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丹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地理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地理现象的形成与洋流无关..的是( ) A. 西欧典型的海洋性气候 B. 全球出现气候变暖 C. 南美洲秘鲁渔场的形成 D. 非洲西侧沙漠广布 2.下列不.
属于湿地的是( ) A. 东北的沼泽 B. 江南的水乡 C. 绿绿的稻田 D. 浩瀚的海洋 3.田纳西流域依托丰富的电力资源发展起来的是( )
A. 高耗能产业 B. 高新技术产业 C. 外向型产业 D. 旅游休闲产业
4.我国北方某“玻璃阳光房”晴天时室内比室外气温高10~20℃,主要原因是“玻璃阳光房”(
A. 获得太阳辐射较多 B. 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C. 阻挡室内长波辐射 D. 削弱了大气逆辐射
5.据有关媒体报道,未来20年近半数人类工作或被机器人替代。据此完成下题。 机器人的大量使用会使( )
A. 当地的失业率下降 B. 所有劳动职业被取代 C. 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D. 就业总人数相对上升 读某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6-7题。
6.该区域地层形成过程中主导的外力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 B. 侵蚀作用 C. 变质作用 D. 沉积作用
)1
7.煤层的存在表示该地当时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 炎热干燥 B. 温暖湿润 C. 低温少雨 D. 年温差大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据此完成8-9题。
8.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 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 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D. 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9.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
A. 灌溉条件较差 B. 日照时间太长 C. 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D. 土壤盐碱化严重
读1981~2006年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水平地域分异特征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植被类型有显著差异,完成10-11题。
10.Ⅲ(草甸为主)、Ⅳ(针叶林为主)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 )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 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11.Ⅳ区森林资源丰富,其水汽来源主要是( )
A. 盛行西风 B. 东北信风 C. 西南季风 D. 西北季风
读我国软件产业业务收入区域分布示意图,完成12-13题。
2
12.下列四个地区中,软件产业收入最高的是( )
A. 环渤海地区 B. 长三角地区 C. 珠三角地区 D. 西三角地区 13.软件产业属于( )
A. 劳动力指向型 B. 动力指向型 C. 技术指向型 D. 原料指向型 读1984~2013年曹妃甸海岸线长度变化折线图,完成14-15题。
14.研究海岸线变化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B. 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 C.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D. 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15.导致2001~2009年曹妃甸海岸线快速变长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 全球变暖 B. 填海造陆 C. 流水侵蚀 D. 海浪侵蚀
2014年英国第一座水上漂浮光伏电站在伯克郡建成。太阳能电池板具有高温时发电损失增大、转换效率降低的特性。读图完成16-17题。
16.下列不属于水上漂浮光伏电站优点的是( ) .
3
A. 节约土地资源 B. 提高发电效率 C. 降低施工难度 D. 减少水分蒸发 17.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A. 东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 青藏高原 D. 长江三角洲
读某国1975~2014年部分人口数据图,完成18-19题。
18.目前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
A. 原始型 B. 传统型 C. 过渡型 D. 现代型 19.下列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总量基本不变 B. 劳动力资源较充足 C. 存在较多国际移民 D. 该国最可能是美国
下图反映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在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变化范围,读图完成20-21题。
20.花园口站年径流量及输沙量总体变化趋势是( ) A. 年径流量和输沙量都增大 B. 年径流量和输沙量都减小 C. 年径流量增大,输沙量减小 D. 年径流量减小,输沙量增大 21.产生图示水沙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4
A. 全球气候变暖 B. 上游植树造林 C. 流域降水增多 D. 上游修建水库
城市化水平滞后程度=(城市化率-工业化率)/工业化率,其值为正说明城市化发展水平领先于工业化水平;其值为负说明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读表完成22-23题。
22.城市化水平滞后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3.甲代表的省区最可能是( ) A. 北京 B. 贵州 C. 四川 D. 广东
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计算出我国热带、中亚热带、北温带和青藏地区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数据,据此完成24-25题。
24.表中代表中亚热带的最有可能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5.影响丙、丁两地人口容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光照 B. 热量 C. 面积 D. 水源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完成26-27题。
5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