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宾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6页。
2.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座位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座位号。
3.选择题作答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非选择题作答时,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瓷器
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oC以下,瓷器则不然。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oC了。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
.
.
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oC高温锻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传统细瓷早已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巧夺天工。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
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岁寒三友”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酒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⑦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瓷器的胎质具备透明性,有素肌玉骨之像。 B.中国瓷器都是用我国蓄藏丰厚的高岭土作为原料。 C.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中国瓷业的一个主要生产地。 D.自古以来,中国瓷器的纹饰完全由烧瓷艺人自己设计。 2.下列对第④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比较 B.摹状貌 C.举例子 D.列数字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的画线句子删去加点的“主要”一词也不影响表达的效果。 B.第④段用日本木村重信先生的撰文强调了烧结火候的重要性。 C.第⑤段按时间顺序从纹饰的角度介绍了中国瓷器的特点。 D.选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 ②子:你,代词。 ③履:鞋子。 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④
①
②
③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得之则生(则:就) B.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C.今谓人曰(谓:叫) D.何故(故:原因,缘故) ..5.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选自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
B.【乙】文的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墨子对自己言行的辑录。 C.【甲】文的“箪”是指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乙】文的“冠”是指帽子。 D.【甲】【乙】两文都属于先秦诸子散文,句子长短不一,富于文采和气势。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中的“本心”即舍生取义之心。
B.【乙】文主要是围绕“万事莫贵于义”这个观点展开论述。
C.【甲】【乙】两文“义”的内涵都是指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 D.【甲】文运用举例、对比的方式说理,通俗易懂;【乙】文则运用比喻进行层层深入
的论证,把道理说深说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分)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