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分析 内容提要:
一、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结构和特点 二、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编写体例规范 三、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解析 四、教学实施建议
一、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结构和特点 (一)、结构
1、尊重、关爱、责任是整个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
根据现代教育突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育人要求,根据有关德育理论重视尊重、责任的基本价值观,根据我们对课程标准的整体把握,确定以“尊重、关爱、责任”为整个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这种基本价值观的培养,在初中各个年级的教育内容中以不同的方式得到体现,成为统整各年级教学内容、确定各个年级教育的核心概念。但是,这三个核心概念并不以标题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而是内隐在教材的所有教育内容里。
2、学生生活主题是我们组织整个初中教材内容的主线 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组织教材内容有三个维度。
一是学科的维度,包括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
二是课程目标的维度,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 三是学生生活的维度,即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社会”的逻辑逐步扩展。
其中,学生生活维度是组织整个初中教材的主线。具体说来就是,根据学生现实的成长历程的特点和需求,安排教材内容序列,同时结合初中学生不同学段的主要问题,确定各个年级的教育主题,围绕教育主题扩展教学内容。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新教材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从宏观方面来说,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国策等方面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在七、八、九三个年级的教材之中。这意味着,新的教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初一年级主要是心理方面的内容,初二年级主要是法律方面的内容,初三年级主要是国情方面的内容,而是四者的有机综合。当然,不同学段有其自身的侧重点。相比较而言,七、八年级的国情知识少一些,而九年级的法律、心理方面的内容少一些。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成长规律及接受程度。从微观来说,可以说每一个单元、每一课都涉及课程标准规定的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不是按照课程标准中的固有顺序。 3、以三级标题组织所有教学内容
以有意义的生活主题为第一级标题,建立相对独立的单元结构,着重贯彻课程标准有关“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以及“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有机整合,以生活主题模块的编写方式,统筹设计教材结构”的要求。 以体现价值取向的观点表达课题(此即第二级标题),作为支撑生活主题的重要环节,贯彻课程标准有关“导向正确,内容科学”的要求。
以洋溢生活气息、有寓意、个性化的标题,建立目题(此即第三级标题),作为课题的分解和细化,着重贯彻课程标准有关“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自学”的要求,同时充当量化教学内容的基础。 4、七至九年级的教育主题
七年级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统整本年级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关爱、自尊,兼及其他。教育主题是珍惜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八年级是学生向青春期过渡的主要时期,面临因学习分化、同学关系等各种问题引发的心理矛盾,需要帮助他们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指导他们处理好不断扩展的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交往关系和权利义务关系。统整本年级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尊重、关爱,兼及其他。教育主题是学会交往与合作,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九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结束,学生面临着多种选择:是劳动就业,还是升学?是读普通高中,还是读职业学校?如何选择和规划未来,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帮助他们认清国情,明确责任与使命,学会选择。因此,统整本年级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是责任,兼及其他。教育主题是承担社会责任,迎接希望的明天。 5、各年级能力培养的重点
思想品德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为以后实现有价值的人生而奠基的课程。这次课程改革,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能力培养。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充分考虑对学生进行各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并确定了不同年级能力培养的重点。与初一走进新的生活相适应,我们着力培养初一学生的适应(新环境)能力、调适(情绪)能力和生活(自立自强)能力;与初二面临因学习分化、同学关系等问题相适应,着力培养初二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维权能力;与初三面临就业与升学的问题,着力培养初三学生的社会参与和选择能力。 (二)、特点
当前德育的重点逐渐由强调道德教育转向强调道德学习,即由培养论转向学习论,强调学生自主的道德学习。学生是道德学习者。学习者与教材的关系应当是面对真实生活的对话、感悟、体验的关系。教材不是支配者、说教者,而是学生的对话者、商谈者。人教版教材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参与、践行和思考。教材不仅重视传授道德知识,更重视以其内在召唤力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激发他们的道德需要,激励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产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帮助他们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 1、情境化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通过情境的导入展开内容,一并呈现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的开始(24页),设计了两幅画,一幅是“万类霜天竞自由”,上面有海豚在飞跃,大雁在翱翔,长颈鹿在觅食??另一幅是“干涸的世界”,上面是土地因干旱开裂,寸草不生,毫无生机。随后的几个设问是: ○没有生命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看到这两幅图片,我感到:
○你曾为某种生命打动过吗?请向同学们展示你课前收集的有关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体的实物、图片。 ○我收集的是:
我对他(它)的简单介绍是:
○地球上的生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我更喜欢: 因为: 2、生活化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得出结论。
例如,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从自己的情深经历体会青春的到来??(见书34页) 3、思维化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贯穿思维活动,注重形成概念、观点、结论的过程,鼓励学生感悟和思考。 例如,(47页)第五课的第一框《日新又新我常新》通过“公交车上”的案例让学生体会真
正的美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 4、活动化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的课文主体是引发思考、鼓励动手和体验的活动设计与案例分析。 例如,(47页)“日新又新我常新”有这样一个活动:“回顾自己的经历,找出几件有助于你认识自己的??..” 又如(94页)“提高警惕,保护自己”设计了“小佟”的故事这一案例?..
