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6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第一单元 我们长大了

第一课 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科学知识

·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1)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 (2)身高体重仪。 (3)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

(1)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集中话题 1.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自己的收

任课教师:

集结果。

课前,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写一封信或一张便条,讲清楚要上什么内容的课,需要家长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必要时可以详细列出你的要求,以保证证据的收集。

二、探索和调查

1.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

(3)如果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

(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

(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

(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脱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

(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2.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曲线图,发现生长过程中的特点。

(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来测一测。教师讲解教材上测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注:也可在课前讲清楚测量方法后布置学生测量,上课时把测得的身高、体重数据带来)

(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上提供的每一年身高体重数据和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最好是将教材第4页的数据表利用起来,绘制出从出生到现在的标准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和自己的数据比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出生后第一年生长迅速,又发现从10岁左右开始长得较快。自己的身高体重是否符合标准;体重是否超标,等等。(注:会出现有的人稍微提前一点,有的人稍微滞后一点的情况,向学生讲明这些都是正常的)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了解以后的生长。 板书设计:

我在成长 时间 身高 6岁 7岁 8岁 9岁 10岁 11岁 12岁 教学反思:

2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第二课 悄悄发生的变化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访问、查阅资料了解青春期特点。

·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 科学知识

·知道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 ·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青春期变化是人体正常发育。 ·意识到要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青春期变化。 ·体验到青春期是生命中的重要时期。 教学重难点:

青春期的生长发育和心理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和家长交流什么是青春期,询问哥哥姐姐是怎么度过青春期的,需要注意些什么,相关图片或视频。课前组织学生排一小品,表现学生的叛逆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从出生开始到现在我们身体的变化,今天我们要看一看未来的我们。因为我们快要进入到或者已经到青春期。

(二)学习新课 1.什么是青春期

(1)你知道什么是青春期吗?

(2)对,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3)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会出现哪些变化呢? 2.青春期身体发育的特点

(1)阅读P5表格,了解你将要发生的变化

任课教师:

(2)你还知道哪些?有哪些疑惑? 3、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

(1)阅读P5对应文字,自我检验有几条对应

(2)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找寻同感人,释放出压力。例如第3、4条

(3)小品表演:“我是爸爸(妈妈)”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课外作业:跟家长进行一次心贴心聊天,说说自己的真实想法,争取获得家长认同 4、怎样应对青春期变化

(1)青春期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怎样才能顺利度过青春期呢? 阅读P6图 (2)你从哥哥姐姐那学到了什么? (三)拓展

理解: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她)将要更加自觉地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板书设计:

2、悄悄发生的变化 身体变化: 快速生长…… 心理变化: 独立自主 叛逆期

教学反思:

4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第三课 人 生 之 旅

教学目标

1.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并且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2.能够用不同的方法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3.能够探究婴幼儿和老年人的生活,写出调查报告 4.知道怎样划分人的一生

5.了解人的一生可以分成六个阶段: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教学重难点: 人一生的六个阶段 教学准备:

狮身人面像图片;课前让学生走访邻居和亲戚,了解怎样照顾婴儿和老人;几个人生阶段时的照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前两节课我们一起从出生看到了将要经历的青春期,这节课我们再看远一点,看看人的一生。

2.谜语:斯芬克斯是常见于埃及和希腊的艺术作品和神话的狮身人面怪物,据说,它用缪斯所传授的谜语难人,谁猜不中就要被吃掉。“哪一种动物开始用四条腿走路,后来用两条腿走路,最后用三条腿走路?”奥狄浦斯终于猜中这个谜语,这是人,因为人在婴儿时期匍匐爬行,长大时两脚步行,年迈时拄杖行走。

(二)学习新课 1.划分人的一生

(1)看看这几张照片,谁给它们排个顺序?

(2)这些照片组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一生。你能给这些照片取个名字吗?

(3)小结:人的一生可以大致分成六个阶段: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

2.预测未来的身高

(1)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13岁,想知道未来你能长多高吗?

任课教师:

(2)讲解每种算法的要点

(3)统计班级最矮的男生、女生的身高和未来,以及最高的男生、女生的身高和未来身高

3.周围的婴儿和老人

(1)你周围有婴儿吗?他们的父母是怎样照顾他们的? (2)你周围有老年人吗?在你眼里,他们是什么样的? 4.拓展

(1)想象一下60年后自己的生活会是怎样?

(2)每一年同一时期和父母合个影,留给未来一份美好的回忆。 板书设计:

3。 人 生 之 旅

婴儿:爬行、说话不清楚、很需要大人照顾…… 幼儿:需要大人照顾、需要学习很多东西……

少年:需要大人照顾、有一定的自觉性、能照顾自己…… 青年:能做自己的事、独立自主…… 中年:独立自主、不需要大人照顾…… 老年:行动不便、苍老、需要人照顾……

教学反思:

6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第四课 踏上健康之路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做统计图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 2.能够根据统计图对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作出解释 3.能够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做出评价 4.知道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

5.知道可以用做统计图的方法了解事物的状况 6.关注自身身体健康,培养正确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准备有关健康生活的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从出生、幼年走到青春期,还将要走过青年、中年、老年,完成人的一生。那怎样才能活的健康呢?

