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精编与解析(中)共36页word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精编与解析(中)

专题四生物的遗传 1.(2015年安徽卷,4)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下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β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Qβ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过程 B.QβRNA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 C.一条QβRNA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 D.QβRNA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

【解题思路】RNA复制酶是催化RNA复制过程的,说明该病毒能以RNA为模板,直接合成RNA,没有逆转录过程,A项错误;RNA虽然为单链,但复制过程中,必然有合成的新链和原来的母链形成双链RNA的过程,B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一条单链QβRNA翻译出了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三种蛋白质,故至少可以翻译出三条肽链,C项错误;从题意可知,合成RNA复制酶在前,QβRNA复制在后,D项错误。 【答案】B

【评析】本题考查单链RNA的增殖过程,考查理解能力与分析图表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2.(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第 1 页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解题思路】DNA与ATP都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A项正确;一个tRNA上只有一个反密码子,B项正确;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项正确;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拟核外的质粒DNA上,且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故D项错误。 【答案】D

【评析】本题考查了DNA、ATP的化学元素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和在原核细胞中的存在部位以及RNA与反密码子的知识,考查识记理解能力。

3.(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解题思路】题中已知短指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常染色体遗传在不同性别中一般无区别,A项错误;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父亲必患病,B项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通常多于男性患者,C项错误;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表现出隔代遗传的特点,D项错误。

第 2 页

【答案】B

【评析】本题考查了位于常染色体与X性染色体上显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考查理解运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解题思路】题中信息已知朊粒是由PrP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空间构象发生变化后的产物,因此还属于蛋白质。不可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A项错误;细菌的增殖方式为二分裂,与病毒的增殖方式不同,B项错误;由题中信息可知,PrP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朊粒相比仅是空间结构的不同导致了功能的差别,C项正确;PrPC转化为PrPSC只是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D项错误。 【答案】C

【评析】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病毒与细菌的增殖方式、基因表达等知识,考查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并迁移信息的能力。 5.(2015年重庆卷,5)结合下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第 3 页

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C.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 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

【解题思路】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存在于真核细胞的DNA或部分病毒的RNA中,A项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不同的核苷酸序列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项正确;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C项正确;构成基因的两条链是互补的,其碱基排列顺序不同,所以遗传信息也不同,D项错误。 【答案】D

【评析】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的知识,考查理解运用能力。 6.(2015年海南卷,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解题思路】孟德尔定律的前提条件是遗传因子独立存在,故其不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中;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4种;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3种。 【答案】D 【评析】本题考查孟德尔定律的有关知识,考查理解与运用能力。

第 4 页

7.(2015年海南卷,20)关于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 B.密码子位于tRNA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上 C.密码子位于r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 D.密码子位于rRNA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上

【解题思路】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的三个相邻碱基,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A项正确。 【答案】A

【评析】本题考查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有关知识,考查识记能力。 8.(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A基因频率为。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解题思路】(1)由于题中已知该种群中基因型只有Aa一种,因此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与a基因频率的比例为1∶1,理论上基因型只有Aa的种群随机交配,后代有AA、Aa和aa三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2∶1,A基因频率为0.5。(2)如果后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最可能的原因是AA纯合致死。根据这一解释,Aa、aa比例为2∶1的种

第 5 页

群再随机交配,雌雄个体中A与a的配子比例分别为1/3A、2/3a。随机交配后,产生的后代中Aa占4/9,aa占4/9,AA占1/9,由于AA纯合致死,则成活的个体中Aa、aa的比例为1∶1。

【答案】(1)1∶11∶2∶10.5(2)A基因纯合致死1∶1 【评析】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及遗传规律中涉及致死遗传的计算内容,考查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Ⅱ,32)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来自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

(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此外,(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XA来自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解题思路】(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女孩的基因型为AA,其有关基因的来源如下图所示,她的两个A基因分别来自父母方,而父亲的A基因可能来自祖父或祖母,同样,母亲的A基因可能来自外祖父或外祖母。(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女孩的基因型为XAXA,她的两个XA基因分别来自父母方,而父亲的XA基因只能来自祖母,但母亲的XA基因可能来自外祖父或外祖母。

