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胭脂虫似乎并不需要什么支撑,它们好像天生就是粘在树上的。
小球接触树枝的那一面,我发现一条宽宽的凹纹,它占据了多半个圆面。在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就像扣眼似的。就是通过这个唯一的裂口,胭脂虫才得以与外面接触。这条裂缝有多种用途,首先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我摘了几枝有胭脂虫的圣栎树枝,并将树枝的截断面浸泡在水里,以此来使树枝保鲜。不久,我就看到有一种无色的透明黏液从裂口处渗出来,两天之后,黏液便积成了一个跟胭脂虫肚子同样大小的水滴,当水滴足够重了,它就滴了下来。接着,第二个水滴又很快地形成,泉眼就这样不断地滴出水来。我用小手指蘸了一点儿,味道真是棒极了,就如同蜜一般。要是我们能大量饲养这种昆虫的话,那我们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宝贵的糖厂,随时都可以收获它们的富裕产品。不过,还是让别人尽情去开发吧。
别人是谁呢?它们就是耐心的收获者——蚂蚁。与蚜虫相比,胭脂虫可是慷慨多了,蚂蚁们总会蜂拥而至。蚜虫对自己的精美食物可是小气得很,你需要长时间在它那胖胖的肚子上搔痒,才能从它们的触角尖上得到一小口糖浆。胭脂虫可就大方得多,无论何时,无论是谁,只要你想喝它的蜜糖,它就让你喝个痛快。就这样,胭脂虫无私地将自己的美味赠送给那些需要的人。
六月份马上过去,糖浆最近不往外渗出了,蚂蚁们也就不到这里来采集了。一切都表明胭脂虫的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可是,从它的表面看不到任何的异常,仍然和往常一样,是一个乌黑发亮的小球。我拿一把小刀,将这个乌黑的小球与肥大底座相对的顶盖用力破开。
小球里是白色和红色混合成的干粉。放在放大镜下,所见的情景真是令人震惊。干粉在骚动,它活了。如此多的数目要想数清楚,那可是骇人听闻的。白色的是尚未孵化的卵,六月底,这样的卵已为数不多。其他颜色的干粉是活动的小昆虫,它们呈浅棕红色或橘黄色。其中又以白色素最多,那是一堆蜕下的卵壳。
小球被一层横隔膜隔成上下两层。这层隔膜是由干燥的雌胭脂虫的尸骨组成。胭脂虫自身的东西并不多,只有一层容易破碎的皮。除此之外,盒子里的东西都是属于卵的。幼儿居住的上层,比底层要好。
当出发的日子来到,由卵孵出的小胭脂虫从下层很容易出去,因为底下有一扇门。那扇门就是那个扣眼形的裂口,它是敞开的,而且总是敞开得很大。可是,要是从上层出去,小胭脂虫该怎么做呢?小胭脂虫绝对不可能将那层膜挖破的,因为它太虚弱、太瘦小。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有一个圆形的天窗位于隔膜正中央。下层的居民可以直接从扣眼形的门出去,而上层的居民可以从圆形的天窗下来。胭脂虫母亲想得真是无比周到。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文中圣栎胭脂虫的外表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文章写蚂蚁采集糖浆时,为什么还要提到蚜虫?
