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推荐》0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单选题(共 90 分)
1.美国特朗普政府多次明确提出“美国利益第一”“美国至上”等主张;英国“脱欧”;西欧一些国家不断遭到恐怖袭击;西欧一些政党与政界人士反思,甚至抵制经济全球化。这些现象表明
A.发达国家普遍反对全球化
B.恐怖主义是阻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C.全球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D.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反作用明显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单边主义、英国 “脱欧”以及西欧一些政党反对全球化,体现了全球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选项C正确;选项A表述绝对,并不是所有发达国家都反对全球化,排除;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霸权主义、贸易壁垒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而非恐怖主义,选项B排除;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选项D排除。
2.近两年,美国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发起的一系列“退群”行动对多边主义造成严重损害,促使世界正在形成联合反对单边主义的力量。这反映出 A.国际局势的复杂性 B.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C.国际秩序的脆弱性 D.美国地位的稳定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美国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发起了一系列“退群”行为,危害了“多边主义”,“促进世界形成联合反对单边主义的力量”,体现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故答案为B项。AC项,美国的“退群”行为能够体现出国际局势的复杂性和国际秩序的脆弱性,此两项说法都片面,排除;D项,世界形成联合反对单边主义的力量,是对美国的挑战,说明美国地位不稳定,排除。
3.二战结束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组
建的“七国集团”主导了全球经济秩序,到1999年该集团发展为包括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二十国集团”。这一历程主要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B.世界经济向体系化方向发展 C.广大发展中国家迅速堀起 D.西欧联合推动多极化趋勢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七国集团”再到“二十国集团”,主要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中“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并未体现“体系化”,故B项错误。题干既涉及“西方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所以广大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说法不符合题意,是以偏概全,C错误;材料主要探讨经济全球化,D错误。
4.2000年4月,七十七国集团自1964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首脑会议在古巴召开,会议主要议题是经济全球化、南南合作、南北关系等,会议通过了最后声明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南方国家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这一现象可看出 A.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亚非拉国家地区 C.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矛盾激化 D.原有经济秩序受政治格局变化冲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七十七国集团古巴会议是在两极格局终结的背景下召开的,从会议讨论的问题、最后声明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南方国家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来看,七十七国集团正在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可以看出原有经济秩序受政治格局变化冲击,故D项正确;其它三项信息材料不能反映,故A、B、C错误。
5.二战后,发达国家全球性资本过度积累,发展中国家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明显不足;同时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压低初级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市场价格。这反映了 A.发达国家对世界的控制力加强 B.国际劳动分工基本格局形成 C.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D.发展中国家未实现民族独立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信息体现出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达国家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劣势,也就是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故C项正确;二战后随着亚非拉地区民族国家的独立,发达国家对世界的控制力比以前减弱,故A项错误;国际劳动分工基本格局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故B项错误;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已经独立,故D项错误。
6.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人的资讯、观念与国际潮流形成互动,“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这一现象不能反映出 A.“入世”后中国社会遭受西方文化严重冲击 B.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C.中国加速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D.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加入世贸是2001年,与材料时间并不相符,A项错误,符合题意。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受到了来自全球经济的巨大影响,B项正确,排除;1992年中国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加快改革步伐,C项正确,排除;与国际接轨加强了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D项正确,排除。
7.有学者指出:“冷战”终结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材料的主旨是 A.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加强全球的治理 B.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 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间政治冲突 D.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材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有利于稳定国际关系,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实行全球治理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冲突,故C项错误。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干的材料重心,学生应该扣住“但”字,抓住转折性词语的强调作用,即可得出“最有效的减震器”的含义,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8.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充斥全球,对美国贸易大幅顺差。随后美国采取各种措施来打压日本经济,其中以1985年9月美国召集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签署的“广场协议”最为有效,逼迫日元三年内升值达50%,之后日本经历了“失去的20年”。这反映了 A.美日的盟友关系已经名存实亡 B.意识形态影响决定国家对抗 C.新兴经济体对旧经济秩序的影响 D.美国失去了经济霸主地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史实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经济进行打压,体现了当时日本作为新兴经济对旧经济霸主美国有一定的冲击,也体现了美国利用制定国际经济规则来打压国际竞争对手日本。故选C。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美日的盟友关系依然存在,排除A。美日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意识形态相似故B,表述错误,排除B。美国到现在经济霸主地位还没失去,还是超级大国,故D表述错误,排除D。
9.有学者认为:“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该观点. A.表明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态度 B.认为经济全球化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C.说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 D.强调经济全球化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强大 【答案】B
【解析】
材料并没有表明作者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故A项错误;该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会伴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经济全球化与民族矛盾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全球化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强大,故D项错误。
【名师点睛】
本题解答关键需要明确材料主旨,只有符合主旨才是正确答案,不符合材料主旨,表述正确也不是正确答案。本题容易错选AD,就本题而言,AD选项是对材料进一步主观上的推理,而不是材料本身的思想,故排除。 二、材料分析题(共 10 分)
10.新航路开辟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市场、货币、人员、商品、物种和科技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要素,有学者认为,由于这些要素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
(1)结合所学知识,选出市场、货币、人员三个要素,论证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的观点。
材料二 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构建“全球自由经济体制”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 自近代中国人被西方国家强行纳入全球化过程后,曾经坐失了一次又一次改变自己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边缘地位的机会。……1978年以后,中国新的现代化领导人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其为中国所提供的有利外部环境和宝贵发展时机,结束了与世隔绝状态,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主动加入到了全球化过程中。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8年以后,中国是如何主动加入到全球化过程的?
【答案】(1)论证: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主要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
①市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②货币:欧洲商人把美洲的金银带到亚欧等地,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③人员:欧洲商人和殖民者往来于欧、亚、非、美等世界各地(答黑奴贸易可酌情给分)。
(2)措施: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或布雷顿森林体系);签署关贸总协定,确立国际贸易体系。
(3)对内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扩大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1)从市场、货币、人员三个方面,论证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的观点,可以联系所学教材有关内容回答。如在市场方面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产生,在货币方面欧洲人从美洲获得的金银,从人员方面来看欧洲殖民者和商人在世界各地的往来等。
(2 )美国为构建“全球自由经济体制”采取的措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是二战后的情况。联系教材所学, 二战后美国的措施有推动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签署关贸总协定。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应当联系所学关于二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的影响来回答。
(3 ) 1978年以后中国主动加入到全球化过程,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再联系教材有关内容来回答所采取的措施。
【点睛】
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使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战”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速度明显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