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课题申报范文:2157-新媒体时代下地方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模式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新媒体时代下地方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模式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

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依法治国倍加重视,法治思维成为治国的指导方式,也应当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推进大学生群体法治思维养成教育,是依法治国战略应有的题中之义。近些年由于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屡有发生,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 2、课题界定

新媒体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卫星网络、移动通讯等作为运作平台的媒体形态,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大学生是活跃的社会群体,是应用网络技术的生力军,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变革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本课题是结合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在新媒体时代下研究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模式养成,把人的培养与新技术结合起来。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力量,地方高校大学生不同于部属高校、省会城市高校的特点决定着其对法治思维的理解、运用及养成,影响着其行为判断,以地方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我国学术理论界围绕青少年法治思维养成的诸多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第一,在学术界,关于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法治教育的研究成果也不断呈现。第二,在研究方法上,目前关于青少年法治思维养成的研究方式并不局限于文献的考察,但从当前的相关研究状况来看,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针对“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的研究不仅总量上少,没有形成一个全面有条理的理论体系;二是,将新媒体与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文章、专著几乎没有看到。现将该选题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一)关于新媒体内涵、种类和特征的研究

新媒体首次作为一个传播概念,用于指代基于电波和图像传输技术的广播、电视、电影等区别于传统印刷媒介的媒介样态。概况而言所谓新媒体,就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借助于有线或无线的传输网络,向用户提供音频视频文本内容服务,发挥传播功能并与用户互动的媒介的总和。 (二)关于法治思维养成的研究

关于法律思维方式的路径、模式的研究。范春莹编著的《法律思维研究》,于2012年02月法律出版社出版。本书从法学视角通过对法理思维的理论进路、模式、方法和立场的描述和分析出思维主体如何带着“关于法律的思考”的认识,根据法律相关知识并通过方法的运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实际也是思维方式培养的过程。 关于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及其培育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黄文艺的“论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之培养”,发表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10期;以及魏汉琴、李立刚的“关于大学生法律思维及其培养”,发表在《当代青年研究》2007年第9期。蔡晓卫发表在《中国高教研究》的“论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 对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的主要内容及路径选择作了阐述。

在学术著作方面,尚无专著。只是散见于章节中略有论述,其中周湘浙著的《探索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2006年04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提及了大学生法律素养及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

本研究提出跨界思维是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实现内容、话语结构、载体等的跨界与融合,并且设计出一个运行模式。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特点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方式,但是在法治发展新形势专门结合新媒体特点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不多,本课题研究应该是具有创新性、时代性、针对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同时,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的选择就是瞄准新时期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特别是法治思想状况进行专题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特别是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和实效功能。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于紧跟德育工作中对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新要求,运用新媒体技术和思维方式针对性解决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养成问题,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高校大学生中建立基础。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1、课题理论依据

第一,新闻传播理论和社会学理论。明晰新媒体的内涵,通过新媒体理论研究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及对大学生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从该理论上探讨如何运行新媒体技术。

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当然指导理论,本课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把新媒体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寻求推进德育工作的契合点和切入点。

第三、法学教育理论。国家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然要求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具有法治思维,本课题以法学教育理论为基础,研究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 第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推进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借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方法。 2、研究目标

第一、本课题中期成果是形成较为详实的调查数据和理论资料收集,形成研究报告初稿。 第二、找出当前对地方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常态的做法和手段存在的缺陷,探讨新媒体背景下信息技术发展对法治思维养成的促进作用和负面效应,提出正确运用新媒体引导大学生养成法治思维的对策建议。 3、研究内容 第一、调研比较地方高校大学生与部属高校、省会城市高校大学生思维方式异同特征及法治思维不同特点。 第二、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群体,调研地方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现状及法治思维养成的常有做法有哪些?

第三、新媒体背景下,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技术,青少年法治思维有哪些突出问题? 第四、国外对于青少年法治思维养成有哪些好的做法特别是借助新媒体进行引导的经验? 第五、如何借助新媒体对青少年开展法治思维?

第六、当前法治思维教育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类,从这3个点切入,怎么发挥新媒体技术作用? 4、研究假设

通过论证,将假设确立为:一是,新媒体技术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新媒体是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平台。二是,德育工作内容广泛,当前法治建设已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法治思维能力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备条件,新媒体与法治教育相结合是推进德育工作的新方向。三是,法治思维养成模式实现技术化、创新性、本土化。四是,法治教育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载体充分应用新媒体技术成为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的着力点。 5、创新之处

本课题在立足于国内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教育的现状基础上结合国外部分国家大学生法治

思维养成教育教育的发展特点,就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的内涵凝炼、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实施方法和主体素质提升的途径等进行综合性研究,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普及推广。主要创新点:

(一)将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本文尝试将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探索有效的法治思维养成方法,并通过在学生中的教育应用和比较,检测教育方法的成效性,得以推广和广泛应用。

(二)课题结合新时期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教育的发展状况,在总结基本经验的同时提出问题所在,并针对问题提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法,提出独到见解,并经过实践证实,有一定的实效性。

(三)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教育的归结点是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问题,课题最后专门就大学生的主体素质提升作论述,旨在转变高等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理念。 三、研究思路 1、研究思路

本课题以地方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相关理论,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重点探讨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的现状、不足和缺陷,研究新媒体技术背景下促进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的模式和方法。首先,调研地方高校大学生当前的法治思维特点及与部属高校、省会城市高校大学生思维特点的区别。其次,分析现有实施的关于提升大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做法、经验、措施及存在主要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综合法。通过搜集大量有关大学生法治思维及养成的文献,阅读了大量国内外专著、论文,了解掌握有关文件,从而全面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把握本课题的研究态势,以利激发思考。

调查研究法。通过实证调研地方高校的相关做法,为论文的撰写提供可靠地论证思考依据,搜集实际资料,努力为课题的全面、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家征询法。用于定性问题的分析,对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效果评估、研究对策等环节提供广泛深入的建议。咨询对象包括学生工作党政干部、思政教育专家、老师。根据情况进行集中专题讨论和个别访谈。

理论分析法。本文基于对法治教育学科支撑的考察,对法理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学科中能支撑本研究的理论进行梳理,找出能支撑本研究的相关方法和理论知识。 3、技术路线

确定选题-理论准备-专家征询探讨-实证调研地方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的现状及养成途径-对策建议 4、实施步骤

2016年6月—2016年8月:拟订研究计划,收集相关研究成果及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模式的相关资料。

2016年9月—2017年2月:深入开展访谈、调研工作,获取丰富的较有价值的实际研究资料,同时继续文献研究工作。

2017年2月—2017年8月:对所得理论、实际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基本形成报告总体思路。

2017年9月—2018年3月:撰写并修改研究报告和论文,完成中期检查成果

2018年4月—2018年10月:完成研究报告终稿,论文投稿和发表事宜,提交结题成果。

课题申报范文:2157-新媒体时代下地方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模式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地方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模式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依法治国倍加重视,法治思维成为治国的指导方式,也应当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推进大学生群体法治思维养成教育,是依法治国战略应有的题中之义。近些年由于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pjgn9wbk24g4gh0kzl91od1e2lmz900xs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