二、研究身高规律,制作身高统计图 (一)研究身高规律 1.看图研究身高规律

上面这一张是一组12岁男女生的身高统计表,下面是根据这组数据所做的统计图。你能从图中读出哪些信息?

2.你们发现了什么?

3.小结:同一年龄中,中等身高占多数,矮个和高个差不多一样多,比较少。女生身高普遍比男生高一点。

(二)制作班级身高统计图表

1.在上本单元第一节课的时候大家自己测量了身高,我们就用第9页上的表格,统计我们全班的男女生身高

2.根据统计出的数据,完成柱状统计图

任课教师:

3.对比全班的身高水平,你处在什么位置?这说明了什么? 4.对应P10表格,看看你的身高等级评价。说说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

5.小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突出表现为生长幅度猛增,促进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年龄不断提前。

(三)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

1.我们的身体还在不断生长着,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2.分成两个方面来汇报:生活和学习

生活:个人卫生、营养及饮食、睡眠、体育锻炼…… 学习:学习卫生、科学用脑……

3.思考:你有哪些好的生活方式?还有哪些还需要改进?

4.小结:我们青少年 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提高自身的健康水有着极大的作用

(四)拓展

1.根据今天学到的知识,为自己制作一张健康作息表吗? 2.把收集到的资料贴到校网站上,进一步交流 板书设计:

踏上健康之路 1.身高统计图

2.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个人卫生、营养及饮食、睡眠、体育锻炼…… 学习:学习卫生、科学用脑……

教学反思:

8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第二单元

第一课 踏上健康之路

教学目标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 ·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遗传现象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 学生准备:带只有父母的照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导入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板书课题)

2.我们先来看看书上P42,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是谁 学生讨论后回答

3.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找找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爸?

任课教师:

(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 (4)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2.动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3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3.植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4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1.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样的遗传现象 2.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三、遗传现象的推测

1.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讨论后汇报 四、拓展作业

(1) 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些可以被遗传?回家问问父母,了解一下性格、脾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现象

肤色、眼睛、脸形、 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多或少的 花纹、手指形状 在相似的特征 鼻子、嘴形……

教学反思:

10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第二课 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2.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3.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4.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5.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6.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7.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变异现象

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张有关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图片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变异的谚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导入

1.如果说克隆技术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样呢?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学习新课 1.了解同学间的差异

(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比较P45页一张全家福的子代与父代之间的不同。 2.班级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指能否后翘”等。

任课教师:

(2)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解释清楚每个标准的定义。

(3)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果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3.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观察P46图片,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你还知道哪些描述变异现象的谚语吗?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是个样”等 三、变异现象的拓展

1.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有条件可以到校园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 2.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我调查一下,有没有同学的父母都是带近视眼镜的? 近视这个现象是变异吗? 3.你来设计一种有关四叶草的纪念品 板书设计: 生物的变异现象

变异:亲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教学反思:

12

特征1 人数 特征2 数 人有耳垂1 直2 发 单眼皮3 舌头能卷4 大拇指能弯5 曲 无耳垂 卷 发 双眼皮 舌头不能卷 大拇指不能弯曲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第三课 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教学目标

1.会查阅和收集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图片和资料,并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2.能引用资料编制科学小报。

3.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了人类生活并促进了生产; 4.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

5.提供自己获得的资料,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快乐; 6.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

7.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探索过程 难点: 采用人工进行变异的好与坏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材料,孟德尔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学生准备小报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后代长的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呢?我们一起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吧!(板书课题)

二、了解孟德尔的故事

1.你知道现在遗传学之父是谁吗? 2.学生讲故事。

3.你听了孟德尔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呢?试着对实验结果作出你的解释 4.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全班讨论。

5.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又发现,用孟德尔的研究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现象,究竟是什么现象呢?请一个同学继续讲故事。

6.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

7.教师小结:孟德尔的研究理论只解释了生物间的遗传现象,并没有提到生物自己也可能会产生变异的现象。

任课教师:

三、了解袁隆平的故事

1.我们国家有一位水稻专家,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

2.谁知道袁隆平的故事?请同学给大家说说。

3.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为什么说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的难题? 4.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49页的资料——这些食物跟我们平时吃的有什么不同?

