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 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 一、环境与基因作用的关系 *
基因型:一个生物体的全部遗传组成的总和。 表型:机体除DNA外的所有性状和特征的总和。
基因型效应:通常情况下,一定的基因型会导致一定表型的产生,这就是基因型效应。
但是,表型=内因+外因=基因+环境 ,这里含义指表型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的产生既受环境(内环境和外环境)的影响,也受基因(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影响。 (一)外环境与表型
反应规范:遗传学上把某一基因型的个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显示的表型变化范围成为反应规范。
例如:玉米控制叶绿体形成的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A对a是显性。AA、Aa的个体在光下可以形成叶绿体,aa个体光下不能形成叶绿体。AA在暗处也不能形成叶绿体。说明基因型不是决定某一性状的必然实现,而是决定发育性状的可能性,即决定着个体的反应规范,AA和aa个体的反应规范不同。 (二)内环境与表型
修饰基因:能改变另一基因的表型效应的基因。它通过改变细胞的内环境来改变表型。
例如:香豌豆植株的红花基因A,AA的个体红花的颜色不同,有红色,偏蓝的红颜色。发现有另外一对基因 D/d基因与此有关,DD和Dd基因型的植株花色红色,而dd的花色偏蓝。原因dd植株细胞液pH高(0.6),偏碱性,花青素在酸性环境显红色,碱性条件下偏蓝色。D/d基因即修饰基因。 二、基因表达的变异
(一)表现度:是指杂合体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影响下,个体间的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例如多指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带有一个有害基因的人都会出现多指,但多出的这一手指有的很长,有的很短,甚至有的仅有一个小小突起,表明都有一定的表型效应,但变异程度不同。又如克汀病患者,同样患病,但症状有轻有重,重者生活无法自理,轻者可以从事简单劳动,可以做10以内的加减法。这就是表现度的不同。
(二)外显率:指在特定环境中,某一基因型(常指杂合子)个体显示出预期表型的频率(以百分比表示)。也就是说同样的基因型在一定的环境中有的个体表达了,而有的个体可能没有表达,这样外显率就小于100%。
例如:颅面骨发育不全症,是显性遗传病,应该代与代之间连续,但偶尔会出现代与代之间不连续现象,就是由于显性基因外显不全。 三、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 (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一)完全显性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只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即完全显性。
(二)不完全显性(半显性)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型,称之为不完全显性。例如:紫茉莉的花色遗传。
红花亲本(RR)和白花亲本(rr)杂交,F1(Rr)为粉红色。人的天然卷发也是由一对不完全显性基因决定的,其中卷发基因W对直发基因w是不完全显性。纯合体WW的头发十分卷曲,杂合体Ww的头发中等程度卷曲,ww则为直发。有耳垂AA、Aa,无耳垂aa。眼睑单aa,双AA、Aa(日本45岁80%延迟显性) (三)镶嵌显性(嵌镶显性)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个体上双亲性状在不同部位镶嵌存在的现象。异色瓢虫鞘翅色斑的遗传。 黑缘型(SASA)×(SESE)均色型→F1(SASE)新类型 (四)共显性(并显性)
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的现象。AB血型;MN血型的遗传。MN血型人体内无天然抗体,输血是不用考虑MN血型是否一致。
M型(LMLM)×(LNLN)N型→F1(LMLN)MN型 镶嵌显性与共显性的区别:是在显性表现的范围上存在差异,共显性的遗传表现是全身性的,而镶嵌显性的遗传表现是局部性的。 (五)条件显性
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显性从一种性状变为另一种性状的现象。 金鱼草花色的遗传:红花×乳黄花色
低温光足 高温光弱 F1 红花 乳黄花色
还有人秃顶基因B,Bb基因型男性表现秃顶,女性正常。 (六)显隐性关系随判定标准而改变
鉴别相对性状表现完全显性或不完全显性,也取决于观察的分析水平。 例如,镰形细胞贫血症在遗传上通常由一对隐性基因HbSHbS控制,杂合体的人(HbAHbS)在表型上是完全正常的,没有任何病症,但是将杂合体人的血液放在显微镜下检验,不使其接触氧气,也有一部分红细胞变成镰刀形。 表型 基因型 临床表现 HbAHbA HbAHbS 正常 正常 红细胞 正常 部分镰刀形 根据临床表现判断:HbA对HbS是完全显性;根据含缺氧条件下,红细胞是否一变成镰刀形判断,属于不完全显性。 20HbSHbS 患病 全部镰刀形 一四、表型模写 因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类似于某基因型引起的表型变化的现象。 例如,果蝇的突变型残翅是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但是残翅幼虫在高温下,成虫可长出长翅。长翅→营养不良→残翅。
人的隐性遗传病-短肢畸形,妇女妊娠3-5个月→服用反应停安眠药→短肢 畸形。(臂腿部分缺失) 第二节 致死基因
致死基因:能够导致生物体死亡的基因。
致死作用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的类别也不一样: 按致死程度划分 全致死:致死率达90% 半致死:致死率达50%
弱致死:致死率达10%以下
按致死作用发生的阶段分:配子致死 ;合子致死 胚胎致死 ;幼体致死 按致死基因的显隐性分:显性致死:杂合致死
隐性致死:等位基因纯合致死
根据内外环境对致死效应的影响分:条件致死和非条件致死。致死基因所在的位置分;常染色体致死和性连锁致死等。
一、显性致死:只有一个基因就引起致死效应的。
由显性基因Rb引起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眼科致死性遗传病,常在幼年发病,患者通常因肿瘤长入单侧或双侧眼内玻璃体,晚期向眼外蔓延,最后可全身转移而死亡。还有人的神经胶症。
二、隐性致死: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一样时,才起致死作用。
黄鼠?黑鼠:AYa?aa?1AYa(黄):1aa(黑) 黄鼠?黄鼠:AYa?AYa?1AYAY(死):2AYa(黄):1aa(黑) 隐性致死作用不是绝对的,当能提供良好环境条件时,可减轻或延缓致死作用,当提供优越的环境条件时,可消除致死作用。如白花苗用完全培养液培养。 第三节 复等位现象 *
一个基因座位存在两个以上的基因,这样的一组基因叫复等位基因。这种现象叫复等位现象。在二倍体中,只能含有其中的任意两个。
一、ABO血型
人的ABO血型是由IA、IB、I三种复等位基因控制的,但对某一个体来说,只含有其中两种。根据红细胞表面抗原不同分为A、B、AB和O四种表型。输血反应的后果看输入的供血者红血球的命运如何?不被受血者血清中抗体凝集。
表型 抗原 抗体 基因型6种 A A β IAIA或IAi B B α IBIB或IBi AB A、B 无 IAIB O 无 αβ ii
复等位基因与基因型数目关系:复等位基因数n,纯合体基因型数n;杂合体基因型数n(n-1)/2;基因型总n(n+1)/2。
遗传方式:A型男人(IAIA或IAi)和 O型女人(ii)结婚, 所生子女血型 ?如果男人是IAIA,那么他们的子女的血型肯定是A型(IAi),如果这个男人的基因型是IAi,则他们的子女的血型可以是A型(IAi)也可以是O型(ii)。
但实际上子女的血型不一定和父母亲是相同的;相反,如果子女的血型与父亲或母亲相同,那也不一定就能肯定是他们的子女。请推算正常情况下一 个AB型的丈夫和一个O型的妻子,能否生出一个O型的孩子?
特例→顺式AB型和孟买型。 1、顺式AB型:IA和I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血型是AB型,基因型IABi,0.18‰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