(3)文章说圣栎胭脂虫与树枝接触处的裂缝“有多种用途”,请你概括出裂缝的两种用途。 【答案】 (1)圣栎胭脂虫外表光滑,像一个黑色小圆球,与树枝接触的底部略显扁平,有一条宽宽的凹纹,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
(2)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①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②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昆虫记》的阅读理解能力。 (1)从文章前几段的第一句话对圣栎胭脂虫外形的介绍中概括特点即可。 (2)文中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裂缝的两种用途: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故答案为:(1)圣栎胭脂虫外表光滑,像一个黑色小圆球,与树枝接触的底部略显扁平,有一条宽宽的凹纹,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 (2)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①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②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知道《昆虫记》是一部科普名著。
(1)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如:小球接触树枝的那一面,我发现一条宽宽的凹纹。
(2)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对比手法,是说明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本文对比对象是蚜虫。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主要说明对象,全面了解文章内容,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简单概括即可。找到关键词句,如:“那扇门就是那个扣眼形的裂口”等等。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随着他的再次到来,丘察姆家的矛盾激化到了极点。老头子听说他又来了,大动肝火,在家里又吵又闹,胡搅蛮缠。老头子没有料到会遭到妻子和两个女儿的强烈反抗,双方互相敌对,彼此仇视。一小间厢房租给了柯察金,房租已预先付给了老头,他似乎很快就平静下来了。
②老头子去合作社工作之前,会两门手艺——鞋匠和木匠。现在,他把板棚当成作坊,一有空就在里面干活,挣点外快。他很快就把工作台移到保尔的窗户下面,有意要为难这个房客。他使劲敲着钉子,心里乐滋滋的。他知道,这样可以妨碍保尔看书。 ③“你等着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从这儿撵走……”他时常低声地自言自语。
④远处,在接近地平线的地方,轮船喷出的烟柱像一片乌云似的舒展开来。一群海鸥尖叫着向海面俯冲。
⑤柯察金双手抱头,陷入沉思之中。他的一生,从童年时代一直到现在,一幕幕地在他眼前闪过。他这二十四年生活得怎么样?好呢,还是不好?他一年又一年地回顾,像一个铁面无私的法官检查着自己的一生。结果他十分满意,他这辈子过得还挺不错。当然,由于愚蠢,由于年轻,更多的是由于无知,也犯了不少错误。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在火热的斗争年代,他没有睡大觉,在夺取政权的残酷搏斗中找到了自己的岗位,而且在革命的红
旗上,也有他的几滴鲜血。
⑥在精力全部耗尽之前,他没有离开过队伍。现在他的身体垮了,不能再坚守阵地,惟有一条路可走进后方医院。他还记得,在华沙附近的激战中,有个战士被子弹射中,从马上摔下来,跌倒在地上。同志们急忙包扎好他的伤口,把他交给救护人员,又继续向前飞奔,追赶敌人去了。这个骑兵连并没有因为失去一个战士而停止前进。为了伟大的事业进行斗争时,就是这样,而且也应该这样。当然,也有例外,他就见过没有双腿的机枪手,坐在机枪车上坚持战斗,他们是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勇士,他们的机枪给敌人送去死亡和毁灭。他们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百发百中的枪法成为各个团队的骄傲。不过这样的人并不多。
⑦现在,他的身体彻底垮了,归队已经无望。他应当如何处置自己呢?他终于从巴扎诺娃口中了解到了真实病情:应当有思想准备,将来他还会遇到更可怕的事。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办?这个没有解决的问题犹如阴森森的黑洞摆在他的面前。
⑧既然他已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A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不是在虚度光阴呢?用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和呼吸吗?仅仅作为一名无能为力的旁观者,看着同志们战斗前进吗?就这样成为这个队伍的累赘?该不该毁掉这个已经背叛了他的肉体?只是朝心口打一枪,一切难题都解决了!过去能够生活得不错,现在就应当能够及时结束这个生命。一个垂死的战士不愿再痛苦挣扎,有谁能指责他呢?
⑨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
⑩“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B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土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1)请阅读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并结合你的整本书阅读,准确概括内容要点,完成思维导图。
(2)小雅和小文两同学就小说中“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这个句子的语序产生了分域,小文要如何说服小雅呢?