第 6 页

【答案】(1)不能女孩AA中的一个A必然来自父亲,但因为祖父和祖母都含有A,故无法确定父亲传给女儿的A是来自祖父还是祖母;另一个A必然来自母亲,也无法确定母亲传给女儿的A是来自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2)祖母该女孩的一个XA来自父亲,而父亲的XA一定来自祖母不能

【评析】本题考查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考查理解运用能力。

10.(2015年福建卷,28)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则该推测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

第 7 页

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由于三倍体鳟鱼,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解题思路】(1)由题中信息可知,亲本体表颜色性状分别为黄体和黑体,而F1全为黄体,F2中又出现黄体与黑体两种性状,说明黄体为显性性状。F1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应含B基因,即其基因型为aaBB。(2)按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应有四种表现型,即还应有红眼黑体(aabb)性状,但F2却表现出9∶3∶4的性状分离比,说明aabb也表现为黑眼黑体性状。(3)亲本中的红眼黄体的基因型为aaBB。如果推测成立,则F2中黑眼黑体的基因型为aabb或A_bb,其中aaBB与aabb的后代全为aaBb,即表现型全部为红眼黄体。(4)父本为黑眼黑体鳟鱼,其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母本为红眼黄体鳟鱼,用热休克法抑制其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即其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aBB,人工授精后受精卵最终发育成的三倍体鳟鱼的基因型为AaaBBb。三倍体鳟鱼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形成正常配子,所以高度不育。 【答案】(1)黄体(或黄色)aaBB(2)红眼黑体aabb(3)全部为红眼黄体(4)AaaBBb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

【评析】本题考查遗传规律、染色体变异和多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题五变异与进化

1.(2015年福建卷,5)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

第 8 页

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 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 C.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 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 【解题思路】X探针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说明该探针必定与该段DNA有相同的碱基序列,A项正确;据图分析可知妻子的染色体组成为XXX,即妻子患有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B项错误;妻子的父母一方如果染色体正常,但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异常,也会引起该病,C项错误;该夫妇应该通过产前检查,避免孩子患病的可能性,后代中女儿与儿子都可能患病,D项错误。 【答案】A

【评析】本题考查DNA分子杂交技术、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原因及相关疾病,考查识记、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2.(2015年四川卷,6)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 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

第 9 页

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 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

【解题思路】基因突变前后,仍然是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即嘌呤核苷酸比例不变;在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由于只插入了三个碱基,转录后可能最多参与两个密码子的构成,即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在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1种tRNA参与。 【答案】C

【评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与基因表达的有关知识,考查理解运用能力。

3.(2015年广东卷,24)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我国部分地市对新生儿进行免费筛查并为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检测出携带者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B.在某群体中发病率为1/10000,则携带者的频率约为1/100 C.通过染色体检查及系谱图分析,可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 D.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 【解题思路】已知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携带者可通过基因检测检出;由于该病在某群体中发病率为1/10000,则隐性基因频率为1/100,显性基因频率为99/100,故携带者的频率为

2×1/100×99/100=198/10000;基因突变不能通过染色体检查检出;由题意可知,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患儿症状。

第 10 页

【答案】AD

【评析】本题考查遗传病的检测与哈代-温伯格遗传平衡定律的有关知识,考查理解运用及计算能力。

4.(2015年海南卷,21)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解题思路】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项错误;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有可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但基因突变也可能使个体表现型不变,B项错误;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C项正确;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不可见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D项错误。 【答案】C

【评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有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 5.(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Ⅱ,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第 11 页

【解题思路】人类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导致的,A项正确。 【答案】A

【评析】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能力。 6.(2015年江苏卷,15)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 B.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 【解题思路】白花植株的出现是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不可能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X射线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诱变后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显隐性关系。若子代表现为突变性状,则为显性突变;若子代表现为正常性状,则为隐性突变。让白花植株自交,如果后代出现突变性状,则为可遗传变异;如果后代无突变性状,则为不可遗传变异。 【答案】A

【评析】本题考查生物变异与人工诱变的关系,考查理解运用能力。 7.(2015年海南卷,19)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

第 12 页

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 【解题思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A项正确;X射线的照射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B项错误;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C项正确;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D项正确。 【答案】B

【评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有关知识,考查理解运用能力。 8.(2015年山东卷,6)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0 10.(2015年广东卷,28)下表为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的部分性状。

