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学批评略述
摘要】 生态文学批评是当代一种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文学批评。它区别于自然文学,旨在对自然文学、环境文学等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述与研究;生态批评同时倡导从生态的角度来阅读古今文学作品,从而使人们建立强烈的生态观念及忧患意识。
【关键词】 生态意识 自然世界 文学批评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03-071-02
生态文学批评是当代一种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文学批评,它旨在确定文学、自然、文化之间的关系,创建一种生态诗学理论。在全球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生态文学批评是把地球为中心的思想意识运用到文学研究中,同时又倡导从生态的角度来阅读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从而使人类建立强烈的生态观念及忧患意识。本文将简述生态文学批评发展的现状,阐述生态文学批评的理念,探讨生态文学批评的文学价值。 一、生态文学批评发展的现状
生态文学批评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1978年,威廉·鲁克特首次使用了这一术语,提出\把生态学以及和生态学有关的概念运用到文学研究中去\(Rueckert:71-86)。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生态批评定位为一种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文学批评。
生态文学批评把\自然\的定义从范围和地域的角度进行了扩展,使它研究的对象从自然扩展到了生态。巴里在《理论入门》的\生态批评\中将自然环境分为荒野,壮观的景色,乡村,人为景色。乔纳森·贝特在《大地之歌》中以华兹华斯的\人的思想可以是自然的一部分\的观点为基础,从生态的角度揭示了诗人与自然两者的关系。这样生态批评就定位在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
生态批评的研究把文学与生命科学联系在一起。生态批评的学者主张跨越文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界限,从人类的进化与自然环境、人类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的变化等方面来考虑文学问题。约瑟夫·卡罗尔出版了《进化论与文学理论》和《文学达尔文主义》,被认为是将达尔文的进化论与文学理论将现代生物学与人文学科加以综合研究的先锋人物。约瑟夫·比克在他的《生存喜剧:文学生态学研究》从生态与文学的关系入手重新阅读文学作品,论证文学是不能与自然及整个生态环境分离的。
生态文学批评力主\以生态批评的眼光来阅读文本\或\以生态为取向的阅读\,即包括对预测和想象未来生态灾难的当代作品的评述,也包括对历史经典作品的重审。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是一部以后现代文化为背景的\生态灾难小说\,文中充分展示了后现代社会中愈演愈烈的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对立。此外,受到生态批评家关注的当代作品源源不断,如美国小说家博伊尔的《地球之友》、英国小说家莱辛的《马拉与丹恩》等等。从当代生态文化的角度来阅读和评述文学经典是生态文学批评的另一大特点。格伦·洛夫在其《实用生态批评》中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展示出人类与自然的一种带有悲剧意识的生态冲突。这种以生态为取向的阅读是在传统的阅读方式基础上,从生态的角度赋予作品以新意,从而进一步丰富作品的内涵。 二、 生态文学批评的理念
生态批评最基本的理念是人类文化与自然世界密切相连。因此,生态批评将
自然与文化、尤其是语言文学与自然的相互联系作为它的主题。生态文学批评是对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反思。美国作家加里·斯奈德在题为《荒野》的演说中指出西方文化是一种与外界和内在的荒野隔离的文化,而这种文化是引起环境危机的根源,是一种自我毁灭的文化。在现代社会,自然中到处有文化的痕迹,而文化中也反映出自然的影像,从而打破了自然与文化间的界限,说明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是不容分离的。
生态文学批评主张人类由\自我意识\向\生态意识\的转变,认为人类与自然世界中的其他成员生死与共。当我们研究语言与风景、文本与地域、词语与树林的关系时,是在研究两类相互依赖、被称之为生命的东西。因此语言或文学便是与生态环境不可分离的事物。
生态批评还从伦理及社会文明进化的角度来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自然的权利》一书中,美国学者罗德里克·纳什从伦理的演变及权利的扩展角度来论述生态环境的伦理,推导出美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势。他阐明了伦理由最初的自我,到家庭、国家、动植物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进化趋势。有些学者之所以将生态女权主义与生态批评联系起来是因为前者的主题是将女性受压迫等同于自然受支配的不平等地位,从而为女性和自然寻求平等。 三、生态文学批评的文学价值
生态批评将一般文学理论中等同于\社会\的\世界\扩展到\整个生态层\。生态批评家认为\万物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学不是高高地漂浮在物质世界之上那美丽的蓝天中,而是在一个由能量、物质和精神相互影响的、无比复杂的环球宇宙中发挥自己的作用\(Glotfelty:198)。
在《早期生态批评百年回顾》,编者戴维梅·泽尔声称尽管生态批评是20多年来的产物,但实际上拥有更长的历史。他以福斯特的《美国文学中的自然》、马西森的《处女地》等作品为例,说明即使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在美国文学学术批评的发展过程中也始终存在着一种初始的生态批评的推动力(Mazel:1-8)。
纵观学术研究领域的历史,人们很少将人类生活与非人类生活的联系作为研究的目标。重新联结人性与生存地点的关系成为生态批评的关注点。美国自然文学家玛丽·奥斯汀则认为,地理环境形成了人的意识及文学,因为地理环境比共同的语言及政治关系具有更大的文化影响力。她认为最好的作家是那种展示出乡土本色的作家,那种乡土本色不是土里土气,而是这些作家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必然产物(Mazel:11)。生态批评家主张从生态的角度阅读文本。巴里将这种阅读解释为将注意力由\内在\转向\外在\,原来被视为\背景\的部分现在却由批评的边缘变为批评的中心。他以爱伦·坡的《厄舍古宅的倒塌》为例。通常读者都将注意力集中于内部,即房子主人厄舍的心理。而以生态为取向的阅读则将重点放在外部,即房子及其外在环境。厄舍古宅是作为与世隔绝、自行衰落的系统而存在,它与生物界毫无联系,死气沉沉的湖水映出的是房子本身僵硬的影像。更为糟糕的是在厄舍的身上全是\文化\而没有\自然\,他与外界接触的唯一途径是艺术
(Barry:258-261)。由此可见,这种\以生态为取向的阅读\并非削弱而是增强了文学研究的生命力。
总之,生态批评是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学问。它以地球为中心的态度来对待文学研究,提出了文学是使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世界还是疏远自然世界、文学的作用是否更有利于生态平衡与和谐的课题。生态批评把传统文学批评中主要以社会为含义的世界扩展到包含万物的整个自然界。它督促人们认真思考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用文学形式唤醒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参考文献:
1.Cheryll Glotfelty, The Ecocriticism Reader, U of Georgia P, 1996. 2.David Mazel, A Century of Early Ecocriticism, U of Georgia P, 2001. 3.Glen Love, Practical Ecocriticism, U of Virginia P, 2003. 4.Jonathan Bate, The Song of the Earth, Harvard UP, 2002. 5.Peter Barry, Beginning Theory, Manchester UP, 2002. 6.William Rueckert, literature and Ecology:
An Experiment in Ecocriticism, Iowa Review 9.1, 1978.
7.鲁枢元:《精神生态与生态精神》,海口:南方出版社,2002年。 基金项目:
宿州学院校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生态文学批评与英美生态文学研究》(2009ysk2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李伟, 女, 安徽宿州人,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