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研究透镜》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用比较法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 2、尝试制作望远镜。 科学知识:
1、知道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体时会改变行进的方向。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 4、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偏着现象的不同。 教学方法:
引导法、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交流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小烧杯、载玻片、滴管、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前面的课上我們一起研究了光,谁来说一说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怎样行进的? 2、师: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光行进的路线(PPT演示:光沿直线行进的图) 若是光行进过程中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PPT演示:反射现象的图) 3、师:那么光射到透明的物体上呢?
(出示PPT演示:光照在水里的折射现象),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
4、(PPT演示光的折射)教师小结:光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5、(PPT出示插着铅笔装满水的玻璃杯)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现象? 二、新授课
(一)、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
1、谈话: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两块透明的镜片,我们可以叫它透镜。我现在用一个手电筒来作光源,我要让电筒的光通过第一块透镜。 教师演示,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2、提问:说明光穿透它时会怎样? 3、提问:如果照在这块透镜上呢?
(换凹透镜,按同样方法演示,反复几次,让学生观察比较) 4、提问:这次看到的现象与刚才看到的现象一样吗?
5、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现象呢?想知道原因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透镜。(PPT演示板书课题:3、研究透镜)
6、谈话:下面每组会拿到两块我这样的透镜,仔细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还可以像这样用手摸摸它们,(师示范用手摸透镜)比较这两块透镜有什么不同?注意透镜是玻璃做的不要用它相互敲击或是敲桌子。 (学生观察透镜组)
7、提问:谁来描述一下这两块透镜各是什么样子的? 8、教师小结:
观察的真仔细,大的透镜中间比较厚越到边缘越薄,如果把它从上到下切开,看剖面的话,是不是这样的?(师用手势表示凸透镜)中间比较凸,那么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这种透镜。(画图示意)由于它的样子是中间凸边缘薄的,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凸透镜。(板书:凸透镜)
9、提问:而另一块中间比较薄越到边缘越厚,如果从上到下切开看剖面是什么样子的?谁能像老师这样用个示意图来表示这种透镜?(指名画凹透镜示意图)。你们看看这个透镜的样子能不能给它也起个名字?其他同学画在记录纸上。
10、谈话:刚才我们是通过用手摸来观察它们的,因为这些透镜就是为我们上课研究用的可以用手来摸,但是生活中的一些光学仪器上的透镜不能直接用手去摸,因为那些镜片都是很精密的,用手摸会容易损坏镜片,影响了仪器的正常使用。
11、提问:现在老师这张图上有几种透镜,请你根据它们的样子来判断一下那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12、提问:谁来说说图上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13、教师小结:
由于生活中某些仪器的需要,透镜会做成不同的样子,但只要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都是凸透镜,反之就是凹透镜。
三、研究凸透镜的放大、聚光、成像作用。
1、谈话:请大家先把凹透镜收起来,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研究凸透镜。在研究之前,我们来玩一玩关于水的游戏,好吗?
2.教师讲解玩水的游戏方法(实物投影):
△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把载玻片放在书中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并观察水滴的形状。
△把书放在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看书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3.学生进行玩水游戏。
4.提问:通过刚才的几个游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5.学生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 6.提问:这三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7.谈话:你知道什么工具会把物体放大?对,是放大镜。 8:提问:放大镜属于什么透镜?
9、谈话:对,就是凸透镜。凸透镜最常见的一大本领就是它的放大作用,(板书:放大)因此它在生活中最常用的名字是放大镜,凸透镜只是它的学名。它还有别的玩法吗? (PPT出示凸透镜折射光线图)教师讲解:光穿过凸透镜时并没有沿着原来的方向继续行进,而是向中间发生了偏折,使得光能汇聚到一点上,而正好在这点上有黑板、地面或是其它不透明的物体挡着,于是就在这些物体上留下了一个亮点。我们把凸透镜这样的作用叫做聚光作用。(板书:聚光) 四、探究凸透镜的成像作用。
1、谈话:今天大家观察的都很认真,研究时也很动脑筋,那老师再出一题难一难你们,马上每组都将拿到一根蜡烛,点燃蜡烛后,把蜡烛固定在桌子的一边,用我们的书封底当作一个白屏,放到桌子的另一边,谁能有办法利用你手上的凸透镜将蜡烛的烛火清晰的像投到白色的屏幕上?注意是要在这本书的上面看到,而不是从凸透镜里看到。有办法吗?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2、谈话:你们看到什么现象?有没有做到在白屏上呈现出蜡烛的样子?我们可以称为蜡烛的像。
3、提问:那你们看到的这个像是什么样子的?
4、提问:不管成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但都是倒的,烛光射到凸透镜上为什么会在另一边的白屏上出现蜡烛的样子?
5、教师讲解光路图:我们已经知道凸透镜有聚光的作用,就像刚才老师用手电筒实验那样,当蜡烛的上的任一束光穿过凸透镜后也会聚集在一起,(将板图手电筒换成蜡烛)但这个聚点这里并没有不透明的物体档着,所以就会继续沿着直线的方向行进,当后面某一个位置放上白屏后,光线还能不能穿过去了?于是就会投射在白屏上,形成了倒立的像。 6、教师小结:
我们把凸透镜的这种作用叫做成像作用。(板书:成像) 五、总结凸透镜的应用,布置作业。
1、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两种透镜,研究了凸透镜,知道它有放大、聚光、成像的本领,在我们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品里用到了凸透镜?是利用了凸透镜的哪一个本领? 2、提问:这是用了凸透镜的哪一个本领?
3、谈话:非常好!看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照相机) 4、提问:这里有凸透镜吗?哪有?
5、谈话:对,就是照相机的镜头。大家会去还可以利用凸透镜自己制作一个(出示自制照相机)。
(师演示自制照相机成像给学生看) 6、教师小结: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透镜,了解凹透镜的本领,甚至可以把凸透镜和凹透镜合在一起研究,比比将是谁的发现最多,研究的好!
课后反思:
《研究透镜》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教材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1.知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2.能通过研究,概括出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3.通过制作简易望远镜,能提出更多与自己研究的有关透镜的问题。
我首先直接切入本课研究主题。复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会反射回来等知识,提出光遇到透明的物体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孩子可能会猜到会穿透过去,哪光的行进路线会改变吗?从而引入今天的教学内容。本课的一开始就是一杯水里面放了一根吸管的图片,在书上写道“当你注视水中的吸管,你会发现吸管好像弯折了,这说明了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物体时会改变它的行进方式。”按这样教学孩子不太容易理解这些内容,而只能记忆了,而我直接出示本课要研究的主角“凸透镜和凹透镜”,通过电筒光的变化让孩子感受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物体时会改变它的行进方式这一事实。我用一段视频向学生解释了光的折射,是学生能更加深刻理解光的折射的含义,尤其是什么是“交界面”。
孩子对凸透镜能放大和聚光能够很轻松的的发现,但对凸透镜成像这一现象却不能直接发现,而是通过看远处能看到物体倒像间接发现,但是他们还不明白这是凸透镜成像这一现象,我通过精心设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启发、引导、鼓励和帮助孩子们,使她们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观察和实验当中去,通过实验孩子发现了她原来不知道事情,他们在课堂上就有了惊奇的发现,凸透镜竟然能把烛光搬到白屏上,孩子由此对于研究凸透镜就更为有兴趣了,也产生更多的问题。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觉得,要上好一节科学实验课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作为一个科学教师,创造机会让全体学生尽情地研究科学,即使需要我们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出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只要能用我们的艰辛换取学生成功的笑容,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