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教案
名师说课
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体现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上,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认识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指导意义。
学情分析
在学习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学生已经从侧面了解了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在讲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中国史理解这一模式的危害。
教学方法
本课前两目在讲述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史实的基础上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进行评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或展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观。第三目评价斯大林模式可采用讲述法,介绍这一模式的形成、特点和影响,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正确评价斯大林及其模式的作用。为降低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建国初社会主义建设走的弯路,增加双边活动,提高授课效果。
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教材,自主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明确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带着疑问有意识地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2.积极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参与课堂讨论,发表个人意见,注重听取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观点,解决心中的疑难问题。
3.记录课堂笔记,完善知识体系,写课堂学习心得体会,用自己的语言评论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苏联的工业化之路,分析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探讨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得失。
3.识记“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理解“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条件,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中国农业合作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史实,比较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异同点。
2.从探讨“斯大林模式”入手,广泛、深入地了解苏联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初步学会收集、整理历史资料。
3.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问题,注意横向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办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失误的分析,认识到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坚定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得失的探讨,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分析 重点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利弊。 难点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斯大林上台时苏联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国际上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一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苏联基本上-还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设备的落后农业国。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35页资料卡片,从而进入正课学习。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方针和过程。
生: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讨论回答:苏联通过1928至1932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1933至1937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实现工业化。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师:引导学牛看课后“材料阅读与思考”,并回答问题。
生:(1)在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苏联的经济发展情况是工业生产水平远低于西方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的煤、钢、石油、生铁等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汽车和拖拉机等机器制造业增长明显。
(2)从上表中看,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的重工业发展较快,铁路和棉纺织品等轻J-业发展较慢,几乎停滞不前。
(3)初步方案更切合苏联实际,联共(布)十六大上,追加的指标没有完成。这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出现盲目追求高指标和高速度的情况和凭主观意志的冒进行动。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36页表格并回答“学习思考”中的问题。 生:讨论后回答:①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②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如掀起革新技术、促进生产发展的斯达汉诺夫运动。
师: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的取得还得益于苏联政府在农业上推行的集体化运动。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师:斯大林为什么要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方针?
生:发展粮食生产,缓解工业化进程中的粮食危机,是迫使斯大林推进农业全箍集体化的直接原因。
师:指导学生看教材插图,同答:苏联何时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联系对比新中国建国初期实行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二者有何相似之外?
生:从1929年开始.到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和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相似点:①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造,把土地私有制改变成集体所有制;②工作中都出现过急过粗,挫伤农民牛产积极性的现象;③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①都是为实现工业化服务的。
师:显示资料:苏联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方法,抑制农民的消费。用斯大林的话来说,这是农民为工业化交纳的“贡税”。据估计,国家通过种种办法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总收获量的10%.而粮食收购的价格又远低于成本,征购的数量逐步增加。“一五”
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三分之一。
依据上述材料:思考苏联对农民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影响?
生:讨论回答:苏联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实施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方针,只能通过高积累来获得资金,一方面征收农业税,另一方面用高价出售工业品、低价收购农产品的多收少付的办法向农民征收一笔额外税,以加快资金积累。产生的影响是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三、斯大林模式
师: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生: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建立。 师:指导学牛看教材插图,概括斯大林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
生: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管理。以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
师: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斯大林体制有哪些表现?
生:政治上全国建立高度集中的党领导体制;在意识形态和国家精神牛活上形成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社会风潮;用行政干预手段来管理思想和学术问题,否定学术思想自由和艺术的多样性。
师:显示资料:
我国学术界对斯大林模式历史功过的争议,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主要观点。 观点一:有人认为: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有着很大的弊端,但这种体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是适用的,也不能说没有调动劳动群众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观点二:还有的人对上述看法持相反意见,认为斯大林模式不是,也根本不可能、不应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只是人们走向正确所必须经过的错误,是走向正确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在了解了这两种观点后.谈谈你如何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过。 生:分组讨论,逐组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总结:(1)从积极的方面看:斯大林模式是社会主义苏联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展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的初步尝试,它与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斯大林模式对保证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及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增强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它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2)消极方面:斯大林模式长期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使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民主法制被忽视,个人 迷信盛行,学术思想的创造性受到严重压制和摧残。斯大林模式不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
板书设计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1.工业化方针制定 2.工业化实施 3.工业化成就与问题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1.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原闪 2.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完成 三、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3.评价
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