5.学生回答

6.这些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你还了解哪些农作物的新品种? 四、小课堂大辩论

1.讲解要求:本次的辩论会辩题是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正方观点是合理,反方观点是不合理。辩论双方各3人,准备时间是5分钟,观点陈述为1分钟,自由辩论时间是10分钟,最后陈述时间为1分钟。下面所有的学生都是评委,要投票选出获胜方。有理不在声高,要以理服人。

2.分组辩论赛

3.总结:这次的小课堂大辩论的获胜方是*方。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五、编辑有关遗传与变异的小报

1.要求:小组为单位,分工合理,时间为一星期,在全班评出最优秀奖给予表扬。并且利用墙报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现代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 本次辩论题: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 教学反思:

14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第三单元 进化

第一课 消失了的恐龙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不同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2.能根据学习的需要,从各种渠道查阅和收集有关资料。 科学知识:

1.了解一些有关恐龙的知识。 2.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和作用,为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教学准备:

关于恐龙、恐龙化石的文字、图片、模型以及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各种恐龙模型或图片。

同学们这是你们很感兴趣的吧,今天,就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回到6500万年前,去了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爬行动物——恐龙。(板书)

二、了解关于恐龙的知识:

1.关于恐龙的知识同学们一定了解的很多,想说说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交流。(将汇报的内容分成几个主题,围绕主题展开。)

4.我们的地球已有45 亿年的历史,地球上的生物也有38 亿年的历史。这38 亿年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生物,有的存活至今,有的走向灭亡。我们都知道恐龙是早已灭绝的,那么这些模型、图片和影片又是根据什么复制出来的呢?

三、了解恐龙化石被发现的历史,以及恐龙骨架被还原的过程。

任课教师:

1.谁能给我们讲讲你所知道的故事。

2.学生简单介绍恐龙化石被发现及还原的过程。

3.同学们从课外书上看到了很多,那么我们来看看事情的经过。

4.从故事中我们知道恐龙化石给我们提供了帮助,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学家,你发现了一块恐龙头骨化石,你能够从中获得哪些信息呢?

5.引导学生从头骨大小或牙齿的尖利程度等展开合理想象,推断这只恐龙的体形和食性,让学生体验到化石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6.小结:我们今天能够看到恐龙骨架的形成过程,包含着科学家们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

四、根据恐龙的外形猜想它内部的骨架结构。 1.出示各种恐龙的图片或模型。

同学们你认识这些恐龙吗?能说出它的名称吗?(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各种恐龙的外形,尤其是要注意观察每一只恐龙最独特的地方。)

2.作为一名小考古学家,你们应该能粗略地描绘出内部的骨架结构。 分组活动,每个人试着画一画。 3.出示各种骨架模型图片。

根据你刚才描绘的骨架请你将这些恐龙和它们的骨架一一对应起来。 学生分组活动。

4.交流、汇报,说说这样对应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对恐龙有了更加细致、全面的了解,同学们对恐龙的兴趣更浓厚了,回去以后查找你所感兴趣的内容跟同学们交流,或者观看一部跟恐龙有关的影片。

2.了解科学家对恐龙灭绝原因的猜想。说说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消失了的恐龙

关于恐龙的知识:名称、种类、生活习性等

恐龙化石的发现及骨架还原的过程

教学反思:

16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第二课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2.能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化石以及化石形成的过程。 2.了解化石的作用。 3.理解什么是活化石。

4.知道一些人们对化石的困惑和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和进化有关的问题。 2.珍爱动植物,保护珍贵的动植物。 教学重难点: 知道化石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

化石图片或实物(根据条件)、橡皮泥、贝壳、骨头或树叶、相关的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导入:

1.谈话:我们从恐龙的化石中了解了恐龙,除了恐龙化石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其他化石。我们先来看一看。

2.出示各种化石图片或实物。

3.你认识这是哪些生物的化石?属于生物的哪个部分? 学生简单介绍,老师介绍。

4.小结:化石是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 二、认识化石的形成及被发现的过程。

任课教师:

1.出示化石形成图,讨论:化石是怎样形成的?人们又是怎样发现的

2.请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化石形成的过程。(恐龙身体的哪部分会被保存下来) 3.介绍恐龙化石的形成以及被发现的过程。 4.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了解制作的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结: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形成化石,它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漫长年代的沉积变化,而且大多数化石都深埋在地下,可见化石是多么的珍贵。

三、认识化石在研究工作中的作用、人们多化石的困惑。

1.思考:为什么把地层比作是一本书,把化石比作书中的特殊文字? (让学生领悟这个比喻所蕴涵的含义,这是认识化石作用的基本前提。)

2.谈话:想要“读懂”这些文字,并不是那么容易。人们对各种化石以及生物进化感到困惑不解已达数百年之久。我们再来看看科学家们产生了哪些困惑。

3.阅读课文,了解科学家的五个困惑。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选择你们组最感兴趣的问题,说说你们的想法。 四、了解长颈鹿长颈形成原因的两种假设:

1.谈话:对于长颈鹿长颈的原因科学家们也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你能说说你的解释吗? 2.学生发表意见。

3.谈话:同学们从课外书上了解了一些,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解释的? 4.阅读课文。

找一找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讲述:这两种解释都是科学家提出来的,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曾经在历史上引起过争论。你赞成哪一种呢?说说理由。

6.学生交流。 五、延伸、拓展:

课后继续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内容。 板书设计: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化石是:------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又是怎么被发现的?

