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育成鸡也称中雏,一般指7~20周龄正在发育的鸡。 一、生理特点:
1、育成鸡羽毛已经丰满,具有健全的体温调节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食欲旺盛,生长迅速。在农村,一些养鸡户往往忽视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造成鸡只过肥或过瘦,开产过早或延迟,致使鸡群难以持续高产。
总结:保证骨骼肌肉系统充分发育下市前提,严格控制性器官过早发育,有利于提高开产后的性能。 二蛋鸡生长模式
7~8周龄前,增重不明显,因为内脏器官在发育
6~8周龄——12周龄,增重明显,除内脏发育外,骨骼肌肉发育很快
13~14周龄以后增重明显,因为体脂沉淀明显,卵巢变化明显(滤泡逐渐长大)。 总结:保持一定增重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生殖器官正常发育
过多的能量饲料导致脂肪积累,造成肥胖症,使其提前开产,但产蛋期死亡率增高,降低产蛋性能;
过高的蛋白质水平加快性腺生长,导致性成熟提早。造成骨骼不能充分发育,开产提前,产小旦也降低了产蛋量。 三饲养管理
㈠ 育成鸡的营养水平与饲料配方
育成鸡消化机能逐渐健全,采食量与日俱增,骨骼肌肉都处于旺盛发育时期。此时的营养水平应与雏鸡有较大区别,尤其是蛋白质水平要逐渐减少,能量也要降低,否则,会大量积聚脂肪,引起过肥,影响成年后的产蛋量。 日粮配方: 一是7~14周龄时。
玉米面54.13%,高粱7.0%,小麦麸10.0%,大麦5.0%,鱼粉5.0%,豆饼10.0%,叶粉6.0%,骨粉2.5%,食盐0.37%。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要达到15%,代谢能11.49兆焦/公斤,钙1.70%,磷0.6%; 二是15~20周龄时。
玉米面47.13%,高粱面10.0%,小麦麸15.0%,大麦12.0%,鱼粉2.0%,豆饼4.0%,叶粉7.0%,骨粉2.5%,食盐0.37%。
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要达到13%,代谢能11.28兆焦/公斤,钙0.9%,磷0.5%。另外,饲喂过程中适当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满足育成鸡生理需要。
总结:18周龄时,体重是关键决定产蛋量的高低和整个产蛋期蛋重的大小,体重大的青年鸡先开产,体重小的鸡后开产。 ㈡ 控制性成熟
控制性成熟,可提高产蛋量,减少不合格种蛋数目,并增加平均蛋重。控制手段包括两个方面: 1. 限制饲养 ⑴目的:
延迟性成熟,延迟5——10天,防治过早开产;
维持标准开产体重,控制生长发育速度,所以吃料过多而增加脂肪,使开产后小蛋数量减少;
降低产蛋期间死亡率,限饲时死亡率可能增加,但产蛋期死亡率降低,原因是非健康鸡在限饲期间因不能耐受而死亡;
节省饲料节约10-15%的饲料 ⑵方法:
一是限制营养水平(质的限制)。就是降低日粮中粗蛋白质和代谢能的含量,减少日粮中鱼粉、饼类能量饲料,如玉米、高粱等饲料的比例,增加养分含量低、体积大的饲料,如麸皮、叶粉等。
限制水平一般为:7~14周龄日粮中粗蛋白质为15%,代谢能11.49兆焦/公斤;15~20周龄蛋白质为13%,代谢能11.28兆焦/公斤。
二是限制进食量(量的限制)。可把全天的饲料量在早晨一次喂给,吃完为止;也可将一周的饲料总用量分6天喂给,停喂1天。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求有足够的料槽,使每只鸡能同时吃到饲料,以免影响鸡群生长发育的一致。 ⑶注意事项:
①在实行数量限制时,一定要提供足够的食槽,只有全部鸡同时吃上料,才能使鸡的体重均匀。 ②当鸡群出现疾病和进行免疫接种时,应停止限饲,待鸡群恢复正常后再行限饲。 ③换料不应机械
育雏期向育成期,育成前期向育成后期的过渡时期需要换料时,应遵循的原则是根据体重达标情况一致性及发育情况而定,而不应机械的根据日龄去换料,而且换料应循序渐进,逐渐过渡,换料要有1~2周的过渡,以减少换料应激对鸡体发育的影响。虽然饲料的质量可以略为降低但是各种营养要素的比例必须平衡,否则会影响整个鸡体的正常发育。
④育成期每周或至少二周抽取2-5%的鸡进行空腹称重,了解鸡群均匀度的变动,并及时调整饲养管理。 注意:无论是体重偏小或超重都不应急于求成在短期内使鸡体重迅速达标应当循序渐进,若偏小短期内达标极易造成小而肥的个体,从而影响生长性能,偏重是通过减料来迅速达标,是增长停止或负增长,影响到正常器官和组织发育,尤其后期超重也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速度,有利于生殖器官发育。 ⑤限饲时间 8-12周龄开始,至18周龄转群结束 2. 限制光照
光照是养鸡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尤其育成鸡更要严格掌握。育成期限制光照,主要是防止鸡早熟。方法是采用人工光照,把鸡群每天的受光时间控制在8小时以内。鸡舍内安装15瓦灯泡,安装高度为2米,灯泡行间距3.6米,照度在5勒克斯左右。此期光照时间要相对稳定,切勿出现逐渐增加光照的现象。 ㈢、加强管理
1.注意鸡舍通风 鸡舍通风条件要好,特别是夏天,一定要创造条件使鸡舍有对流风;即使在冬季也要适当进行换气,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通风换气好的鸡舍,人进入后感觉不闷气、不刺眼和刺鼻。
2.保持适当密度 如果密度不合理,即使其它饲养管理工作都好,也难以培育出理想的高产鸡群。育成期在平面饲养的情况下,每平方米的合适密度为:7~12周龄,10~8只;13~16周龄,8~6只;17~20周龄,6~4只。 3.减少应激反应 日常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尽量避免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抓鸡时动作不可粗暴;接种疫苗时要慎重;不要穿着特殊衣服突然出现在鸡舍,以防炸群,影响鸡群正常生长发育。 4.及时转群上笼 若笼养,到后期把散养的育成鸡及时地转入笼内饲养,一般在开产2~3周前(18周龄)完成,最好在夜间进行,避免骚乱。上笼后,应让鸡尽快喝上水、吃上料,使不安定的情绪稳定下来。如到接近开产时再转群上笼,往往使开产时间延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转群时应结合整顿鸡群,把那些生长迟缓,或体重明显弱小者挑出,单独进行饲养管理,尽快赶上大群;对那些过弱或患病的应予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