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学”为中心的集成电路专业教学课堂改革探索实践
作者:高博 李晶莹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3期
[摘 要]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中对“半导体集成电路原理”专业理论教学课堂改革开展研究,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工程师。借鉴工信部国际名家讲堂的教学形式,提出将以“学”为中心的科研讨论融合到以教为主的理论课堂。在传统理论课堂教学活动插入三个阶段的考核:国际会议和期刊论文的研读阶段、特定主题电路设计的研讨阶段和EDA工具辅助项目设计的实践活动阶段。通过实践过程化考核教学模式,探索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方法。学生在阶段性学习中不断提高,更积极主动参与小班学习项目,提升对教学内容的认知,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集成电路;教学改革;工程师
[基金项目]2018年度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政府、企业和高校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JG2018-78)
[作者简介]高 博(1975—),男,山东金乡人,博士,四川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基于硅基和化合物半导体工艺技术研究高速集成电路和系统设计研究;李晶莹(1976—),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四川大学教务处工程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教学改革和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3-0232-02 [收稿日期] 2020-03-24
在通讯技术和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与集成电路相关的应用,集成电路行业产值和国家乃至国际生产总值(GDP)直接关联,集成电路行业发展也成为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路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我国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出了对半导体集成电路类工程师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由于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专业技术性强,需要深厚的数理理论作为基础,目前高校在有限课时内对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多数趋于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对本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环节方案多种多样,结合本校“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计划[1],践行本科课堂“全过程考核”。针对“半导体集成电路原理”专业理论课程研讨教学改革,借鉴工信部国际名家系列讲堂教学形式,以科研能力培养为主线,在课程中引入论文研读、科研讨论和项目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教学改革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