翅形复眼形状体色……翅长野生型完整球形黑檀……长突变型残菱形灰……短(1)由表可知,果蝇具有的特点,常用于遗传学研究。摩尔根等人运用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果蝇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称为。受精卵通过过程发育为幼虫。 (3)突变为果蝇的提供原材料。在果蝇的饲料中添加碱基类似物,发现子代突变型不仅仅限于表中所列性状,说明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 (4)果蝇X染色体上的长翅基因(M)对短翅基因(m)是显性。常

第 13 页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f)纯合时,仅使雌蝇转化为不育的雄蝇。对双杂合的雌蝇进行测交,F1中雌蝇的基因型有种,雄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解题思路】(1)从表中可以看出,果蝇有多对易区分的性状。摩尔根等人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2)生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受精卵通过分裂和分化发育成新个体。(3)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等特点。(4)双杂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FfXMXm,与其测交的雄果蝇的基因型为ffXmY,它们的配子及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如下表所示: 雄短翅可育【答案】(1)相对性状多且易区分假说―演绎法(2)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3)进化不定向性(4)2短翅不育∶长翅不育∶短翅可育∶长翅可育=1∶1∶2∶2

【评析】本题考查摩尔根的假说―演绎法、减数分裂和生物进化及基因突变的特点等,考查理解运用能力。 专题六生物技术实践

1.(2015年江苏卷,17)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将腐乳坯堆积起来会导致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 B.腐乳坯若被细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 C.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有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 D.装坛阶段加入料酒,可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解题思路】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会导致豆腐含水量过高,不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C项错误。

第 14 页

【答案】C

【评析】本题考查腐乳的制作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考查识记能力。 2.(2015年江苏卷,24)右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 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

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的原因是发酵瓶漏气

【解题思路】在酒精发酵过程中,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和有害产物的累积,酒精的产生速率会逐渐减慢;装置中本来含有少量空气,而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所以也会进行少量的有氧呼吸,故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由于营养物质和空间有限,存在环境阻力,所以酵母种群不会呈“J”型增长。 【答案】ABC

【评析】本题考查果酒的制作过程,考查识记理解能力。 3.(2015年江苏卷,19)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第 15 页

【解题思路】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正确的做法是:切断热源,让灭菌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为0时,才可以开启锅盖;倒平板时的正确做法是: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而不能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需在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后再进行接种。 【答案】D

【评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灭菌、接种等知识,考查识记理解能力。 4.(2015年四川卷,3)下列是以酵母菌为材料进行的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产生的CO2 B.用酵母菌发酵酿制果酒,选择酸性重铬酸钾检测产生的酒精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 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计数,应选择有30~300菌落数的平板 【解题思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来检测产生的CO2,A项正确;检测酵母菌发酵酿制的果酒时,可选择用酸性重铬酸钾进行检测,B项正确;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每一时间段的酵母菌培养液形成自身前后对照,C项错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计数时,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应选择有30~300菌落数的平板进行计数,D项正确。 【答案】C

【评析】本题考查果酒发酵中产物的鉴定、菌落计数及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等,考查理解运用能力。

第 16 页

5.(2015年江苏卷,25)图1和图2分别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1图2A.图1和图2中加入蒸馏水稀释的目的相同 B.图1中完成过滤之后保留滤液 C.图2中完成过滤之后弃去滤液

D.在图1鸡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

【解题思路】图1中加蒸馏水的目的是为了破碎细胞,完成过滤之后保留滤液;图2中加蒸馏水的目的是稀释NaCl溶液,使DNA逐渐析出,完成过滤之后弃去滤液;嫩肉粉中的木瓜蛋白酶能够分解蛋白质,从而使DNA与蛋白质分开。 【答案】BCD

【评析】本题考查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过程,考查识记与理解能力。

6.(2015年广东卷,3)关于DNA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用兔的成熟红细胞可提取DNA

B.PCR的每个循环一般依次经过变性―延伸―复性三步 C.DNA溶液与二苯胺试剂混合,沸水浴后生成蓝色产物

D.用甲基绿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解题思路】兔属于哺乳类,其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而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A项错误;PCR的每个循环依次经历变性、复性和延伸三步,B项错误;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用甲基绿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细胞核呈绿色,而细胞质呈红色,则必须要用吡罗红同时染色才行,D项错误。

