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邓宇枫
一、教学目标
1、分析细节,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2、讨论材料,体悟人物的丰富情感与爱国情怀。 二、重点难点
通过细节,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清华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导入 活动1小组介绍课前搜集的人物资料,了解梁启超先生 2、初探人物形象
活动2小组分别展示文章侧面、正面描写梁任公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补充以下内容:】
⑴“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
【析】肖像描写。写出梁任公的与众不同,稳重潇洒,气度不凡,神采飞扬的特点。 【补充】:此刻梁任公已身患重病,当时许多名流在北京已成立梁先生保命会,要求先生尽量不参加社交活动,然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位体虚衰朽的老者,而是一位神采飞扬的学者。) ⑵他走上讲台,打开讲稿,眼光向下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析】演讲的开场白风趣幽默,与众不同。
语言描写。表现出先生谦虚中带有一点自负,风趣幽默。
动作描写:“翻”,“点”,写出梁任公的幽默随性,有老顽童的孩子气。(胡适评价:任公一团孩子气,毫无城府。) 此处可让学生模仿。
⑶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化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先生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不能自已。 他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析】先生演讲的投入,演讲很精彩。动作描写。写出先生的性情率真,学识渊博,以情治学。
⑷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篇动人的演讲。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都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在听先生这篇演讲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老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他敲头时,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析】侧面,写出演讲之精彩,感染力强。凸显先生感情丰富,学识渊博,性情率真。 【总结】
从这次演讲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梁任公先生呢?
他是一个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认真细致,开朗直爽,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的学者形象。 (板书:侧面描写 才华横溢
正面描写 出场:肖像、动作——神采飞扬
开场:语言、神态——谦逊自负
演讲:语言、动作——感情丰富,学识渊博,性情率真)
3、梁任公先生仅仅有这些特点吗?如果这样,我们还没有真正读懂梁任公先生。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作者对任公先生是如何评价的?请大家找出这句话,齐读。 作者对梁启超的评价:“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板书:侧面描写 才华横溢
正面描写 出场:肖像、动作——神采飞扬
开场:语言、神态——谦逊自负
演讲:语言、动作——感情丰富,学识渊博,性情率真
有学问,有文采,热心肠)
4、演讲内容作者只写了三处,为什么凸显这三处呢?
活动3请大家再次研读课文,参考导学案中的资料,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 任公先生对《箜篌引》阐释得淋漓尽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为什么 ? 2. 任公先生讲到《桃花扇》时,为何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已?
3. 任公先生读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为何又张口大笑了? 【根据学生发言,可补充以下内容】
梁启超为何对《箜篌引》如此喜爱呢?请大家来读一份资料。
初变法失败,谭嗣同把自己的书信、文稿交给梁启超,要梁启超东渡日本避难,并慷慨地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启超劝他:”公无渡河。壮飞兄,你还是跟我一起去日本避避风头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嗣同断然拒绝前往。他说:我要渡河!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而流血者,此囯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开始!”于是,公竟渡河!后来嗣同被捕,在狱中写下绝命诗,其中两句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临行前,他仍意态从容,镇定自若,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学生范读,感受)
我们从中感受到谭嗣同的视死如归的勇气。让人敬佩,亦让人惋惜!旁观者尚且如此,何况和谭嗣同一起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的任公先生呢?
这三首古诗词中的情感,在任公先生心中原本就有,所以在讲到《箜篌引》,任公先生为其直面死亡的勇气而感慨,讲到《桃花扇》这亡国之叹时,先生会悲不自禁,讲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闻捷报之欢欣时,又张口大笑。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出梁任公先生的对国家和社会的“热心肠”。正如,任公先生为自己取号:“饮冰室主人”,“饮冰”一词出自《庄子》“今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意思是:我早上接受国君诏命,到了晚上饮用冰水,恐怕是因为我内心焦躁担忧吧?任公先生以此为号,可见其为国家为社会担忧之深。
我们从中也可以体会到,作者选取细节时,匠心独运,非常能突显人物的精神品质。 (板书:侧面描写 才华横溢
正面描写 出场:肖像、动作——神采飞扬
开场:语言、神态——谦逊自负
演讲:语言、动作——感情丰富,学识渊博,性情率真,忧国忧民
有学问,有文采,热心肠
写形绘神)
5、小结
斯人已逝,千载余情,任公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古语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任公先生的学识就是那座高山,让我们敬佩不已,任公先生的爱国之心更是那景行,让我们景仰。下面,让我们全体起立,跟随音乐,来朗读这段《少年中国说》,用坚定的声音,来告慰任公先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 6、拓展运用
梁实秋先生用妙笔再现了梁任公的风采,表达了自己对任公先生的景仰之情,让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感同深受。我们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人呢?能不能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呢?课下我们可以牛刀小试。 活动4牛刀小试
写一位身边的同学(老师) 要求:
1、从正面和侧面两方面来进行描写,突出其个性。 2、可以适当的评论或抒情。 3、字数:100字左右。 附: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预习资料
《箜篌引》这里说的悲剧是《古诗源》里记载的一个故事,说“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妻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主角侯方域,李香君。“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他们的爱情为主线,政治变化为暗线。
明朝末年,李闯王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殉国。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攻下北京,中国北方大乱凤阳总督马士英在南京拥立福王为皇帝,取年号“弘光”建立南明。当时清兵不过有十多万,如果励精图治,完全可以如同南宋一样自保,偏安江南。但南明皇帝耽于声色;朝臣卖官鬻爵,搜刮钱财;武将拥兵自重,互相打内战,只有史可法带领三千残兵坚守扬州,结果不到一年,扬州陷落,南明王朝土崩瓦解。
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奸党阮大铖为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阮大铖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阮大铖仰仗权奸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香君嫁给新任漕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侯方域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南明王朝覆灭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这时,复社文人死的死,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集。结局一道士对男女主人公说:“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它不断吗?”于是两人割断情根,怀着亡
国之恨,双双出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白话译文: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的春光伴着我返回故乡。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注: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全诗八句。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预习思考:
1.结合课后练习一,圈点批画文中相应语段,分析梁任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2.文章塑造任公的形象时运用了哪些写人的方法?
3.梁任公先生演讲时为什么开头就提到一首古诗《箜篌引》,其用意何在?
4.文中提到了先生在演讲《桃花扇》时“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梁任公先生为什么会如此动情?
5.关于杜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在演讲时为什么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
6.文章开头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真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