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4.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历史叙述。 叙 述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联必躬自断制。 出 处 《清圣祖实录》 联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清世宗实录》 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 今联虽逾六袠,而精力强盛如常,不惮万几之劳勚。尝欲俟八旬以后,春秋渐高……或可稍安颐养。 《清高宗实录》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勤于政事保证了三帝意志的完全贯彻 B.勤政作风预示着封建王朝的衰落 C.批阅奏章是三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方式 D.乾纲独断是盛世三帝的政治传统
25.西周至春秋时期,朝聘礼的程序贯穿着礼物互赠,西周的礼赠具有“重礼轻财”与敬让之意,春秋时期礼赠发生了轻礼仪、重献物的转变。这反映了
A.宗族宗法的礼乐文化消亡 B.等级尊卑分明的社会秩序崩溃 C.王道体系取代了霸政体系 D.以国力为标准的等级制度形成
26.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27.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28. 雍正时山西巡抚上奏,“子孙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以故士风卑靡”。这反映了
A.君主专制加强弱化百姓做官愿望 B.市民阶层壮大瓦解传统伦理 C.商帮规模扩大忽视道德教育 D.经济发展冲击传统思想观念
29.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中国人的思想。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A.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 B.继承传统并且大力发扬儒学 C.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 D.打着孔子旗号进行托古改制 30.1896年梁启超所著《波兰灭亡记》刊行,1898年6月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波兰分灭记》,这两部著作都指出波兰非但亡于俄、奥等国的瓜分,更是亡于“内政不修,积弱滋甚”以及守旧权贵“诋诽攻击”新政新法。据此可知,梁启超、康有为意在 A.揭露列强瓜分图谋 B.打击顽固守旧势力 C.激发改革图强意识 D.培养国人世界视野
31.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 这些措施
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B.标志着中华民族富了起来
C.提升了新中国的综合国力 D.意味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
32. 1945年1月,在《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一文中,毛泽东提出:“我们不能学国民党那样,自己不动手专靠外国人,连棉布这样的日用品也要依赖外国。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这说明毛泽东
A.希望与西方国家实现经济互补 B.主张自力更生地发展经济生产 C.认识到持久抗战对经济的压力 D.极力维护国共合作以共同抗日
33.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 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34.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通过了“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是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这一现象
A.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 B.自由主义政策已经过时 C.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局势 D.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35.梭伦改革后,雅典第一、二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的公民虽然没有资格担任官职,但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这反映了 A.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必须相互对等 B.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公民的民主政治 C.雅典民主政治注重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D.雅典民主政治仅仅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专利制度萌芽于晚清时期。洋务派将西方专利移入中国,为防止“他人争衡”而加以歪曲,形成一种封建垄断特权,即洋务企业10年专利权(以政治特权为后盾,保护、扶持官督商办企业的权利)。有学者认为:“从20世纪之前中国所有现存的、表明国家努力提供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实例看来,其目的完全是为了维护皇权。官方的保护只是稍带而肤浅地触及对个人或并非对国家的实体的财产利益的创造或维护,或是涉及对作者地位或发明创造性的褒扬(封建统治者通过赐匾封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法律来保护私权而更好地激励发明创造)。”
——摘编自徐海燕《中国近代专利制度萌芽的过程》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新技术成为有效的竞争手段,资本家纷纷要求以国家法律形式确认发明的私有财产地位。同时,英国政府把专利制度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大大促进了专利授予的规范化,制度化。英国议会于 1623 年制定了《垄断法》,废除了过去封建特权制度,同时建立起对真正的发明予以专利保护的制度。该法规定:授予专利的发明必须具有新颖性;专利权有效期14年。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进一步完善专利制度。《1852年专利法修正案》颁布,要求发明人必须充分陈述发明内容并予以公布,以此作为取得专利的条件。这样,专利制度就以资产阶级合同的形式反映出来了,专利说明书也出现了。这样,一套完整的申请、审查、授权、保护专利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
——摘编自吴洪玲《英国专利制度的确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英两国专利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专利制度各自形成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意义。
42. 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于美国的计量史学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历史事实、实
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研究。阅读英、美、中三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图,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 美国 中国 1750(%) 1.9 —— 32.8 1830(%) 1860(%) 9.5 2.4 29.8 19.9 7.2 19.7 1900(%) 18.5 23.6 6.2 根据上表提取两条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12分)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学界和政界纷纷讨论王安石变法。梁启超和孙中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两位。