第 17 页

【答案】C

【评析】本题考查有关DNA的提取、鉴定及PCR扩增过程,考查理解能力。

7.(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39)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设计后续实验。

【解题思路】(1)脂肪可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观察。对于不易挥发的物质,可用萃取法提取。(2)在获得能产生分解油脂的脂肪酶的微生物时,应以油脂为唯一碳源。(3)若要测定微生物的菌体数,可通过显微镜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若要测定活菌数量,则可选择用稀释涂布平

第 18 页

板法进行计数。(4)某温度条件下所需酶量越多,则此温度下酶的活力越小。45℃时酶的活力最小。而40℃时酶的活力最大,应围绕此温度设计后续实验。

【答案】(1)苏丹Ⅲ(或苏丹Ⅳ)萃取法(2)油脂(3)血细胞计数板稀释涂布平板(4)4540

【评析】本题考查脂肪的鉴定、生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微生物碳源的选择、微生物的观察计数等知识,考查理解运用能力。

8.(2015年海南卷,30)生产果汁时,用果胶酶处理果泥可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同学用三种不同的果胶酶进行三组实验,各组实验除酶的来源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测定各组的出汁量,据此计算各组果胶的活性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这一实验的目的是

(2)现有一种新分离出来的果胶酶,为探究其最适温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试管16支,分别加入等量的果泥、果胶酶、缓冲液,混匀,平均分为4组,分别置于0℃、5℃、10℃、40℃下保温相同时间,然后,测定各试管中的出汁量并计算各组出汁量平均值。该实验温度设置的不足之处有和。

(3)某同学取5组试管(A~E)分别加入等量的同种果泥,在A、B、C、D 4个实验组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缓冲液和不同量的同种果胶酶,然后,补充蒸馏水使4组试管内液体体积相同;E组加入蒸馏水使试管中液体体积与实验组相同。将5组试管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后,测定各组的出汁量。通过A~D组实验可比较不同实验组出汁量的差异。本

第 19 页

实验中,若要检测加入酶的量等于0而其他条件均与实验组相同时的出汁量,E组设计(填“能”或“不能”)达到目的,其原因是。 【解题思路】(1)根据题意,用三种不同的果胶酶进行三组实验,各组实验除酶的来源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测定各组的出汁量,据此计算各组果胶的活性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可见实验的自变量是果胶酶的来源,因变量是果胶酶的活性,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来源果胶酶的活性。(2)根据实验设计可知,该实验是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所以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果胶酶的活性,用出汁量进行衡量,出汁量越多则果胶酶活性越高。该实验方案中,温度设置范围不合理,此外,应设置相同的温度梯度。(3)根据题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果胶酶的量,因变量是出汁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根据实验设置,通过A~D组实验可比较不同实验组出汁量的差异。若要检测加入酶的量等于0而其他条件均与实验组相同时的出汁量,则E组应加入缓冲液而不是蒸馏水,即使试管中液体体积与实验组相同,这样才符合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

【答案】(1)探究不同来源果胶酶的活性(2)4组的温度设置不合理各组的酶促反应受两个不同温度影响(3)不能E组加入蒸馏水而不是缓冲液违背了单一变量原则

【评析】本题考查影响果胶酶活性的有关因素及实验过程,考查理解运用能力。

9.(2015年山东卷,35)乳糖酶能够催化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乳糖酶的制备及固定化步骤如下:

第 20 页

产乳糖酶微生

物L的筛选→产乳糖酶微生 物L的培养→乳糖酶的 提取纯化→乳糖酶的 固定化

(1)筛选产乳糖酶的微生物L时,宜用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培养基中琼脂的作用是。从功能上讲,这种培养基属于。

(2)培养微生物L前,宜采用的方法对接种环进行灭菌。 (3)纯化后的乳糖酶可用电泳法检测其分子量的大小。在相同条件下,带电荷相同的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说明其分子量越。

