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教学内容要求
(一)《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要求
主题1:信息技术与社会
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1)了解什么是信息,能够理解信息的“无处不在”的意义。
(2)知道信息的主要特征,学会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解释信息的主要特征。 2、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尝试列举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 (2)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和趋势。
3、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1)结合实例体会信息技术对个人的影响,体会信息技术对个人影响的具体方面。
(2)结合实例体会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体会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具体方面。 (3)通过了解信息技术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感受信息技术的两面性,即:“开放”与“安全”、“共享”与“尊重”、“自由”与“规则”、“虚拟”与“现实”。
4、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1)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养成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5、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1)形成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意识。
6、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1)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树立保护自己、尊重他人知识产权、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意识。 (2)知道病毒防范和消除的方法,加强病毒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3)学会保护自己的作品,和避免网络陷阱受到伤害。
7、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1)了解网络环境下,对个人身心健康不利的方面,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主题2:信息获取
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1)通过简单常规问题和复杂问题的例举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确定信息需求;(2)知道信息需求确定的含义;
(3)初步理解信息内容的确定过程; (4)初步理解信息类型的确定过程;
(5)能够针对具体的任务或问题绘制和完善信息需求表;
(6)通过例举生活和学习中信息来源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7)通过具体问题的需求分析,掌握信息来源的确定过程;
(8)通过对同一信息不同来源的实例分析,掌握信息来源的确定依据;
6
(9)通过对不同信息来源信息的分析,知道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2、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1)通过对网络信息特点的体会,理解网络来源的重要性;
(2)通过网络对具体问题的信息获取,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
(3)通过对同一信息内容的不同关键词检索,掌握关键词的提炼和组合方法;
(4)通过对检索到的不同存储方式网络信息的下载,掌握网络信息下载的过程和方法,了解网络信息管理的意义;
(5)通过对网络检索过程中网站使用说明和相关标识“copyright”等的阅读,理解合法获取网上信息的道德规范和意义。
3、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1)根据所获取信息的不同使用意图,理解信息价值的判断依据; (2)学会从多种角度分析和思考信息价值的判断依据;
(3)通过对具体信息的甄别,理解信息价值判断依据使用的方法和技巧; (4)通过对获取到信息的交流,学会鉴别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信息。
主题3: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1)感受信息加工与表达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性,体验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优势。 (2)了解信息加工的含义及加工需求的层次。
(3)学会根据呈现主题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技术解决的办法、策略以及恰当的技术表现形式,加工文本信息,表达意图。
(4)了解文本信息加工的要点。
(5)熟练掌握WORD字处理软件的操作方法。学会根据任务需求,借助字处理工具软件,合理组织文本内容结构,合理选用表格、流程图、结构图等结构化或形象化的表达形式,直观清晰、准确高效地表达意图,达到吸引受众对象注意的目的。 (6)了解数据信息加工的要点。
(7)熟练掌握EXCEL图表处理软件的操作方法。学会根据需要统计和分析各种数据,并利用恰当的报表或图表等形式提炼信息、得出结论。 (8)了解图片信息的加工方法。
(9)通过演示或实践操作,知道利用扫描仪、数码照像机等设备采集图片信息的方法。
(10)通过对图像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学会利用图像处理工具软件,对图像进行剪裁、缩放、亮度调整、对比度调整、色彩调整等简单的效果处理的方法。
(11)对比不同声音类型文件的声音效果,了解表示音频质量的常用指标。 (12)学会利用相应的声音采集与编辑软件完成声音采集(录音)、截取音频文件片段、转换音频文件格式等声音信息加工的方法。
(13)知道视频信息加工的内容和播放方式。
(14)了解现场摄录、视频采集、屏幕捕获、视频截取等采集视频信息的方法。 (15)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利用相关的软件对视频信息进行简单的编辑的方法。 (16)了解动画信息的基本原理。 (17)了解信息集成的含义。
(18)知道围绕呈现主题集成多媒体作品的一般过程和制作多媒体作品应遵循的原则。
(19)阅读教材,对比不同的多媒体作品,了解多媒体作品的呈现形式及其适用性,了解多媒
7
体作品的艺术风格在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20)知道不同多媒体素材在表现作品主题和提高作品艺术效果方面的作用。
(21)掌握版面布局、素材插入及调整、建立超级链接等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方法。 (22)知道各种信息类型的常见文件格式。
(23)学会根据任务需求,借助合适的多媒体集成工具软件,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2、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1)理解信息交流是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2)了解信息作品发布的多种方式,描述网络信息发布的方法与过程。
(3)列举信息交流的多种类型。知道演示文稿、电子邮件、在线交流工具、互联网站等媒介在信息交流与表达方面的不同特点。
(4)应用FrontPage等网页发布工具,了解网页作品发布的条件与方法。 (5)分析讨论相关案例,了解网络道德规范,学会保护个人隐私。
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1)了解计算机软件的概念,知道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功能。 (2)知道信息的数字化及二进制表示。 (3)了解ASCII码的编码规则。
(4)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常用方法,即利用现成软件处理信息和编程解决问题,形成正确使用计算机软件的价值观念。
(5)体验计算机编程的魅力,通过演示并剖析计算机程序实例(如“平抛运动”),了解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认识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工作过程。 (6)了解流程图的作用及其表示算法的方法。
4、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1)知道什么是人工智能,了解人工智能主要的研究领域。