18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科学家的困惑: 教学反思:

任课教师:

第三课 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知道科学探究要允许别人的质疑科学结论需要证据。 2.能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1.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含义。 2.知道生物是不断进化的。

3.知道生物的形态是其适应所处生活环境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尊重证据。

2.意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生物产生影响,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知道生物的形态是其适应所处生活环境的结果 教学准备:

达尔文进化论资料、图片,尺蠖蛾、极地狐狸、沙漠狐狸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达尔文照片。

提问:同学们认识这是谁吗?

这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达尔文。你知道他吗?

2.请学生讲述达尔文的故事,同时准备一些关于他的资料,展示给学生看。 3.交流:听了科学家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4.小结:达尔文是英国最著名的科学家,他用进化论学说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哪儿起源,人类是怎样诞生的,作出了精辟的解释。科学家们经过不断的努力为人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20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二、理解什么是人工选择、什么是自然选择。

1.举例:假如你是一位牧民,你有一群绵羊,一半是白色的,一半是黑色的。如果白色的好卖,你会怎么做?这样做的结果如何?

2.学生交流。

3.引导学生思考:牧民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意识到:正是人的行为影响了羊群的生存和发展。

4.假设:你的羊逃到了附近的森林里,它们唯一的天敌是狼。狼在夜间捕食,经常捕捉到那些显眼的绵羊,很快森林中的绵羊就是什么颜色的了?

5.学生讨论、交流。

6.比较两种羊群的变化,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理解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之间的本质区别。

三、了解尺蠖蛾的翅色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发生的反复变化。 1.出示尺蠖蛾的图片(两种翅色) 2.请学生介绍尺蠖蛾翅色变化的故事。 3.举例:蝗虫体色的变化、青蛙肤色的不同。

4.小结:自然选择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活动会对生物产生影响。 四、认识生物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1.出示两种狐狸的图片。 2.让学生来认一认。

3.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耳朵的区别,结合各自生活的地域环境作出合理的解释。 五、拓展、延伸:

1.谈话:近100多年来,更多的科学家仍然在对生物现象进行研究,随着新证据不断发现,达尔文的经典进化论也不断面临挑战。你们了解这些新发现吗?

2.如果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如果不知道则由老师介绍。(出示相关资料) 3.知道新发现对达尔文理论的挑战,感受还有许多科学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

板书设计:

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尺蠖蛾、蝗虫、青蛙---生物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任课教师:

教学反思:

22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第四单元 共同的家园

第一课 寻找生物的家园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讨论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2.能够观察、记录身边的生物、讨论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3.能够例举事例解释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4.知道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5.知道生物栖息地的概念。 6.了解生物的伙伴和敌对关系。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2.能够例举事例解释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教学准备:

有关生物生存之间有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的图片与录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地球图片,讲解地球是每一种生物的家园,但每一种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着一定的范围,它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生活的地方。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周围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 (1)出示P26页的图片,认识图上的动物。 (2)提问:它们应该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3)学生看图辨析。

(4)提问:为什么企鹅要生活在南极?南极除了企鹅还有没有别的生物生活在那?在那会有狮子吗?为什么?

(5)讨论:其它几种环境里分别只生活这一种动物吗?还应该有哪些生物?通过这几幅图,你发现生物与他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任课教师:

2.观察周围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

(1)出示一张包含丰富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风光图片或录像。 (2)提问:图片中有哪些生物?又有哪些非生物? (3)师生交流。

(4)在图片上有两种颜色笔分别写出上面的生物和非生物名称。

(5)讨论: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长期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这些自然环境为生活在这儿的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

(6)讲解:像这样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7)讲述:一棵树也可以成为许多生物的栖息地,下面让我们一起考察一下校园中的一棵树是哪些生物的栖息地。

(8)看书27页学习观察方法(提示学生要爱护树木,就摇一摇够的着的树枝,观察结束,将摇下的生物放回树上)。

(9)教师选择观察的树木,学生分组外出调查,记录。 (10)汇报调查结果,师生交流。

(11)讨论: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生活在这棵树上?这棵树为它们的生存提供了什么? 3.引导学生了解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1)提问:在同一个栖息地,这些不同的生物又是怎样共同生活呢?它们之间是朋友还是敌人呢?

(2)看28页图片,或提供有关生物间合作关系的录像。

(3)提问:图上是什么动物?它生活在哪里?与什么生物生活在一起?

(4)讨论:这些动物能离开与它们一起生活着的其它生物吗?为什么?你能举例说说图上的这些生物它们之间是怎么合作生存的?

(5)谈话:向自然界中这些生物相互合作生存,你觉得它们的关系像什么?(伙伴、朋友)

(6)你还能举出一些其它生物伙伴相互合作生存的例子吗?

(7)谈话:大自然中的生物在生存中都是这样合作的伙伴关系吗?你知道还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

(8)出示生物之间敌对关系的图片或录像。

(9)提问:它们之间为什么成为了敌对关系?是什么原因?

(10)讨论:既然自然界中有这么多凶猛的动物,它们是些弱小动物的敌人,那么我们

24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是否应该消灭这些猛兽,而保护那些弱者?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树上非洲大草原的图:图上有哪些生物?它们之间的生存是哪种关系?仅仅是一对一的敌对关系吗?