(4)乳糖酶宜采用化学结合法(共价键结合法)进行固定化,可通过检测固定化乳糖酶的确定其应用价值。除化学结合法外,酶的固定化方法还包括、、离子吸附法及交联法等。

【解题思路】(1)筛选产乳糖酶的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通过控制培养基的成分即乳糖这一唯一碳源使营养缺陷型的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而直接获得目的微生物,琼脂可以使液体培养基凝固。(2)接种环常用灼烧法进行灭菌。(3)在相同条件下,带电荷相同的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说明其分子量越小;反之,分子量越大。(4)固定化酶的应用价值需通过检测其活性来确定。

【答案】(1)乳糖凝固剂选择培养基(2)灼烧(3)小(4)(酶)活性〔或(酶)活力〕包埋法物理吸附法(注:两空可颠倒)

【评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接种、灭菌方法、选择培养基的确定以及

第 21 页

固定化酶和蛋白质的分离等知识,考查识记理解能力。

10.(2015年江苏卷,31)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填序号)。 ①酒精灯②培养皿③显微镜④无菌水

(2)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

(3)向试管内分装含琼脂的培养基时,若试管口粘附有培养基,需要用酒精棉球擦净的原因是。

(4)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见右图)。图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有关。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填图中序号)。

(5)研究人员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下图,推测菌株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理由是

【解题思路】(1)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整个过程都是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的,固体培养基是盛在培养皿中的,无菌水是用来稀释样品的,整个过程没有用到显微镜。(2)本实验的目的是分离到单个细菌。菌液过多,难以达到目的。(3)应注意整个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操作的以

第 22 页

避免污染。(4)降解圈是纤维素菌分解纤维素产生的,降解圈的大小与纤维素菌的分解能力有关,降解圈越大说明纤维素菌的分解能力越强。(5)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的条件要兼顾温度和pH,胃中pH为酸性,同时发酵过程中会产热,所以曲线J4代表的菌株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 【答案】(1)③(2)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3)避免培养基污染棉塞(4)量与活性① (5)J4发酵过程中会产热和产酸,J4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

【评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筛选、无菌操作过程、接种方法等知识,考查理解运用与分析图表的能力。 专题七实验专题

1.(2015年天津卷,5)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

A.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B.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 C.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 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解题思路】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铜离子与蛋白质生成紫色络合物;胃蛋白酶的适宜pH是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需要保持细胞的活性,强酸或强碱会杀死细胞,因此一般在中性条件下进行。

第 23 页

【答案】A

【评析】本题考查有关实验试剂的使用条件,考查识记理解能力。 2.(2015年江苏卷,2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与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显微观察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有脂肪 B.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 C.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 D.PCR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变蓝说明有目的DNA产生 【解题思路】苏丹Ⅲ染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利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在水浴加热条件下进行,在常温下不能生成砖红色沉淀;植物细胞只有在活体条件下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二苯胺与DNA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出现蓝色,所以PCR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变蓝说明有DNA产生,但不一定是目的DNA。 【答案】BD

【评析】本题考查脂肪的鉴定、还原糖的鉴定、质壁分离实验以及DNA的鉴定实验,考查识记理解能力。

3.(2015年北京卷,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下表。

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驱走

第 24 页

大蚂蚁增加70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10驱走大蚂蚁减少2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解题思路】表中数据反映了是否驱走大蚂蚁和是否灌溉对小蚂蚁出现率的影响,因此不能体现出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A项错误;蚂蚁个体小活动范围有限,并且从题中信息可知调查时设置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因此是用样方法进行数据采集的,B项正确;从表中数据可知,是否驱走大蚂蚁,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不同,说明大蚂蚁的存在对小蚂蚁的活动范围有一定的影响,即大蚂蚁的存在会抑制小蚂蚁的出现率,所以C项正确;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定时灌溉会导致小蚂蚁出现率增加,说明灌溉后土壤含水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小蚂蚁的出现,即D项正确。 【答案】A

【评析】本题考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考查理解与分析能力。 4.(2015年山东卷,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B.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

第 25 页

过程

D.将洋葱表皮放入0.3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

【解题思路】当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中时,滤液细线上的色素将溶解于层析液中,导致滤纸条上没有色素带出现;低温诱导致使不能形成纺锤体,从而使染色体加倍,处理时间过短,细胞还未完成一个分裂周期,故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解离过程中细胞已死亡,显微镜观察到的是无活性的细胞;将洋葱表皮放入0.3g/ml的蔗糖溶液中,刚开始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大,可观察到质壁分离过程,当水分交换平衡后,质壁分离达到最大状态而保持平衡。 【答案】B