材料一 (宋)元祐以降,指凡公(王安石)所变之法,皆曰“恶法”,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吾常谓天下有绝对的恶政治,而无绝对的良政治。苟其施政之本意,而在于谋国利民福,殆可谓之“良”也已。
——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二 “王安石所行的新法,都是民生主义的事实。”(《孙中山全集》)……清末民国时期,很多学界政界人士积极主张学习西方,但很快发现西方文化也存在巨大问题与缺陷,需要在中华文化中寻找智慧加以补充改进。
——姜锡东、周一星《略论王安石变法的现代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与前人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王安石新法中“民生主义的事实”历历可知。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免役法为例,指出王安石是如何进行政策设计的,并说明其积极效果。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国时期学界和政界关注王安石变法的主客观原因。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
材料 20世纪初,克劳塞维茨提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与道德无关,无所谓正义与否的观点,被欧洲各国奉为经典。然而,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这种战争观的滑铁卢。战后被残酷战争震惊了的精英们,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不管其原因如何,……是对人类的一种犯罪。”由法国和美国发起、15个国家(1933年已达63个)签署的《非战公约》,核心内容就是宣布在国家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强调“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这种战争观在国际危机频发的20世纪30年代风行一时,人们希望能够通过裁减军备或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并避免战争。——摘编自梁占军《二战与20世纪国际战争观的演变》
(1)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前后国际战争观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一战后战争观的变化进行简要评价。
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甘地的思想是留给印度和世界的一笔宝贵遗产。
材料一 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也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绝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他理想中的社会是建立在印度文明——由手纺车、犁和印度哲学构成——的基础之上的真理和非暴力社会……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其中心是手工纺织和印度村社……对于当代发达的工业社会而言,甘地的思想也无疑是一付适当的解毒剂。
——何新华《评甘地的反工业主义思想》
材料二 (甘地)试图在道德规范和经济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并且通过诱导资本家进行道德转变来使无情的资本主义秩序变得有人情味儿……德国绿党创始人佩特拉·凯莉曾公开宣称:“在我们政治生活的某些特定领域,我们受到了甘地的巨大启发……把有责任地使用原料作为以生态为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的一部分,会降低以我们的名义继续暴力政策的危险。
——[印度]P.A.纳扎里斯《甘地:杰出的领袖》
(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甘地思想对当代工业社会而言,“是一付适当的解毒剂”。据材料二,指出甘地思想对解决当今工业社会弊端应有的启示。
历史参考答案 24-28:DDDBD
29-33:CCABB
34-35:CC
41(1). 中国:萌芽晚;未形成系统;具有封建垄断性;缺乏法律保护。 英国:确立早;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注重法制建设。
(2)背景:中国:列强入侵;专利制度传入中国;近代化(洋务运动)发展的需要;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
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重视对私权的保护。
意义:都有利于本国近代化的发展。
42: 信息一:1830年前中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中的份额较大,大大超过英美。
阐释:1830年前的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传统农耕经济、手工业、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处于封建盛世的余晖中;英美工业革命才起步,赶超中国总需要时间。 信息二:1860年英国的产品份额大幅提高,赶上并超过中国。
阐释: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由于受西方侵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传统手工业受冲击,且工业化进程相当缓慢。
信息三:1900年美国的产品份额大幅提高,赶上并超过英国。
阐释: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大量采用新技术,经济飞速发展;而英国是一个老牌的殖民帝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市场,资本家不愿意采用新技术,经济发展落后。 信息四:1750—1900年,中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阐释:西方侵略,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传统手工业受到冲击;欧美各国开始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近代工业发展。
45(1)态度:梁启超褒:前人贬。原因:梁启超强调王安石变法的善良本意(谋求国利民福);前人意气用事,认识偏激。
(2)政策设计:政府收取免役钱:募人充役。积极效果: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发展生产。
(3)原因:主观: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变革依据。客观: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46(1).变化:认为战争是政治统治的工具(或继续)到否定一切战争,应极力避战,和平至上。原因:第一次世界世界大战的爆发摧毁了旧的战争观;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有识之士和民众观念的变化。
(2).评价:客观上推动了一战后暂时和平的出现;刻意避战导致了英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简单地否定战争并不能永久地保住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47:(1)思想:印度不能以西方工业文明为发展模式;建立与印度文明相适应的经济秩序;重建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原因:社会背景: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农村经济衰败。个人经历:接受印度传统教育;目睹西方工业文明现状。
(2)启示:在经济发展中注重道德建设;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