(2)通过演示或实践操作,知道常见的智能信息处理方式,如光学字符识别(OCR)、语音输入、手写输入、机器翻译等。
(3)操作常见智能信息处理工具,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主题4:信息资源管理
1、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
(1)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普遍性和必要性。
(2)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总体目的是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3)学会对身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目的分析,理解不同需求引发的具体管理目的之间的差异,能够针对不同需要,分析说明管理信息资源的具体目的。
(4)了解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描述各种管理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 (5)能够有效地利用手工和文件管理方式管理身边的资源。
2、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1)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析和评价数据库应用系统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的特征,并与其他信息资源管理方式进行比较,了解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和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3、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8
(1)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数据库的基本组成要素及建立数据库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能从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构建简单数据库的方案。
(2)根据具体案例,归纳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二)《高中信息技术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要求
主题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举例说明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2)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3)了解问题分析与算法设计之间的关系。
(4)理解在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2、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1)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 (2)理解算法的特征与作用。
(3)学会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描述算法。 (4)了解程序与算法的关系。
3、在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演示、模仿、探究、实践等环节,了解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及其重要作用,掌握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能解释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
(1)感受计算机程序,了解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
(2)通过演示计算机程序,了解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 (3)知道程序的基本结构。
(4)能够画出三种程序基本结构的流程图。
4、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编辑程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 (1)了解程序的开发环境。 (2)知道程序的编辑过程。
(3)了解程序翻译的两种类型——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 (4)了解程序的编译过程、解释过程。
主题2:程序设计语言初步
1、理解并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语句、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函数。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 (1)熟悉VB开发环境,了解窗体、控件及其作用。
(2)理解并掌握数据类型、变量、常量的概念,学会定义常量,学会定义变量的数据类型。 (3)知道程序中的运算符、表达式、函数,并能转换数学表达式为程序接受的表达式,能够借助查函数表或查找帮助使用函数。
(4)学会运用赋值语句、输入语句和输出语句,能够完成顺序结构问题的程序设计。
(5)了解VB中实现选择结构的语句及其用法,理解条件语句、多重选择语句的执行方式。 (6)能够正确写出条件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
9
(7)能够使用条件语句解决选择结构问题。 (8)了解VB中实现循环结构的语句及其用法,理解FOR循环语句、DO循环语句的执行方式,知道两种循环语句的不同与联系及其适合解决的问题形式。 (9)了解VB中函数和过程的定义及调用方法。
2、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 (1)知道模块化程序设计产生的历史
(2)能够描述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
(3)学会使用模块化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和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 (4)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并学会运用过程和函数实现模块。 3、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1)学会在VB中运行程序,并查看程序运行结果。
(2)学会在VB中使用单步执行、设置断点、添加表达式或变量监视等手段调试程序。
4、在使用某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熟悉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并学会运用。 (1)理解对象、属性、方法、事件、事件驱动的基本概念。 (2)初步学会面向对象程序实现的基本方法。 (3)初步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 (4)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的产生过程。 (5)初步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关键技术。
(6)了解面向对象程序与面向过程程序的主要区别。 (7)理解对象和类的概念,知道类同对象的关系。 (8)知道类的定义及对象的创建方法。
(9)能使用对象的方法调用语句调用类中的方法以解决问题。
5、能够说出程序设计语言产生、发展的历史与过程,能够解释其意义。 (1)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了解程序设计和程序设计语言的含义。 (3)了解机器语言及其特点。 (4)了解汇编语言及其特点。 (5)了解高级语言及其特点。
主题3:算法与问题解决例举
1、解析法与问题解决
(1)了解解析法的基本概念及用解析法设计算法的基本过程。 (2)能够用解析法分析简单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求解问题。 2、穷举法与问题解决
(1)了解穷举法的基本概念及用穷举法设计算法的基本过程。
(2)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使用穷举法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求解问题。 3、查找、排序与问题解决
(1)了解数组的概念,掌握使用数组存储批量数据的基本方法。 (2)通过实例,掌握使用数据查找算法设计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实例,掌握使用排序算法设计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 4、递归法与问题解决
(1)了解使用递归法设计算法的基本过程。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