【评析】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有丝分裂实验以及质壁分离实验,考查识记理解能力。

5.(2015年四川卷,5)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 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解题思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时,无需水浴加热,A项错误;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出现组织水肿,B项错误;链球菌

第 26 页

属于细菌,除核糖体外无高尔基体等其他细胞器,C项错误;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项正确。 【答案】D

【评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鉴定和组织水肿、细菌结构以及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运用能力。

6.(2015年浙江卷,31)现有一种细菌M,能够合成某种酶,并能分泌到细胞外。为了研究其培养时间与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若干个培养瓶、培养液、细菌M

(要求与说明:实验仅设一组;实验仪器、试剂、用具及操作不作具体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请回答: (1)实验思路: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预测的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曲线):

(3)测定总酶浓度时,应对细胞作处理。

【解题思路】(1)根据探究目的可知:实验自变量为时间,因变量为细胞数和酶浓度变化。故实验设计应设若干组,在设定的时间测量各组因变量值并记录。(2)随着培养时间的不断延长,培养液中的细胞数量在不断增加,最终保持稳定,而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也在不断增加最后达到稳定,且总酶浓度要高于细胞外酶浓度。曲线见答案。(3)为了测定总

第 27 页

酶浓度,应对细胞作破碎处理,以便统计胞内酶与胞外酶的总量。 【答案】(1)①取细菌M,稀释后,分别等量接种于若干个含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②取其中的培养瓶,分别测定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并记录③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重复②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见下图: (3)破碎

【评析】本题考查实验思路的描述与用曲线描述实验结果的能力,考查实验设计及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7.(2015年海南卷,26)回答下列问题:

(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

(2)将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填“会”或“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

【解题思路】(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由于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降低,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低。(2)只有活细胞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3)马铃薯匀浆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

第 28 页

沉淀,说明马铃薯匀浆中含有可溶性还原糖。

【答案】(1)自由扩散低(2)不会(3)可溶性还原糖

【评析】本题考查水分进入细胞膜的方式、渗透压、质壁分离、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等知识,考查理解能力。 8.(2015年江苏卷,29)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 chinensis)是传统观赏花卉,由于其高度不育,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因而品种稀少。为了探究中国水仙只开花不结实的原因,有研究者开展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先制作了临时装片进行镜检、拍照,再对照片中的染色体进行计数、归类、排列,主要步骤如下: 剪取新生 的根尖→卡诺固定 液固定→1mol?L-1HCl 解离→清水 漂洗→卡宝品 红染色→制片 压片→镜检 拍照→核型 分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新生根尖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 (2)实验过程中用1mol?L-1HCl解离的目的是。

(3)该实验采用卡宝品红作为染色剂,与卡宝品红具有相似作用的

第 29 页

试剂有(填序号)。

①双缩脲试剂②醋酸洋红液③龙胆紫溶液 ④秋水仙素溶液

(4)镜检时,应不断移动装片,以寻找处于期且染色体的细胞进行拍照。

(5)由下图核型分析结果,得出推论:中国水仙只开花不结实的原因是。

(6)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推论,可以优先选用(填序号)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显微观察。

①花萼②花瓣③雌蕊④花药⑤花芽

【解题思路】(1)由于新生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所以常用作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2)在制作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分离开。(3)醋酸洋红液和龙胆紫溶液都属于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的染色。双缩脲试剂用于蛋白质的鉴定;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导染色体加倍。(4)在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分散良好的细胞。(5)通过对水仙核型的分析可知,水仙属于三倍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因此不能进行有性生殖。(6)花药是雄性器官,可通过观察花药中有无正常的配子来进一步验证推论。 【答案】(1)新生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

(2)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3)②③(4)中分散良好(5)中国水仙是三倍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6)④

第 30 页

【评析】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实验过程及三倍体的有关知识,考查理解运用能力。

9.(2015年北京卷,29)为探索治疗机体对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上图)。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注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传至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上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鼠在光信号与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单位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简称D鼠。

(2)研究发现,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D鼠相关脑区注射酶A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D鼠。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D鼠,则表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