2.请学生把图上有敌对关系的动物列举出来。 3.师生交流结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寻找生物的家园

栖息地 生存、生长、繁殖等条件

任课教师:

第二课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查阅资料,例举同类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 2.能设计实验验证对仙人掌耐旱原因的解释。 3.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4.认识动植物的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5.认识并描述动植物在外形、习性等方面是如何适应生长环境的。 6.知道环境对生物省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7.知道不同动植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8.知道一些典型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认识动植物的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教学准备:

纸巾、蜡纸、保鲜膜、彩色透明纸、水彩笔、鱼的图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大自然的各个角落里生存着不同的生物,生物为了在各自的家园里生存下去,都形成了哪些有利于生存的本领呢?(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和动物在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对环境的适应。 1.认识沙漠环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领。

(1)讲述:大家都知道沙漠是一个条件很恶劣的环境,那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2)沙漠里有生物生存吗?最常见的动植物是什么?

(3)谈话: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在沙漠中大约有2000种仙人掌和仙人球。 (4)观察仙人掌,它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它为什么能适应沙漠这种环境? (5)怎么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

(6)看书上得30页实验:这是用了一种什么实验方法?实验中要注意什么?比较的是什么条件?

(7)学生分组实验。

26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8)让学生预测实验结果,能证明什么问题? (9)小结仙人掌的本领。

(10)谈话:下面就沙漠中最典型的动物——骆驼来说,你知道它有哪些是应沙漠环境的特殊本领?

(11)出示骆驼图或视频资料。

(12)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交流骆驼本领。 (13)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14)讲述:其实除了仙人掌和骆驼生活在沙漠中,如果你走进沙漠,仔细搜索一番,结果会令你大吃一惊,因为很多动植物都住在这片严重缺水的地方。

(15)认识一些适宜生活在沙漠环境中的生物。

(16)谈话:课前有些同学也查找了些资料,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动植物生活在沙漠环境中?

(17)学生介绍。

2.认识海洋环境中生物的生存本领。

(1)出示水母和鱼的图:一些海洋中的动物也有各自的生存本领。图上是什么动物? (2)提问:它们的体色有什么特点?不同部位的体色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样? (3)学生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假设。

(4)学生操作活动: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用黄色笔在白纸上画条鱼,覆上一张黄色的透明纸,观察,有什么现象? (5)交流活动结果。

(6)提问: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动物是像这样靠体色来保护自己生存的? (7)学生交流。

3.认识草原环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领。

(1)谈话:斑马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典型动物,你知道它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

(4)讲述:让我们看看书上科学家研究的结论。

(5)提问:科学家为了研究斑马的条纹的作用蹲在草丛中观察斑马得出另一种结论,你猜猜另一种结论可能是什么?

(6)学生汇报猜测结果。 (7)播放有关斑马的录像。

任课教师:

(8)教师小结斑马身上条纹的作用。 三.启发学生讨论给动植物搬家的注意事项。

1.谈话:我们知道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那么是否只有沙漠中才有仙人掌? 2.讨论:把沙漠中的仙人掌移栽到我们居住的地区,要注意什么问题?

3.提问:仙人掌能搬家到我们居住的地方,南极的企鹅能搬到我们这儿吗?见过吗?要注意什么问题?

4.小结:给生物搬家需要了解这种生物适合生存的环境,并给它创设这样的环境,这样才能让它生存下去。

板书设计:

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外形

适应环境 习性 教学反思:

28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第三课 有趣的食物链

教学目标

1.能结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2.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3.能够分析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4.能够分析缺少分解者的后果。 5.能够寻找、分析表达食物关系的成语。 6.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 7.知道食物链的组成。

8.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来自于绿色植物。

9.认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能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教学准备:

不同种类分解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前面我们了解到在同一区域中生活的各种生物之间会存在两种生存关系:伙伴关系或敌对关系。那么是什么原因能把这些不同的生物联系起来?(食物)

2.动物和植物吃的“食物”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揭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1)出示植物、老鼠、猫头鹰三种生物图片:这个地区的几种生物之间是种什么生存关系?

(2)提问:你能用箭头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3)学生画图表示。

(4)讲述:你们看看生物之间像这样以“谁被谁吃”的一种食物关系连接起来,形成了链状的联系,生物学家把它称为食物链。

任课教师:

(5)让学生自由谈自己对食物链的看法。

(6)谈话:请学生在自然界中举几个生物的例子。师边板书在黑板上。 (7)提问:你们说的这些动植物之间有没有食物链的关系? (8)学生讨论、写食物链。

(9)汇报结果:黑板上的这些食物链有的同学箭头向左,有的却向右,那到底哪种画法才是规范的呢?

(10)讲解食物链的规范画法。

(11)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过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句话其实是自然界中生物的一种食物联系,你能根据这句成语的意思把图画完整吗?

