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关于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关于青少年叛逆心理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导入:青少年是最容易产生叛逆心理的人群,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研究人员:罗曦(明阳学校,高53班) 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调查研究,了解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各个方面,得出一套对于青少年叛逆的教育对策,从中让青少年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状况,使之健康成长。

研究容:

搜集案例及资料,得出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及其表现。 研究主要方法和手段:

上网搜集相关案例及资料,查阅书籍,询问心理老师等。 研究过程:

共青团市委、市预防青少年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倍腾学校等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工作机构,以省会市为中心,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近两万个家庭和1万名12岁至18岁的青少年进行了教育模式和行为方式的分析研究。调查表明,13岁至16岁的年龄段中,青少年厌学、网瘾、暴力倾向等行为特征表现明显,而且

- -优质专业-

-

呈现出低龄化趋势。

根据专业的分析研究,具有厌学、辍学、休学、叛逆、网瘾、暴力倾向等行为特征的青少年称之为“困惑青少年”,其中超过90%的“困惑青少年”集中在13岁至16岁这个年龄段,其中又以13岁至15岁为最多。调查显示,“困惑青少年”呈低龄化与扩大化趋势。

其突出表现为:一是“网瘾”现象。98%的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由此引发的各种偷盗行为已成为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二是 “与父母沟通困难”现象。占叛逆青少年56%。三是“早恋”现象。占叛逆青少年的27%(这仅仅是家长所了解到的数据)。四是“叛逆”现象。48%的青少年具有“叛逆”行为。其中,最常见的是“离家出走”。五是“暴力倾向”时有发生。其中,对父母的暴力行为占32%,与社会青年的暴力冲突占16%,由于个人个性造成暴力侵害的占21%。

调查中,离异、单亲、再婚家庭的“困惑青少年”占57%,父母关系不和睦导致的占到了14%,父母中一人外出打工的留守家庭占20%,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的占63%。同时,乡村以及城乡接合部留守家庭的孩子也呈现上升趋势。

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一、叛逆心里的大概含义

它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青少年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阶段,在认识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常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因而易

- -优质专业-

-

与家长的意向不同。当意向不一致时,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就会与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其实质是突出主体( 自我) 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相反,表现出对他人的不遵从。其实,逆反心理并非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于父辈与子辈之间价值观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正常的心理过程。

二、叛逆心理的产生原因 (一)主观方面:

心理受挫: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性,总希望教师、同学重视、赏识。长期得不到这种满足,心理受挫,就可能发牢骚、闹情绪,甚至而用“非常” 方式需求关注。

好奇性驱使:学生对未知事物有好奇性,总想解开他们的“神秘面纱”。探个究竟,看个明白,亲身体验一下,往往事情越有阻挡,对学生就越有诱惑力。

性格因素:部分学生性格孤僻、任性,常以自我为中心,爱耍小脾气,听不进不同意见,拒绝有意帮助、自控能力较差。

(二)客观方面:

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对子女性格、行为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认为,父母对于子女过分溺爱或过于专制,可能使孩子产生任性、反抗和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教师态度:教师教学缺乏意识,对学生缺乏爱心 、耐心,教学方法简单、粗暴、甚至挖苦、讽刺、体罚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性,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

- -优质专业-

关于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青少年叛逆心理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导入:青少年是最容易产生叛逆心理的人群,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p3hz9of0y6bod04q39t7z7sh75lu600oh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