(3)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能与编码酶A的mRNA互补结合的,含22个核苷酸的RNA,它能进入细胞,促进编码酶A的mRNA降解。将这种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注射到D鼠相关脑区,引起酶A含量明显下降,D鼠对药物的依赖降低。进行本实验时,要同时进行一个对照处理,将一段小RNA用(填“生理盐水”“蒸馏水”或“溶剂M”)溶解,注射到D鼠的相关脑区,这段小RNA的最佳设计为:与实验组使用的小RNA相比,其核苷酸

第 31 页

的(多选,只填序号)。

a.种类相同b.种类不同c.数目相同d.数目不同e.序列完全相同f.序列完全不同

若此对照组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无明显变化,则可以证明等因素对实验组结果无影响。

【解题思路】(1)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将兴奋传至下一个神经元。(2)通过对题干材料的分析可知,大鼠对药物的依赖指标是给药的次数或用量,而对其给药又是通过其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来决定的,所以其对药物越是依赖,则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越多。若抑制剂组的D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小于对照组D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则说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该药物的依赖。(3)根据题意,实验组设置为与酶A的mRNA互补结合的含22个核苷酸的RNA溶解于溶剂M中,注入D鼠体内;由于要严格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对照组的小RNA在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方面要与实验组的小RNA相同,但不能与酶A的mRNA互补,即序列完全不同,且溶剂与实验组相同,都用同种溶剂M溶解;对照组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无明显变化,可以排除小RNA中核苷酸的种类和数量及溶剂M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1)兴奋神经递质后膜(2)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单位时间内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减少(3)溶剂Ma、c、f溶剂M及小RNA中核苷酸的种类和数量

【评析】本题考查兴奋传递及有关实验设计的知识,考查理解与实验

第 32 页

分析及设计能力。

10.(2015年四川卷,8)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

(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机体的免疫;胃蛋白酶仅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有消化作用,这体现了酶的性。

(2)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下图所示。 ①胃泌素通过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作。 ②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 (3)为探究两种调节机制对头期胃液分泌的影响,有人用同一只狗连续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实验操作4小时胃液分泌量1假饲+++++++++2切除胃窦,再假饲+3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

(控制胃泌素的注射剂量,使胃液分泌量与步骤1相当)+++++++++4只注射与步骤3相同剂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饲++++(假饲是让狗吃肉,但吞下的肉从食道上的人工瘘口掉出,不进入胃;“+”数量表示胃液分泌量的多少)

①步骤2中胃液的分泌是调节的结果。 ②步骤3的目的是。

③步骤4是为了确定在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

④重复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

第 33 页

制中,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

【解题思路】(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胃蛋白酶仅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有消化作用,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2)①胃泌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作负反馈调节。②由图示信息可知,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神经元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3)①步骤2中切除胃窦后,没有了体液调节,胃液的分泌仅是神经调节的结果。②在步骤3中又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并且使胃液分泌量与步骤1相同,其目的是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③步骤4中没有假饲,因此没有神经调节,只有胃泌素可以调节胃液的分泌,故步骤4是为了确定在神经-体液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④步骤4与步骤2和3对照,可以看出,单纯的神经调节只能产生1个“+”的胃液量,体液调节可以产生4个“+”的胃液量,神经-体液调节可以产生9个“+”的胃液量,故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效应更大,且二者共同作用效应大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

【答案】(1)非特异性专一(2)①体液反馈调节②神经递质(3)①神经②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③神经-体液④神经-体液调节大于

【评析】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有关知识以及实验步骤中有关步骤设置的目的,考查理解运用与实验分析能力。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第 34 页

1、常自认为是福薄的人,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都合情合理,有这样平常心态,将会战胜很多困难。

2、君子之交淡如水,要有好脾气和仁义广结好缘,多结识良友,那是积蓄无形资产。很多成功就是来源于无形资产。

3、一棵大树经过一场雨之后倒了下来,原来是根基短浅。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打好基础,才能坚固不倒。

第 35 页

201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精编与解析(中)共36页word资料

201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精编与解析(中)专题四生物的遗传1.(2015年安徽卷,4)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下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β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Qβ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过程B.QβRNA的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qhgi24osv7yqpo85se79mzf00wron00is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