(12)学生画图P34页。

2.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1)讲述:生物学家给食物链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2)讲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概念。

(3)学生讨论分析35页图上各种生物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 (4)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划分理由。

(5)提问:你认为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各自起了什么作用? 3.引导学生分析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建立食物网的概念。

(1)谈话:你知道自然界中有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它们之间有没有这种食物链关系?多不多?

(2)看书P36图,上面有哪些动植物?你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的画食物链的方法画一条食物链?

(3)提问:还有没有其它食物链了?多不多?那怎么才能一个不漏的将所有的食物链画出来呢?你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4)画出上面所有的食物链,数数看有多少条?

(5)提问:你们数过图上有多少条食物链?不管有多少条,从图上看这些食物联系已经形成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比如图中的狐狸在食物链中处在什么级别?它只是一条食物链中的角色吗?

(6)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应用

1.出示36页下图:这片庄稼地中如果农民在这里喷洒农药,那么这个场景中会发生什么?

30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2.学生讨论,交流。

3.提问:你能将这幅图中的动植物包括人画出一条食物链吗? 板书设计:

3. 有趣的食物链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植物) (动物)

教学反思:

任课教师:

第四课 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对目前的生态现象做出判断。 2.能够参与讨论人类危害环境的行为。

3.能够就破坏生态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4.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5.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6.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7.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 8.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 教学重难点:

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我国自然保护区情况介绍以及有关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建立生态平衡概念。

1.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有着一定的食物联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而这些生物与他们所生存的环境也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出示一张动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图:你知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要有哪些成员吗?(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的物质)

3.说说这些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4.讲述: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数量通常都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变化不大,这时这个系统就能达到平衡状态,我们在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板书课题)

5.师举例说明。

32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二、学习新课 1.模拟生态平衡。

(1)制作鱼缸养鱼的生态瓶。 看37页图文说明,学习方法。 设计要求:

A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

B瓶中生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生态瓶必须透明,让生物得到阳光并便于观察。

D生态瓶的采光以比较强的散射光为好,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射光。 饲养提示:

A鱼的生命较脆弱,可用螺蛳替代养。 B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长陪同,注意安全。 (2)制作小草的生态瓶。

设计这两个生态瓶时为什么要密封? (3)预测一下,:

A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情况会怎么样? B不打开瓶盖,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4)提问:说说这个生态瓶中有哪些成员?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瓶子和瓶子里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

(5)学生制作生态瓶。(课堂组装一种,要求回家观察记录) 2.知道破坏生态平衡会带来严重后果。

(1)谈话: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2)讨论书上38页的三幅图:图上人们的行为会给这个生态系统带来影响吗?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

(3)师举例说明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蛇与庄稼的故事。 (4)启发学生回忆还有哪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5)阅读书上39页资料,思考讨论:

在这个亚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狮、狼是什么关系? 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任课教师:

人们的这样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数量过大,又带来了什么问题?

现在人们这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三种解决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态学家,你会建议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说说理由。

3.知道保护生态平衡的途径。

(1)谈话:既然生物们在他们生存的环境中都起着维持一定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相应的建立起各个自然保护区,我们国家业已建立了226个自然保护区,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保护区吗?这些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哪些生物?

(2)教师适当介绍我国一些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情况。(也可借助图片录像资料) (3)讨论:国家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那么我们同学自己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三、巩固应用

1.谈话:现如今国家为了保护生态平衡还建设了不少生态工程呢,你听说过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吗?

2.师介绍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 板书设计:

4.生态平衡

教学反思:

34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第五单元 神奇的力量

第一课 各种各样的能量

教学目标

1.能够依据生活中各种现象,对能量及其形式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够制作火箭及其发射器装置。

3.能够设计出能力大小与物体运动关系的实验方案。

4.能够选者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结果。

5.能够在研究过程中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 6.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7.知道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8.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使物体做不同的工作或运动。 9.知道能量大小对物体运动有影响。 教学重难点:

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能控制变量研究能量对于物体的影响。 教学准备:

卷尺筒芯、吸管、橡筋、尺子、笔、胶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诗:神奇的能量。

2.过渡: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踏入能量世界。 二、初步建立能量的概念。 1.出示P42页的图片。

2.提问: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 3.学生看图分组讨论。(认同的观点进行记录) 4.师生小结:什么是能量。 5.讨论:能量看得见吗?

表书研究能量知识的过程和 任课教师:

你能做个小实验证明给大家看。 6.小结。

三、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和作用。

1.过渡:生活中存在着各种能量,它们又有什么作用? 2.小组比赛: 说说能量,讲讲它的作用。

3.画卡通:能将一种能量表现出来,并能反映出作用。 4.学生绘画。

5.展评,思考:这种能量会给物体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你还在其它地方见过吗?

6.提问:如果这个世界,我们这个社会没有能量会怎样?举例。 7.小结。

四、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过渡:出示小水车,用怎样哪些方法可以让它转的更快? 2.学生上台演示并说出方法。

3.思考:这个实验我们有没有用到能量?

