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个人自传
我1937年生于云南省临沧县,男,汉族。1958年毕业于云南省昆明农业学校农学专业。 现为玉溪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主任、 高级农艺师、中国农学会会员、云南省作物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参加工作以来,刻苦钻研业务,自学完成大学主要相关专业课程。 三十七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长期扎根农村和边远山区, 在困难艰苦的条件下,勤勤恳恳、 兢兢业业地进行农业科技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并主持和亲自执行小麦育种、地麦种植制度改革等重点科研项目和课题。1969~1979年在新平哀牢山工作期间,进行桔杆还地、增施有机肥固定耕地的试验、示范,解决了“刀耕火种、广种薄收、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促进了山区粮食的稳产高产。与此同时,针对山区有丰富的腐植土资源,对腐植土进行开发利用 ,研制成功腐铵、腐磷等多种腐肥,并采取就地取料、就地制作、就地施用,解决了山区“买肥难、运肥难、施肥难”的问题, 在大面积生产上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我自1982年主持小麦育种课题以来,先后育成兴杞1号、兴杞2号、兴杞1一4、“8334”、“283”等优良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30 万余亩 , 增产粮食6500万余千克。其中“8334”良种成果被收入《中国科技成果大全》。 自己十分重视深入生产实际,虚心向老农请教学习,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常规地麦经常受干旱、霜冻、高温逼熟致使单产低而不稳的问题,于1986年,创造性地提出
第页码页 ./. 总共总页数页
“地麦改制”试验研究,通过改品种、改播期和栽培技术的“三改”措施,把常规地麦的生育期缩短、前移, 充分利用秋末冬初湿润半湿润和温暖光足的气候资源,变时段气候优势为产量优势,获得产量、收益翻番的显著效果,解决了地麦生产上长期存在的产量低而不稳的老、大、难问题。该成果在“七五”初,在全省累计应用推广面积达260万余亩,增产粮食1.37亿余千克,被收入《中国科技成果大全》、《中国实用科技大辞典》、《中国经济文库》。1993年又用自己育成的高产胖市÷罅贾?ldquo;283”,创造滇中地区田麦单产789.27千克的历史最高纪录。自己先后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项,地厅级科技进步奖和技术改进奖七项,县处级科技进步和技术改进奖三项; 发表的主要论文和科普文章66篇,其中国家级刊物采用的11篇。1990年被评为玉溪地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993年被联合国中国国家分部授于《发明创造科技之星》的光荣称号。
至今,我并不满足于现状,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吸收新的信息,更新知识,更新观念,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力争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市场经济作出新的贡献。
第页码页 ./. 总共总页数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