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二)歌曲教学

1.看曲谱听旋律,学习歌谱。

导言:刚才的背景音乐就是我们要学习歌曲的旋律,我们一起看着曲谱聆听一遍歌曲的旋律。(默唱一遍旋律——试识乐谱)

2.解决难点:

导言:同学们,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冬天非常寒冷,一阵风吹过,有两朵梅花随风飘落,我们一起来听老师弹奏的旋律,听一听梅花落到哪个音上了?

指导:两个音的音高不一样,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唱一唱) 3.唱曲谱:

导言:这段旋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带着自己对旋律的感受再来演唱一遍曲谱。

4.加词演唱:

导言:这样好听的曲子加上这样有韵律的诗,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我们来唱一唱。

5.演唱歌曲(演唱第一乐段)

学生看曲谱演唱,听完后看到问题解决。 ① 注意咬字清晰,每一个字的归韵 如“墙”字的ang,“寒”字的an... 老师演唱第一、二乐句,学生模仿演唱。

导言:诗已经唱完了,我们听听作曲者是如何表现的? ② 完整听歌曲,为歌曲划分乐段

导言: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为什么? (同学们展开议论)

导言:大家认为谁的表述最准确?教师总结。 ③ 自己学习第二乐段

导言:同学们自己来把第二乐段唱一唱。 6.对比旋律线:

① 分析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旋律线,进行旋律线对比,体会情绪不同。 ② 从旋律线中感受音乐情感,唱出感情。

26 / 32

指导:气息的连贯、语气的亲切,特别注意高音的气息支持,把声音送出去,再送回来的感觉。

③ 找出最能表现梅花坚强性格的一句? “凌寒独自开”

读这一句诗并演唱。指导:在唱“凌寒”时不要把声音冒出去,而要借“数枝梅”的音高唱出,这句主要是抒发出情感,唱出赞美之情。

7.介绍曲作者:

导言:听了同学们的演唱,然我感受到了,你们都像一个一个古代的小诗人,你们想知道这么动听的曲子是由谁来作曲的吗?

介绍曲作者——郑秋枫

结合我们刚刚学过的歌曲,我们来说一说郑秋凤作曲家作曲的风格是亲切,自然,真实的反应艺术作品,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冬天美丽的画面,在雪白的雪中出现了好多鲜艳的梅花......

(三)拓展

【阶段目标】有感情的朗诵学过的梅花的诗词,在学习梅花坚强的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喜爱。

师:正是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强性格,使得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和梅花有关的艺术作品更是数不胜数,下面让我们在欣赏梅花绘画作品的同时,朗读一首我们曾经学过的描写梅花的诗词。有很多诗歌都是赞美梅花的,我们来欣赏一首由毛主席谱写的诗词《卜算子 咏梅》

1.同学配乐朗诵

2.同学小结从梅花身上学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通过唱梅、颂梅你们从梅花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预设: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坚强不屈,这也正是同学们所要学习的品质。 结束语:同学们: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和文化,古诗新唱正是对我们民族音乐和文化的传承,在以后的音乐课中我们还会学习到更多好听的古诗歌曲,最后让我们再来演唱一遍《梅花》来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2 《梅花三弄》《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27 / 32

1、欣赏古曲《梅花三弄》

2、使学生了解古琴音乐的特点、风格等知识。

3、 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5、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1、欣赏古曲《梅花三弄》,了解相关文化。

2、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难点:听辨音乐的结构及音乐表现的意境、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听辨乐器音色。 2、提问:中国的民族乐器有哪些?导入课题。 3、介绍有关古琴的知识引入新课 古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二、欣赏古曲《梅花三弄》

(1)播放《梅花三弄》音乐,让学生欣赏一组有关梅花的视频。 (2)听录音,让学生说说古琴音色有什么特点?曲调有什么特点?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意境?

(3)聆听《梅花三弄》的主题音乐,想象一弄、二弄、三弄所表现梅花的

28 / 32

形象。

(4)唱一唱《梅花三弄》音乐主题,让《梅花三弄》主题音乐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

(5)讨论:“三弄”指什么?

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

(6)分段欣赏《梅花三弄》,引导学生想象各乐段表现的意境。 (7)全曲欣赏,感受乐曲表达的意境,内涵。 三、欣赏古曲《渔舟唱晚》 (一) 理解乐曲:

(1) 纯听音乐,初步感受,充分想象。 (2)反馈、讨论

(3)板书课题,分析,介绍题目来源、作者及背景 (4)前部分欣赏,细节分析。 (二) 小结: 结构、音色、指套 (三)开端部分讲解 :

(1)体会古筝技巧:滑音、颤音、刮奏,分别让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弹奏,出示投影片,边听乐曲边分辨技巧并体会技巧的意境。 (3)讨论速度、力度、旋律 (四)师总结。

3 《静夜思》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学习四四拍的指挥手势。 2、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创造能力。 3、使学生体会歌曲思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及学会打四四拍指挥手势。 教学难点:

了解八分休止符、全音符、装饰音,并演唱准确。

29 / 32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到了晚上看到圆圆的月亮时,会想些什么?古代有一位诗人,在月圆之夜,不仅思念自己的亲人故乡,而且还写了一首诗——《静夜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根据李白的《静夜思》而谱曲的同名歌曲《静夜思》。板书课题

二、 初听歌曲,整体感知。 1、 放录音,听歌曲《静夜思》。

2、 师:听了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 配乐朗诵,体会感情。 四、 教授歌曲,学习指挥。 1、师范唱,生小声跟唱。

(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速度—较慢、节奏—舒展、声音—柔和、力度较弱,并使学生了解4/4拍)

2、 师教唱歌曲。师一句,生一句。

师适时讲解八分休止符,全音符,装饰音,并多加练习巩固。

3、 生随师琴声唱,师弹一句,生唱一句。

区分第二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和第三乐句的第一个音的不同,及表现感情的

4、 集体唱,师弹琴伴奏。 5、指名唱。

6、 分组唱,并分组用乐器伴奏。 7、 学习四四拍的指挥手势。 (1) 师示范,生模仿。 (2) 师带着边指挥,边唱歌。

(3) 指名指挥,两边的学生乐器伴奏,老师弹琴伴奏。共同表演唱歌曲《静夜思》。

五、结束

30 / 32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二)歌曲教学1.看曲谱听旋律,学习歌谱。导言:刚才的背景音乐就是我们要学习歌曲的旋律,我们一起看着曲谱聆听一遍歌曲的旋律。(默唱一遍旋律——试识乐谱)2.解决难点:导言:同学们,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冬天非常寒冷,一阵风吹过,有两朵梅花随风飘落,我们一起来听老师弹奏的旋律,听一听梅花落到哪个音上了?指导:两个音的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ptti0p69y9d31q9p63i6j6mw9sjhs00dr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