4.过渡:通过实验我们再一次证明了能量就在我们身边,能让物体运动起来,那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通过下面实验来进行研究。

5.制作火箭和发射器。

教师说明制作方法及具体步骤。 学生制作。展评。 6.设计方案。

我们利用这套装置来研究什么?

(橡筋拉深后产生的能量与火箭发射高度的关系) 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它来了解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设计研究方案(预测、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 学生汇报研究方案。实验中我们还注意什么问题? 7.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8.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9.小结。 五、巩固应用

36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1.什么是能量?

2.太阳能热水器工作需要哪些能量。 板书设计:

1、各种各样能量 工作 运动

教学反思:

任课教师:

第二课 能量的转换

教学目标

1.能够制作出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2.能用画图(模式图、卡通图)的方法揭示能量转换的过程。 3.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

4.知道能量转换就是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5.知道能量转换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6.知道模式图、卡通图是用来结实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方法。 教学重难点:

知道能量转换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准备:

纽扣、线、赛车、电池、剪刀、画笔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什么是能量?

举例说说能量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能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能量的知识。 二、认识什么是能量转换。 1.游戏研究:搓手。

请大家做个游戏,和我一起搓搓手,想想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有哪些能量的存在? 2.学生游戏思考,学生汇报。 3.这些能量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 食物的化学能—人运动的机械能—摩擦产生的热能 4.通过简单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5.小结:我们发现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是能量一个重要特征。

38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6.请你举例: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能量转换的事例。 7.学生汇报。

8.实物投影或看P45图分析:

图中有哪些能量的存在,这些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9.学生讨论分析并汇报记录。 10.小结。板课题。

三、了解并描述能量转换的过程。

1.过渡: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能量转换的问题,它们之间是怎样转换的呢,我们通过研究已经有共识了,那怎样具体的表现出来了?我们可以继续运用上节课画卡通画的形式来表现。

2.学生自由构思绘画。 3.展评小结。

四、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1.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玩具,在这些玩具中也隐藏着能量转换的科学知识。 2.如:小三轮车、小火车、遥控赛车、溜溜球……,你说说。 3.我们一起来做个玩具,来研究它的能量转换方式。 4.学生看图制作。 5.学生分析,汇报。

6.小结:科学知识隐藏在生活中,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 五、布置作业

回家观察各种物品使用能量的情况。 板书设计:

2.能量的转换

化学能→机械能→热能 ……

教学反思:

任课教师:

第三课 能源

教学目标

1.能调查并记录家庭使用能源的情况。 2.能够制作太阳能灶、小水轮等装置。 3.能够设计利用风能工作的模型装置。 4.能够看懂统计图表。 5.知道能源与能量的关系。

6.知道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性能源。 7.知道可再生性能源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知道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性能源。 能够独立设计利用一种能量工作的模型装置。 教学准备:

碗、铝箔、木塞、橡皮泥、瓶盖、塑料片、铁丝、塑料瓶、剪刀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导入:

1.检查上节课布置的课外作业。 2.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表扬。 二、认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1.看图说一说:

图中有哪些物品,各自使用什么能量? 这些能量是怎样转换的?

2.提问:你知道家中使用的能量是哪里来的? (引如能源) 有哪些能源? 3.分类:

将刚才所讲的能源分类。

小结:能源分成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性能源(板)

40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4.提问: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性能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举例。 5.看图了解世界与中国能源对比情况 看图P48,思考通过图表你有什么启示?

你对中国禁止小型煤矿、造纸厂的生产或关闭的行为有何想法?说说理由。 有人说:一次性纸杯是伟大的发明;也有人说:一次性纸杯的发明是最糟糕的发明。你支持哪种观点?

三、学习利用可再生能源:制作太阳能灶或小水车

1.过渡:我们都知道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由不可再生资源制造的,而这些物品又使用的不可再生能源。如:汽车、家里用的煤气灶、电热水壶等。你还能举例。

2.为了改变这种浪费能源的这种状况,科学家做出巨大的贡献,你能告诉大家吗? 3.制作太阳能灶。 讲讲太阳能灶的作用。

说说制作的材料和步骤。(还有什么方法制作?) 自己制作。

4.活动:看谁制作的效果好。 室外活动,烤土豆片。

5.小评,如何改进这个装置?(能量使用效率高) 6.自选:制作小水轮(可安排课后) 说制作方法与步骤。 简便的方法:铁丝为支架。 瓶盖(内有橡皮泥)为轮。 浆叶为塑料片。

四、设计一种利用风能工作的模型装置。 1.出示:风能转换电能的模型。 学生上台游戏。 2.学生分组画图设计。 3.展评。

说出设计意图及能源转换的过程。 一周后看模型。 五、巩固应用

1.垃圾为什么要提倡分类回收?

