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2、 学习作者抓住特征细致描摹景物的方法,并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欣赏。 过程与方法:
诵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品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鉴赏的能力和艺术的想象力。 反复诵读,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赏析课文,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诵读法、探究法、点拨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绿”你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如果让你将眼前的绿用文字描绘出来,你将怎样来描绘呢?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当年游仙岩梅雨潭时是怎样描写绿的呢? (揭题,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感知课文。 1、 简介作者。
2、 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标注字音。 3、 小黑板呈现字音,齐读两遍。
4、 思考:①作者见到梅雨潭的第一感受是什么?用文中词语回答。(生:惊诧)
②“惊诧”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惊诧?③梅雨潭的绿有怎样的特征,竟能让作者产生惊诧之情,能否用文中的词来答。④由“惊诧”一词你读出了作者对梅雨潭的绿有怎样的感情?(学生回答) 问:那么你读完本文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为什么? 三、再读赏析课文。
1、 你能不能也像作者一样带着这种喜爱、惊诧之情来朗读课文?
2、 配乐,学生轻声读课文,精妙处用笔划下来,可再次品读,也可做读书笔记。 3、 指名学生朗读佳妙句,并简要赏析。教师适时点评,归纳写法并板书呈现。 四、课堂练习: (一)必答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踞 薄阴 绺 棱角 倏的 穹 皱缬 尘滓 .........
什刹海 蕴蓄 挹 明眸善睐 掬 ........
2、 阅读下列句子,从修辞、写作手法等角度任选一方面来进行赏析。
(1)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用心 爱心 专心
1
(2)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
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
(二)、选答题:(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作者满怀深情地为潭水起了一个名字—‘女儿绿’,是仿造玉石‘祖母绿’而成的一个名字,将‘女儿绿’换成‘祖母绿’,如何?”
2、仿例造句:
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我若能取你为料,我将赠给那失意的画家,她必能 ; 我若能编你为曲,我将赠给那美丽的哑女,她必能 。 五、课堂总结:
学生小结,谈收获、体会。
教师小结,哪些同学或哪些小组表现突出。 六、课后作业:
1、摘录佳妙句,并选择其中的一两句背诵下来。 2、学习示范批注,课后给课文做补充批注。 附:板书设计
绿 朱自清
惊诧——文眼 写作手法:
奇异、醉人——绿的总特征 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传达感情
拟人: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更形象,意趣横生
对比衬托:突出特征
联想、想象:丰富意象,升华意境
教学设计说明:
《绿》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散文,堪称写景名篇。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这是一篇优美、精巧的散文,可以看做是写景散文的典范,尤其是其对景物的细致入微、竭尽所能的描摹及其优美清新的语言,的确是妙不可言。因此,本课的教学思路就是让学生沉浸于其中,陶醉于其中去美美地读,边读边想象边美美地悟。当然要做到读有所悟,读好就是前提。本课以范读并播放轻音乐创设情境来指导朗读,思路是范读——自由朗读——指名诵读——悟读、赏析,悟读即让学生边读边欣赏品味,找出好词佳句并做简单的赏析。这样就将读和赏、读和悟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本教学设计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谢谢!
用心 爱心 专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