是运用最适度存货控制技术于货币理论的成果,所以又通称为“货币需求的存货管理模型”模型的内容是:实际平均交易余额为:这是著名的“平方根公式”,它表明:在交易量或手续费增加时,最适度现金存货余额将增加;而当利率上升时,这一余额会下降,从而将利率与交易性货币余额联结起来。

②惠伦模型:论证了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也同样为利率的减函数,即。它表明最适度的预防性现金余额同净支出方差Q2、非流动性成本b正相关,与利率r负相关。通过以上两个模型,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已被修正为 M=M1+M2=L1(Y,r)+L2(r)。

③托宾模型:将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扩大和修正为资产偏好或资产组合论。 6.为什么说交易动机是货币需求的必要条件?

答:交易动机又可以再分为所得动机和业务动机。交易动机指的是为了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从个人角度看,在这方面保持现金的目的在于度过从支出费用到取得收入这一段时间问隔,就是所得动机;从企业角度看,持有货币是为了度过从支出成本到销售收入的获得这一段时间,就是业务动机。

由此可见,出于交易动机而持有货币是最基本的货币需求,如果不考虑加以动机,就无法考察货币需求,所以说交易动机是货币需求的必要条件。

7.为什么说IS—LM模型与凯恩斯的原意相背离?

答:之所以说IS—LM模型与凯恩斯的原意相背离是因为:

(1)IS—LM模型是以瓦尔拉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的,当价格和工资可以自由升降时,通过“凯恩斯效应”和“庇古效应”,经济能够自动回复到均衡状态。这与凯恩斯的观点相背离,《通论》中凯恩斯将经济均衡与非自愿失业同时并存视作经济常态,而充分就业是各种可能的均衡位置的极限点,是一种特例。

(2)IS—LM模型忽略了凯恩斯在《通论》中反复强调的货币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和人们的未来预期对经济的重要影响。

8.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说与传统货币数量说的异同?

答: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式中,P代表价格水平,rb、re分别表示债券、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为通胀率,W为非人力财富对人力财富的比例,Y为恒久收人,u代表影响货币需求偏好的其他因素。

不论采取哪一种名义来表示P和y,都不会改变上式中的关系,所以如果表示物价和货币收人的单位发生变化,货币需求量也应作同比例变化。在数学上,这意味着货币需求M是P和Y的一阶齐次式,即

表示对实际余额的需求是实际变量的函数,它不受名义价值变化的影响。

在形式上,这与传统的数量说非常相似,但有两点根本不同:一是在弗里德曼的方程式里,Y代表恒久收人,是作为财富水平的代表,而在交易方程式中,代表当前交易水平。二是弗里德曼不像传统数量说那样,假设V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认为货币需求是高度稳定的。

弗里德曼进一步指出:“数量论者不仅把货币需求函数看作是稳定的,他还认为这一函数在决定诸如货币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等对整个经济分析极为重要的变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如,他才特别重视货币需求……数量论者还认为,影响货币供给的若干重要变量并不影响货币的需求……只是为了探究货币供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才是有用的。”

9.弗里德曼是如何解释商业周期中货币流通速度与收入同方向变动的?

答:在商业周期中,流通速度和收入是同方向波动的,由于流通速度是货币需求的倒数,这就意味着货币需求是收人的减函数,这与长期的结论相反。弗里德曼用自己独创的“恒久收入”的概念解释这一点,恒久收入像实测收入(即当前收人)一样会在商业周期过程中波动,但“恒久收入”上升幅度小于实测收人;在衰退阶段“恒久收入”的下降幅度又小于实测收入。流通速度如果按“恒久收入”计算,则有可能在繁荣时期下降,从而货币需求上升;在衰退时期上升,货币需求下降。

10.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量对经济发生作用的机制是什么?货币主义者为什么不提倡积极的货币政策?

答:货币主义者的传送机制主要是资产组合效应。在资产组合的理论体系中,货币是一种代表一般购买力的资产,和其他资产一样,货币也有其外在的或隐含的收益率。不同于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强调的是包括实物资产在内的一种资产组合效应,而不仅仅是金融资产的利率,而且他们认为货币在金融领域内的可替代程度是很低的,因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低。

所以货币学派认为货币发生作用的传递机制直接而迅速,不像凯恩斯学派认为的那么间接和迂回,需要投资乘数效应的诱发。货币主义者不重视利率在传递机制中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扩大资产范围之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名义利率有误导的作用。一项扩张的货币政策可能只是暂时地降低利率,当货币供给的增加逐步渗透,导致支出增加,物价上升,利率又会开始上升。因此,利率是关于货币政策宽松还是严谨的容易误导的指标。

货币学派的传送机制除资产组合效应外,还有财富效应。当资产价格上升后,资产所有者的财富增加,因此支出增加。如果是个人,其消费品支出增加;如果是厂商,投资支出增加,结果导致产出和收人的增加。

货币学派不提倡积极的货币政策,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货币数量与货币收入变化之间存在着“时滞”,时滞本身的长短变化不定。因此,在实践中,货币政策不可能用来作为经济微调的工具,企图利用货币政策作为稳定工具只会使经济变得更不稳定。货币政策应该实行“单一规则”,即保证货币供给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增长率。

最新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货币理论(中精品资料

第8章货币理论(中)本章思考题1.试比较现金交易数量说与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异同。答: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至巅峰,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学说就是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1)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是货币交易数量说的代表,他曾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MV=PT,M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平均量,V代表货币的流通速度,P为交易中各类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r14f4i6zy6tck19hpxv8jj329nz0t003q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