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完整版)《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固定句式。

2.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了解史论的一般写法。 3.品味作者的语言艺术,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1.文言知识积累。

2.行文结构和语言艺术的品鉴。

教学难点: 1.庄宗成败教训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有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一个英雄,宁死也不愿意苟且偷生。(我们在必修一学过《鸿门宴》,这本书里学过《项羽之死》,加上同学们平时对《史记》的阅读,对项羽这个传奇历史人物是有一定了解的。)项羽由曾经的西楚霸王到最后落得英雄末路乌江自刎的凄凉下场,他的一生是足以引发我们后人许多感慨的。他在乌江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结局——“天之亡我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真是天要亡他吗?我们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和历史,就知道事实并非如此,项羽至死也未意识到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今天我们也由此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究竟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看欧阳修老先生在这篇史论性的文章中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1007—1072)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如何来的?)。北宋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以荻杆画地教他识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任职,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但多次被贬,又多次被起用。神宗熙宁四年(1071),辞去太子少傅之职,归于颍州(今安徽阜阳),次年卒,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在政治上,他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旗帜鲜明,曾就范仲淹被罢黜之事上书斥责谏官高若纳趋炎附势,不敢主持正义,因而遭到贬谪。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对北宋诗文改革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成就,以散文最为突出。他的文章含蓄委婉,平易自然,各类文章都各有其独到之处。如他的记事散文往往运用精炼的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活动或山水的景色,并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史论文常常充满激情,选择不同时代的类似史实作适当比较,经过反复论证,最后自然而然地得出切合实际的经验教训。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新唐书》、《新五代史》(与宋祁等编撰)等。

2.写作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财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叛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一百多年后,欧阳修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3.解题

伶官(注释①):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作伶官。 传:传记(一种文体。《伶官传》) 序:序言,又称“书序、序略”,“序”文体的一种(是作者自己陈述作品的主旨、著作经过等的“自序”,以及对他人所作的著作的介绍评述)(“序”还有其他三类:“赠序”、明代从赠序中演化出来的“寿序体”、唐宋乐曲中的一种题材)。此文是欧阳修写《伶官传》为其冠的短序。

三、文言知识梳理和文段结构内容分析

第1段

1.齐读一遍。

2.请同学点出重点字词,再翻译。 教师补充(根据学生回答情况) 重点实词:

①天命——古人把天当作神,称天神的旨意为天命。(古人常把王朝的盛衰归于天命,欧阳修

没有否定这种传统说法,但更注重人事的作用)。

②人事(古今异义)——与“天命”相对,指政治上的得失;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等关系。 ③原(n作v/古今异义)——推其根本,推究,用作v;

最初的,本来。 重点虚词:

①岂——难道,表反诘语气。

②之所以——表原因,“所”与“以”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 3.第1段主要内容(三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立论——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呜呼!”——奠定全文叹惋的感情基调;

“盛衰之理……岂非人事哉!”——转折关系反问句,提出本文中心论点,强调人事的作用;

“原庄宗……可以知之矣”——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说明本文的立论依据,引起下文。

第2段

1.分两层,请两个同学先读,再点出重点字词 ,再请旁边同桌分别进行翻译)(根据情况看有必要补充否)

重点实词:① 告诉(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告 祭告,注释?(以一少劳告庙) 报告,上报(告以成功)

②梁,吾仇也(注释⑦) 燕王,吾所立(注释⑧)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注释⑨)(约:n作v,订立盟约) ③从事(古今异义)——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方式处理;办理事务 ④少劳(注释?)

⑤前驱(古今异义)——走在(队伍)前面/向前跑 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 ⑥纳——动词使动用法,使……收藏

重点虚词:① 拿、把 (以三矢赐庄宗)

以 表顺承,相当于“而”(背晋以归梁)

用(以一少劳告庙/盛以锦囊/系燕父子以组)

② 表并列(而告之曰)

而 表转折(而皆背晋以归梁/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表顺承(受而藏之于庙/负而前驱/凯旋而纳之) 无意义(而皆自于人欤?)

