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
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在节目中访问一个想当飞行员的小朋友,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的回答是:“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下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个孩子,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林克莱特发觉这个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的真挚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林克莱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分亲切,一分平和,一分耐心,让他听到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
中小学管理主编李政涛博士曾说:"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倾听就是在别人说话时认真听讲,并能做到边听边想,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别人的发言。倾听是一种基本素养,是学生成功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在这一点上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成为学生认真倾听的典范引领学生学习倾听。
一、倾听学生发言能激发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发言,最大限度的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发言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教师都应专注地倾听,不能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教师用”不要急,慢慢说”"你再试试看"等话语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战胜挫折的欲望,并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用倾听的心态投入到学生的探究中去,在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再有的放矢的总结指导.
如果一个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总是很急切的寻求答案,不等回答问题的同学说完,就迫不急待的去启发,或自己说出答案,过场式的回答会造成学生积极性的下降,以至将本应属于学生交流的课堂,变成了教师控制下的零碎的两、三分钟的活动乃至直接的传授,最终导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荡然无存.
二、倾听学生发言是准确评价学生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一名老师,要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就要以身作则,先要尊重孩子,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们就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秘密与你分享,从而使老师在各种活动中可以有的放矢.
三、倾听学生发言是对学生的人格尊重
教师真诚的倾听,可以使学生觉得自己受到重视,价值得到肯定,即使教师没给学生什么指点和帮助,但有了耐心的倾听,就会让在学生感受可贵的心灵满足,它的意义要远远超过仅仅给了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从更深层次上看,它带给了学生的人格尊严,点燃的是思维的火炬,铸就的是价值与信念的追求。善待孩子的每一次表达,耐心听学生把问题说完,学生会感觉到来自教师的理解、宽容、尊重、关爱,这份情感、这份态度感染着学生,会无声地传递,学生也会从教师身上读懂倾听的态度、倾听的习惯并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的。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问题,
教师能始终微笑着面对,带着赏识的目光看着他们,耐心地听他们表达,无疑是对正在表达的同学的莫大信任和鼓励。对于孩子来说,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这是一种幸福,真正从心底涌起的幸福。
四、倾听不是盲目的肯定.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不加辨析,盲目鼓励,看似对学生发言的尊重,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新课程呼唤个性的张扬,但不是不要规则,任性所为,更不是不要倾听,相反对倾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基于交往、对话的教学更是要求置身其间的每一个学生能主动地融入学习的情境,积极地参与学习.
总之,教学中教师既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更重要的是教师自己也要学会倾听,只有教师俯下身子,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才能取得教学相长.我们力达到一种灵敏中的寂静状态,让“静中求活”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意境,在这样意境中,孩子们真切地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少一些自大,多一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