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讲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做一场关于地震方面的知识讲座,地震是什么呢?我们人类怎么样能预报地震?地震来临时该怎么办?我们中学生需要了解哪些地震知识呢?下面我来给同学们谈谈。希望通过这次讲座能帮助大家了解地震的一般知识、地震预报知识及地震避险自救知识。

地震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动。它像台风、暴雨、洪水、火山喷发、海啸、霜冻一样,是经常发生的灾害性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500多万次,破坏性地震则100多次,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发生了数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地震,2003年12月26日:伊朗南部发生6.3级地震, 约2.5万人死亡,5万多人受伤;2004年12月26日上午8点:印度洋发生8.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232010人遇难失踪;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生7.6级地震,74698人遇难,超过10万人受伤。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截至当年9月25日,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约30万人遇难,30多万人受伤。4月14日,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15881人遇难,2668人失踪。并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不同程度受损,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还有前几天发生的尼泊尔8.1级地震,截至5月10日,至少造成8019人死亡,17866人受伤。没有哪一种自然灾害能像地震一样,瞬间夺走数万人、数十万人的生命,瞬间将人类的城市移为平地,因此地震又被称作是群灾之首,在过去的500年里,全世界有800多万人死于地震,还有数千万人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家园和地方经济被摧毁。

当今世界上,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损害,尤其是对心理上造成的伤害最为严重。在地震预报还是个世界性科学难题的今天,如何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有效地把地震灾害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掌握和了解地震基本知识的原因所在。 如果我们平时多一分防震的知识和经验,震时就能减少伤亡和损失。很多地震灾害的实践表明,具有防震减灾知识和防震减灾意识的群众,在地震中的行为选择,大多具有理智性和科学性,往往能获得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效果;而没有地震知识和无防震意识的民众,行为选择往往具有盲目性或惊慌失措,导致不应有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所以,平时就学一些地震科普知识,就可以避免地震时所造成的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一、地震的一般知识

地球内部的构造。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其形状与内部构造像鸡蛋。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由软体物质组成;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千米左右,地壳厚度为35千米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

地壳内。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一般来说,地壳内部积累的能量越多,地震时释放的能量也就越大,地震的震级也就越大,造成地面的破坏程度也就越严重。

几个概念:地震三要素:震级、震中、震源深度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称为震源。它是有一定大小的区域,又称震源区或震源体。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地区。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2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一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及地震。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矩震级9.5级),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到地震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地震波

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横波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

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纵波每秒钟传播速度5~6千米,横波传播速度较慢,每秒3~4千米,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快点作出防备。 总结(联想水波):

只感觉上下抖动 -----处在震中区

上下震动接着水平晃动------震中在附近 只感觉到水平晃动------地震在远方 震动持续时间长------震级大 震动持续时间短------震级小 地震的类型

引起地球表面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它是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并且也是造成人类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地震。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构造地震。 2.火山地震:它是由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

3.塌陷地震:它是由地下岩洞、矿井塌陷而引起。 4.诱发地震:它是由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引发产生。 5.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 根据震源深度的不同,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称为浅源地震。全世界8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70至300千米的称为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千米以上的称为深源地震。 目前记录到的最深的地震大约为720千米。深源地震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和灾害。

根据震中距的不同,分为远震、近震、地方震。 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的地震称为远震。 近震——震中距在100千米至1000千米内的地震称为近震。 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千米内的地震称为地方震。 按照震级的大小,也可以对地震进行分类,我国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讲稿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做一场关于地震方面的知识讲座,地震是什么呢?我们人类怎么样能预报地震?地震来临时该怎么办?我们中学生需要了解哪些地震知识呢?下面我来给同学们谈谈。希望通过这次讲座能帮助大家了解地震的一般知识、地震预报知识及地震避险自救知识。地震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动。它像台风、暴雨、洪水、火山喷发、海啸、霜冻一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qgy07wlkh2mdyx423a46cyp27lzc201bp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