任课教师:

板书设计:

3、能 源

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 木材 风能 矿产

教学反思:

42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第三课 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教学目标

1.能够查阅有关节能和开发新能源的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能够围绕白炽灯与荧光灯哪个效率高,展开探究活动。 3.能够对未来住宅如何利用自然能源作出解释。 4.知道如何节约能源。 5.知道什么是新能源。 6.知道如何开发利用新能源。 教学重难点: 知道如何节约能源。

知道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方法及合理性。 教学准备:

白炽灯、节能灯、各种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性能源的区别。 2.检查风能转换模型制作情况。 3.评比。

4.揭题:我们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能源,面对日益枯竭的不可再生能源问题,我们人类该怎么办呢?

5.板书课题。

二、探讨如何节约能源。 1.了解生活中浪费能源的事例。

过渡: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了解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 学生交流。

我们为什么要节约能源?

任课教师:

小结。

2.探究白炽灯与节能灯的效率比。 出示:白炽灯与节能灯。 这两个灯泡大家都见过?

当灯泡点亮的时候,能量是怎样转换的? 你们家里主要用哪种呢? 为什么? 学生交流。 实验分析:

预测哪个效率高

演示实验,学生记录数据。 分析数据交流。 3.小结。

三、探讨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及开发新能源。

1.过渡:人类为了提高利用自然能源,科学家想了很多方法。 2.看图思考:

这是一座未来的住宅,仔细观察,它在哪些方面有效地利用了自然能源? 3.学生观察讨论。

4.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投影提醒) 你能看懂这幅图吗?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 这幢房屋是如何利用自然能源的? 这幢房屋为什么可以节能? 有哪些节能的方法? 5.小结。

6.认识太阳能的作用。

太阳能是能源之母,为什么这样说?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太阳能?

为什么太阳能将是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7.了解我们可以开发新的能源。 阅读P52 。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四、巩固应用

44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1.现在有很多购房着喜欢景观房,特别喜欢有落地窗的房屋,请想想,落地窗在能源的利用上有哪些优劣?

五、布置作业 1.出份能源小报。 板书设计:

4、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自然能源 太阳能 教学反思:

地热 风能……

(可反复利用) 任课教师:

第四课 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教学目标

1.能够查阅有关节能和开发新能源的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能够围绕白炽灯与荧光灯哪个效率高,展开探究活动。 3.能够对未来住宅如何利用自然能源作出解释。 4.知道如何节约能源。 5.知道什么是新能源。 6.知道如何开发利用新能源。 教学重难点: 知道如何节约能源。

知道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方法及合理性。 教学准备:

白炽灯、节能灯、各种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性能源的区别。 2.检查风能转换模型制作情况。 3.评比。

4.揭题:我们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能源,面对日益枯竭的不可再生能源问题,我们人类该怎么办呢?

5.板书课题。

二、探讨如何节约能源。 1.了解生活中浪费能源的事例。

过渡: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了解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 学生交流。

我们为什么要节约能源?

46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小结。

2.探究白炽灯与节能灯的效率比。 出示:白炽灯与节能灯。 这两个灯泡大家都见过?

当灯泡点亮的时候,能量是怎样转换的? 你们家里主要用哪种呢? 为什么? 学生交流。 实验分析:

预测哪个效率高

演示实验,学生记录数据。 分析数据交流。 3.小结。

三、探讨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及开发新能源。

1.过渡:人类为了提高利用自然能源,科学家想了很多方法。 2.看图思考:

这是一座未来的住宅,仔细观察,它在哪些方面有效地利用了自然能源? 3.学生观察讨论。

4.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投影提醒) 你能看懂这幅图吗?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 这幢房屋是如何利用自然能源的? 这幢房屋为什么可以节能? 有哪些节能的方法? 5.小结。

6.认识太阳能的作用。

太阳能是能源之母,为什么这样说?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太阳能?

为什么太阳能将是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7.了解我们可以开发新的能源。 阅读P52 。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四、巩固应用

任课教师:

1.现在有很多购房着喜欢景观房,特别喜欢有落地窗的房屋,请想想,落地窗在能源的利用上有哪些优劣?

五、布置作业 1.出份能源小报。 板书设计:

4、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自然能源 太阳能 教学反思:

地热 风能……

48

(可反复利用)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

第六单元 拓展与应用

6-1拓展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2.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3.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2.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

2.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教学准备:

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

教学过程:

1、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本领。 2、其实,像这种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对问题进行探究就是一种“拓展(开拓发展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古人曾说过“举一反三”和“闻一之十”也是同样的道理。

3、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书上的现象。 瓶中的草为什么和外面的长的不一样呢? 4、学生将自己的解释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任课教师:

5、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6、总结:像这样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和问题进行的解释就是一种对所学内容的拓展。 7、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器材动手探究,并将自己的发现和解释记录下来。 (1)两人小组完成尺挑报纸的实验 (2)四人小组完成金鱼在试管中存活的实验 (3)每人单独完成气垫汽车的实验 (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实验

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都要要求学生进行初步地假设—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释—讨论与交流。

8、像这样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拓展。 9、你还能对生活中发现的哪些现象,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呢? 教学反思:

50

6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学科学教案集(第二册)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第一课我在成长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科学知识·知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pdow1o8248iiwn479cv9uewu2s0h401e4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