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
系
李文静,赵统兵,吴华雄
【摘 要】摘要: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选取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硬化组)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血压变异性、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硬化组血压变异性指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大于高血压组(P<0.05),2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白昼、夜间、24 h舒张压标准差及收缩压标准差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9、0.468、0.712、0.746、0.554、0.597,均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密切有关,对其进行监测,能为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 【年(卷),期】2017(018)006 【总页数】3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压变异性; 相关性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健康问题。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患者常见并发症,两者合并出现会进一步造成脂质代谢紊乱、机体免疫功能损伤,增加心血管事件或者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生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无论是正常人还是高血压病患者,其血压值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血压变异性(血压波动性)是指一定时间内血
压波动的程度,血压变异性异常可加大对动脉内膜、血管壁的机械压力及冲击力,导致动脉硬化的形成与发展[1-2],但其相关性尚不清楚。本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关系进行探讨,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以及治疗的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男14例,女9例,年龄31~72(46.72±5.94)岁,病程2~7(4.37±1.30)年。另以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合并硬化组,男10例,女6例,年龄34~71(46.80±5.86)岁,高血压病程1~9(4.45±1.23)年。2组性别、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原发性高血压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标准;2)无心血管疾病;3)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2)免疫系统疾病者;3)继发性高血压患者;4)严重传染性疾病者;5)病历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比较2组血压变异性(白昼、夜间、24 h舒张压标准差及收缩压标准差)、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1)血压测定:采用TM-2430型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爱安德技研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测定白昼、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获得血压变异性指标。
2)血脂检测: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离心并分离血清后,采用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检测,试剂盒购置于上海双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操作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
3)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定:采用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飞利浦公司),探头频率为7.0 MHz,在平静呼吸状态下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进行检测。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直线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血压变异性指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
高血压合并硬化组血压变异性指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大于高血压组(P<0.05),见表1。 1 mmHg=0.133 kPa。 2.2 2组血脂指标比较
2组TC、TG、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血脂指标比较
2.3 血压变异性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分析
对血压变异性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白昼、夜间、24h舒张压标准差及收缩压标准差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9、0.468、0.712、0.746、0.554、0.597,均P<0.05)。
3 讨论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生活压力的增大,神经生理、内分泌、免疫、器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