这样的活动设计和案例分析在课文中比比皆是,这种教材呈现方式一是使得课文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5、综合化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注重相关学科的综合。综合有两种,一是宏观上的,一是微观上的。前者指在一册教材中,既有心理、品德的内容,也有法律方面的内容。后者指在一篇课文中,对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从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角度去探讨。 例如,(83页)在上册第八课《学会拒绝》一课中,谈到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危害时,教材从生理、心理、道德、学习、法律等方面来加以说明。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多面体,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如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等角度去观察和分析。至于人类社会中的现象,观察的角度就更多了。从理论上说,惟有从多角度去观察和分析,才能对一个事物、对一个社会事件、对一个人类现象有比较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6、项目型主题探究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在单元学习一开始就把体现综合性、合作性、实践性的主题探究,作为项目型课题布置下来,结合单元的学习内容,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并因此而取消了课后设置练习的传统做法。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的篇首有一个主题探究:“我们的班徽,我们的座右铭”。通过设计班徽和征集座右铭来让学生融入集体,热爱集体。
整个单元的学习,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这样一个主题探究活动,起码要持续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一方面,老师在课堂内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这一主题探究活动,二者必然起到相辅相成的互补作用,就像物理学上所说的共振激荡现象一样,使教学效果成几何级数增长,从而实现教学投入产出的最大值。
总之,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一改过去以说教为主(由师向生的教,自上而下的灌),变为与学生平等对话,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师生之间共同探究,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强调体验和内化,较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二、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编写体例规范 (一)、按课、框(一课时的内容)、小目等层次编写;相关内容以单元的形式出现 (二)、单元伊始,安排“主题探究活动” 顾名思义,主题就是本单元的主旨,探究就是围绕主题展开的活动。一般而言,“主题探究”分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点题,第二层是活动安排,第三层是总结。这三部分都是围绕本单元的内容展开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主题探究”既是对本单元内容的总的提示,又是以一种崭新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目的在于突出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内化、体悟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对这些小课题、长作业,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通盘考虑,灵活安排,并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本课引言
课题之后并不立即接正文,而是一段引言,但不出“引言”标题。引言的功能:一是通过趣味引入,吸引学生;二是承前启后,体现课与课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本课基本内容。引言可能是一个具有启迪意义的小故事,也可能是一段散文化的语言,文字精炼,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全书各课的引言连排成文,能清晰地反映出全书的逻辑结构。 (四)、正文设计
引言后直接列出框题。然后,进入正文。正文的关键在于教学设计。依据课标及具体教育目标,精心安排适合学生学习、参与、活动、体验、内化及实践应用的综合内容。导入活泼、有趣,富有吸引力。一般由有趣的可辨析的事例入手,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参与教学的空间。然后据本框目标,引导学生活动。可分析、可讨论、可扮演、可选择,可填表??根据目标和学生实际,根据思维冲突的需要提供相应的资源(图、资源链接、资料等)。在此之后,呈现出相应的结论。课程教学不同于思想工作,它以知识为载体,学后不只解决个别性问题,而要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方式、方法。对此,教材要予以呈现。对某些悖论或开放性的内容,可以不作结论,仅作利弊分析。如一个女孩,在陌生的城市问路,这时,一个小伙子要用摩托车送她,她毫不犹豫地上了车??结果是什么?教材没有结论,让学生自己想像并说明理由,然后是结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应用。学习资源和学生活动可视需要递进滚动安排。
正文内容使用二种字体:
(1)宋体,用于表述和分析基本事实、一般概念、观点和结论。
(2)楷体,用于提供教学活动所需资源,如介绍有关事例和资料等,所用材料新颖、典型、有趣,富于思辨性,与学生时空相近、心理相容。
宋体字内容是教学的结论和正确导向,要求学生懂、信、用,文字表达准确、规范。楷体字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或为学生活动提供活动设计、引导和素材,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活动围绕教学内容,趣味性强,文字活泼。宋体文与楷体文的搭配杂而不乱,形散神聚,相得益彰。 (五)、辅助小栏目
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较强的思辨特征,提高教学实效须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借鉴以往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扩展、深化、迁移所学知识,联系学生思想中的热点、兴奋点和盲点,颇有必要。为此,在正文相应位置辅设小栏目。如:
相关链接、资料卡:介绍典型、精炼、有趣的材料,简短的法律条款。
名言:将恰当的名言警句、语录列出,强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特别注意使用了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六)、插图
意在增加教材的可视性、思辨性,做到图文并茂。插图紧扣教材内容,图意明确,构思力求新颖,画面美观,思想性强,能够形象地反映课文内容。图的具体安排视教学设计来定。 (七)、关于篇幅
每框2000字左右,大致安排一课时的容量。
单元题——主题探究——课题——引文——框题——目题——活动——正文,这一结构贯穿全套书的始终。
总的来说,每课都设计有“问题探究”、“理论导航”、“实践与评价”、“相关链接”等几个板块。每个板块具有特定的功能,但又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问题探究”:即课文中框内内容和表格部分。通过让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活动,如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经验交流、角色扮演、小组研讨等,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感知、体验、领会、探究学习内容,探究学习方法。 “理论导航”:即课文中的正文部分。它对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作要点式的阐述和提示,
是教材的理论支撑。旨在引导学生解决活动中的疑难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掌握较为系统的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主题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文字较少,但语言精练,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引导作用。 “实践与评价”:通过设计一些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深化所学知识,发展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这些问题和活动也是对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阅与评价。所设计的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如学生自评、他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
“相关链接”:即课文中的小字材料部分。选录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富有一定哲理性、知识性和科学性的短文,提供给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与思考,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课题的认识和理解。
三、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解析 (一)、教材的整体框架结构设计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据此,教材改革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彻底改变“繁、难、偏、旧”的现象,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统整了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几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根据本套教材编写设计的思路,七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因此,七年级的教育主题是珍惜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七年级确定的核心概念是关爱、自尊、自强。在七年级上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则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通过这个主题,涵盖、整合并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 (二)、教材的主要内容分析
具体说来,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即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第二单元“自我新期待”、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本单元包括“珍惜新起点”“把握学习新节奏”两课内容和一个“我们的班徽,我们的座右铭”的主题探究。 1.主要内容。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从初中生面临的新的学习生活开始,谈到新的同学关系,谈到如何创建新的集体。从被动的适应到主动的创建,这是从面上落实七年级的教育主题。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是从点上落实七年级的教育主题──适应问题。这一课主要围绕着学习问题,设立了“学习新天地”和“享受学习”两框内容。第一框“学习新天地”,从学习的新特点谈起,谈到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怎样采取更高效的学习方式来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第二框“享受学习”,从学习中有苦也有乐谈起,谈到如何从学习知识、探索世界的奥妙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设计“我们的班徽,我们的座右铭”的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为自己新的班集体设计班徽,其目的就在于在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自己的班集体究竟需要怎样的精神。一方面,让同学们把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另一方面,也积极地开发、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2.基本要求。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1.2: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