③ 其 注释⑩,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应当”

代词,他,代指庄宗(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意气之盛/

抑本其成败之迹/故方其盛也)

副词,加强语气,不译(何其衰也) ④无——通“勿、毋”,相当于“不要、别” 重点句式:状语后置——藏之于庙 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告以成功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2.本段采用什么论证方法叙述了一个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选择这一史实? 明确:例证法

晋王三矢的史实——复仇灭敌——“得天下”

原因——庄宗得天下的过程已经写入《新五代史》的《唐本纪》中,序中再写未免重复,

也会造成文势拖沓,且不符合序论的体制。此处选用这一故事属于传说,不能确定为史实,但其在当时有相当的影响,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为慎重,欧阳修在其前面加了“世言”二字以强调这个故事的传说性质。这个事件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的主要例证,也是下文展开议论的基础。

3.如何围绕这一历史事件展开的?

以“三矢”为线索,详细叙述庄宗接受并执行遗命“得天下”的经过。 庄宗接受遗命(赐三矢——告遗命——受——藏) “三矢”(例)

庄宗执行遗命(遣—告—请—盛—负—驱—纳) 4.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些举动描绘了庄宗忠实执行父命的情形,可以看出他接受遗命、矢志复仇的决心和意志。概括了庄宗全盛时期的战争情况,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与第1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也为下文议论做了准备。

第3段 1.齐读一遍(注意两个由一些既对偶又错落的短句所构成的长句,体会“盛”与“衰”相配合在文势上的扬和抑、起和落,感受前后情感的变化)。 2.重点字词强调(学生点出) 重点实词:①系(xì)——缚,捆绑

②组(古今异义)——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组合、构成;量词;合成一体;小单位 ③函——n作v,用木匣子装

④成功——v作n,成功的消息 ⑤乱——adj作v,作乱 ⑥抑——或者

⑦本——n作v,推究

⑧兴——动词使动用法,使……兴盛; 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重点虚词:至于(古今异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至于”“以至”; 表示另提一事。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负而前驱

仓皇东出 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

3.本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是如何阐明道理,得出结论的?

明确:承上转入议论,评论庄宗的盛衰之理,阐明中心论点,得出盛衰之势本源在于“人事”。 盛赞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正反对比论证法(理)

(对比盛衰之境地)

慨叹失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连用两个疑问句 反问——否定“得之难而失之易”的说法 设问——强调成败得失“皆自与人”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再次齐读一遍,感受作者的语言艺术和感情起伏。 第4段

1.重点字词(学生点出,加以强调)

明确:一字多义: adj,兴盛,强盛( 盛衰之理/故方其盛也) 盛 v,装(盛以锦囊)

n,盛大,雄壮(其意气之盛) 困 围困(数十伶人困之) 困扰(智勇多困于所溺)

举:所有的

忽微:adj用作n,细小的事情(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智勇:adj用作n,有勇有谋的人物 所溺:所溺爱的事物

重点句式:①被动句——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② 固定句式——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③状语后置句 ④判断句 ⑤省略句

2.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给我们什么启发? 明确: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引出教训 经验教训——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总结全文 推广一层,为后世戒 ——岂独伶人也在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起总结全文,强调中心主旨,引人深思的作用。强调“逸豫亡身”不只限于伶人,微小的事情也可以导致身死国灭的悲惨下场,使本文论述范围进一步扩大延伸,不仅就伶人谈伶人,由此及彼,加强文章针对性,引发后人的思考。

四、归纳本文行文思路,提炼中心主旨。

板书设计:

1段(总—立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据——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

例 得——庄宗复仇灭敌——成则由人

失——庄宗身死国灭——败也由人

盛——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伶官传序 2—3段(分—论证) 理

衰——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段(总—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主旨:文章总结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

劳……逸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文的警句。

2.品鉴本文的写作特色。

2017.9.13

(完整版)《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固定句式。2.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了解史论的一般写法。3.品味作者的语言艺术,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重点:1.文言知识积累。2.行文结构和语言艺术的品鉴。教学难点:1.庄宗成败教训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课时安排: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r0d935tu64mg6283nif6msol1o4w700ux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