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通过置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思悟。他们或用提问法,直接将问题摆到学生面前;或用激情法,间接激发起学生探求问题的热情;或用启趣法,使学生好奇愉快地去深究趣味事物的所以然;或用演示法,使学生因惊叹结果的微妙而去推理其原因所在;或用故错法,让学生在笑过之后再反思其中的乖谬,等等。这些做法,无不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兴趣,使启发思维的活动落到实处。
2、问题性教学讲究“布白”艺术,追求启发思维的实效
深得绘画个中三昧的画家,在一白纸上画一条鱼,则整纸的“空白”使人觉得是水。鱼以实出,水自虚生。如诸亮所施“空城计”,妙在以虚为实,“虚实相生”,使“无画处皆成妙境”。所以黄宾虹说:“作画如下棋,要善于做活眼,活眼多,棋即取胜。所谓活眼,即画中之虚也。”可以说,善于“布白”,乃是中国艺术处理空间问题的重要理论。而问题性教学所讲究的“布白”艺术,即指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在利用想象填补空白的过程中,追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从心理学和美学角度来看,“空白”易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并使之匀称、完美的倾向,因此这种“空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一般说来,教学中过于“实”,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使教学中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形成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但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布”的“白”太多,或竟是一片空白,让学生无从捉摸,则亦不能取得启发思维的效果。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所布之“白”,只有能引起学生联想和想象,生出“实”来,才是能启发思维的问题性教学艺术。
S. . . . . ..
.. . .. . .
(三)教师必须掌握课堂教学启发思维的“点金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启发思维的实效如何,还要看教师是否真正掌握并灵活地运用了启发思维的“点金术”。因为良好的方法乃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启发思维,应注意遵循以下三条原则性要求:
1、适时合度
实践证明,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心灵的乐曲,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同时,教师启发思维的问题深度的难易要适中,速度的快慢要得宜,广度的大小要恰当,量度的多少要相应,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跳一跳,摘桃子”,使学生的思维提高到“最近发展区”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启发思维时,要掌握好精到的教学艺术辩证法,适时合度地指挥学生的思维运动。
2、因人循序
教师启发思维应注意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思维类型是各不相同的,就决定了启发思维的重点难点、方式方法等必须因人而异。教师启发思维的这种个别性追求,正是使课堂教学与因材施教紧密结合,增强其针对性的关键措施。另外,教师启发思维还应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师循其“序”而导引,可以使学生课堂思维活动富有节奏感和逻辑性。不过,有时故意打破其序,使学生超越知识空白而跳跃前进,大胆设想猜疑,然后小心实验求证,也是发展学生直觉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必需。
3、反馈强化
S. . . . . ..
.. . .. . .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各种途径和手段启发学生思维时,也应注意“听其言,观其行”,接受从学生身上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地做出相应的控制调节,使启发思维的艺术取得最优效果。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较好的注意分配能力,才能及时地捕获准确的反馈信息。同时,对于学生所发出的反馈信息,教师还应做出及时而准确的评价,强化学生的思维操作,调动学生课堂思维的积极性。教师恰到好处的表扬或赞许,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方式得到积极强化;相反地,教师恰如其分的批评或否定,会使学生及时改正思维的错误。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会具有微妙的评价意义,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方式的持续或改变,使启发思维的艺术卓有成效地深入学生心灵。
(四)培养学生热爱思维劳动这种“智慧的体操”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紧而愉快的思维活动,是一个人智慧绽开绚丽之花的直接动力,或者说,学生的课堂思维劳动,乃是有效地训练一个人智慧的“体操”。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在启发思维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培养起学生对思维劳动的热爱。
1、让学生直接体验到课堂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而培养学生思维兴趣的途径,莫过于让学生直接体验到课堂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正如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在剧本《伽利略》中所写:“思考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其实,在思维过程中,那疑问迭出的悬念、逻辑严密的推理过程、探求未知的好奇心、豁然开朗的顿悟等,皆可令人享受到参与创造的幸福感和愉悦兴奋的情绪体验。
S. . . . . ..
.. . .. . .
这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强化剂,促使学生凡事皆问个“为什么”,从而在质疑释难中探索不已。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思维过程特点有个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并掌握思维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利于让学生顺利地进行思维,体验到成功感的快乐。
2、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思维活动的真正主人
教师在启发思维的教学艺术中,应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的主动权和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设想的机会,而不是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做学生思想的褓姆。正如杜勃罗留波夫所批评的:“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乎咀嚼,只要把教师所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是能独立思考的人。”教师更不能在教学中有意压制学生的独立思维,不讲教学,搞“一言堂”,那样就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独立思维的权利,教师的所谓“启发思维”也就失去其意义了。相反地,只有发扬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切实成为课堂思维活动的真正主人。如著名科学家茅以升教授发明的、鼓励学生出问题考老师的“咨询教学法”,就能有效地培养出真正热爱思维劳动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三、 课堂教学启发艺术的方法
优秀教师在教学中创造的启发艺术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比喻启发
所谓比喻启发,是指教师灵活运用自然贴切、新颖有趣、生动形象的巧譬妙喻,将教学容化难为易、化深为浅、化繁为简、化生为熟、化理为趣,达到启智开塞的目的。优秀教师都是善用比喻启发的高手。省市特级教师甫林,把多用形
S. . . . . ..
.. . .. . .
象比喻作为进行启发教学的重要手段。他说: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对物理概念作适当的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定律、公式和概念的理解与记忆,能起到弥补仪器不足或无法充分表达等缺陷的作用,能化枯燥为有趣味,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如何进行形象比喻,使语言通俗富有趣味性,是我经常注意探讨的教法问题。如学生在语文学习和生活经验中,对“冷酷”与“多情”二词的含义是颇有体会的,为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楞次定律所反应的感生电流的方向规律,在实验得出楞次定律之后,我把线圈比喻为具有“冷酷”与“多情”双重性格的特殊人物。当磁极来时,线圈的近端产生同性磁极,对原磁极发生排斥,以抗拒侵入者——磁极的接近,表现十分“冷酷无情”,“孤僻”异常;但一旦磁极走时,近端又立即产生异性磁极,对原磁极发生吸引,以挽留远方来客——磁极的远离,表现相当“多情柔和”,依依不舍,“好客”惊人。最后,我把它归纳成“来之抗之,走之拉之”八个字。这样,学生听了感到形象有趣,记忆深刻牢固。至今每逢用到楞次定律判断感生电流方向时,学生还常常自言自语:“来之抗之——同性磁极;走之拉之——异性磁极。”在帮助学生形象领会本定律之后,为使学生避免在判断磁铁从线圈外侧移动和原副线圈并排两情形上发生错误,我又从两种磁场的方向关系这一根本出发,阐明了“来之抗之——原磁场与感生电流磁场反向;走之拉之——原磁场与感生电流磁场同向”的规律性。这样,就使学生对楞次定律的掌握避免了形式主义和片面性,从而提高了运用上的自觉性和准确性。
2、故事启发
所谓故事启发,是指教师精心选择与教学容密切相关的、简短有趣而又能说明问题的故事(具体事例),以让学生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如有一位老师上生
S.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