小雅:这句话的逻辑顺序不对,应该改为“他的眼睛轻蔑地望着枪口”。 小文:我认为原文的语序是合理的。因为________。
(3)请结合“知识卡片”,说说文中A,B两处内心独白的作用。
【知识卡片】内心独白是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指通过人物的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4)比较阅读是一种通过比较、对照、鉴别,从而加深作品理解和提高鉴赏力的读书方法。请完成下面表格,并选取一个角度比较这两部名著。写出你的心得。(角度参考:理想与奋斗、逆境与成长、个人与社会、爱情与人生……)
作品 主人公 创作背景 人物结局 比较发现阅读心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骆驼祥子》 保尔 俄国十月革命前后 成长为钢铁战士 祥子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答案】 (1)①战场搏杀(战场磨炼、革命斗争、加入革命队伍等);②文学创作;③丘察姆的刁难;④内心在生死之间的挣扎(陷入动摇、绝望的精神危机)
(2)示例1:这里采用了一种拟人的修辞,用“轻蔑”一词来形容枪口看着自己的神态,表明保尔当时选择“自杀”的想法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为下文他选择的转变作了铺垫。如果是“他的眼睛轻蔑地望着枪口”,表达的意思刚好相反,说明他无视枪口,这与当时保尔的矛盾心理不吻合。
示例2:“枪口”“望着他的眼睛”是移情于物,这里作者借“枪口”对保尔的蔑视,表现出保尔对自己选择自杀的怯懦行为的蔑视。这样写更能表现出保尔与自我斗争的过程,为下文保尔的内心独白做铺垫。
(3)A处主要表现保尔因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能力,陷入了绝望、动摇的困境,因为自己存在的价值产生了质疑,所以产生了自杀的念头。B处保尔在不断的自问中反思自己,
认识到他不爱惜身体的行为不能称之为英雄行为,而是一种任性和不负责任,最终走出精神困境,振作起来。两处内心独白都连用问句,一气呵成,充分表现了保尔与自我斗争,度过精神危机的过程,有助于塑造一个真实的、勇敢的英雄形象。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人应该怎样活着”的思考。
(4)(老北京)黑暗的旧社会;成为自暴自弃、麻木潦倒的行尸走肉。(经历过“三起三落”的祥子开始吃喝嫖赌,为了喝酒,到处骗钱,堕落为一具“行尸走肉”躯壳,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示例1:保尔和祥子都身处逆境,环境给予他们的不断的考验。但保尔在逆境中成长,祥子在逆境中堕落。这是因为保尔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他不只是为自己而活,所以他能够在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能在自杀的精神危机中战胜自己,最终成为真正的钢铁战士。而祥子的追求是有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终极目标就是成为像刘四爷那样在北平混得风生水起的人物。祥子理想的局限性造成了他在反复失败后,对未知的前路充满了迷茫,这最终导致他彻底失去生活的信心,从上进好强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示例2:理想不管是高尚还是低俗,都能在黑暗中带给你希望。但理想,要有足够强的信念和理由去支撑。保尔和祥子都身处逆境。保尔肩负“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理想在逆境中成长为真正的钢铁战士,而祥子怀揣着有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的梦想在北平沉浮,最后在逆境中堕落。首先,是因为保尔以钢铁般的意志支撑他战胜困难;而祥子面对困难是更多的是忍耐、是逃避。再次,是因为保尔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他不只是为自己而活,当他个人陷入困境时,远大的理想为他找到活下去的理由;而祥子的理想局限在个人,当他个人的奋斗失败时,失去奋斗目标的他也只能陷入迷茫和堕落。此外,保尔有朱赫来做他的革命导师,有和他一样富有革命热情的伙伴一起奋斗;但是祥子只有他一个人孤单奋斗,除了曹先生对他略有帮助外,他遇到的是敲诈他的孙侦探,压榨他的刘四爷,强嫁给他还拖他后腿的虎妞。现在有那么多的年轻人,怀揣着梦想去打拼,却慢慢的被被挫折击倒,渐渐的失去了以前的踌躇满志,最后只能黯然退场。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理想,更需要的是足够强的信念和理由去支撑自己的理想。示例3:这两篇篇小说作者国籍不同、时代不同,人物命运也不尽相同,但主人公的情感经历有一定的可比性:保尔放弃初恋的冬妮娅,是因为冬妮娅在一次无产阶级会议上的穿着,发现两个人不是同个世界的,而最终选择达雅是因为他能帮助达雅共同进步;祥子虽然喜欢小福子,但最后还是屈服于虎妞的诱惑。因为坚持自己的选择,保尔收获了幸福的生活,而祥子什么都没有得到,最后连虎妞都死于难产。从两位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对比中发现:一个人的幸福,要自己争取,特别要明白自己要什么,不能将就,更不能迷失方向。即使有时候会面对诱惑或者阻挠,只要你认准是对的,就要争取与奋斗,才有可能迎来美好的生活。
【解析】【分析】⑴ 保尔成长的历史:苦难童年:年少无知、惹是生非、受尽侮辱阶段。 在朱赫来的引导下,革命意识初步萌发,走上革命道路阶段。 革命斗争、加入革命队伍 ,英勇顽强、斗争经验逐步丰富的成熟阶段。参加筑路建设,从事文学创作, 凭着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毅力,实现生命意义的伟大阶段。 文段遇到的困境: 先是受到丘察姆的刁难 ,身体彻底垮掉,第8段的心理描写表明保尔内心在进行着生死之间的挣扎。 ⑵ 对“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这个句子的语序产生了分域,这个问题实际就是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分析语序安排的道理,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一般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各地方试卷集合汇编及解析(1)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