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这场疫情,今年的正月初八,应该是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彭银华和妻子举办婚礼的日子。
“疫情不散,婚期延迟”,他和妻子达成共识之后,就上了一线。他拒绝了同事让他回家休息的提议,两天接诊300多位门诊病人,过度劳累导致抵抗力下降,因而感染了新冠肺炎。
2月2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护士曾在病房给彭银华拍照。照片里的彭银华,躺在病床上,一只手摆着“V”的手势,看着镜头,微微笑着。
2月20日21时50分,彭银华却因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牺牲。年仅29岁。
据了解,彭银华的妻子正怀有身孕。他办公桌的抽屉里还放着没来得及分发的婚礼请柬,但是彭银华的妻子却再也等不回她的新郎了。
心碎了,这么年轻,还没见到未出生的孩子。
这是发生在武汉疫情期间众多悲伤故事中的一个,不知道说什么好,唯有祈祷,愿彭医生一路走好[祈祷][祈祷][祈祷]
一路走好,时代的英雄!
抗“疫”小英雄 ——周洋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全旗上下实施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众多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少年加入到街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只希望尽自己一份力,为抗“疫”加一把劲。周洋就是其中的一员。
周洋是我们保康街道团工委招募的最年轻的志愿者。2002年出生的他,是一名高中学生,在这次疫情面前他奋勇而上,2月10日主动报名参加疫情防控一线志愿者。起初看他是个孩子,我们并没有给他安排岗位,但是只要有岗位他就第一冲锋在前,无论什么岗位他都踊跃报名。有一天,周洋终于坐不住了,私信跟我说“我什么都能做,站岗、跑腿、消杀我都可以,你就让我上岗吧,我真的很想尽一份力”。拗不过他的执着,于是安排他在晚上检查点站岗。在检查点执勤过程中发现小周洋工作特别认真负,对居民也很贴心、很有礼貌。
他先后在安居小区、王府小区、庄妃小区办理过小区居民出入通行证,在蒙小、青年家园、糖业、烟草等小区站过岗,每一次他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直到现在,他依然每天准时上岗,遵守工作纪律,为街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周洋,小小年纪、大大能量,像个小大人,特别可爱,特别有担当。有天晚上,小周洋特别着急特别认真的问工作人员“体温枪多少钱啊?我这个点上的体温枪不好使了,我好像弄坏它了,我给赔一个吧!”,其实是天气寒冷体温枪在外头时间一长就会失灵而已。
周洋,一个00后的孩子在这个特殊时刻挺身而出,不辞辛劳、不畏严寒,真的让人敬佩。
想,有很多像周洋这样的青少年在防控一线尽自己一份力,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新一代青少年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我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定会打赢这次没有硝烟的战争!
抗击疫情
众志成城
加强重症患者救治是降低新冠肺炎病亡率的关键,目前,全国已经调集11000多名重症专业医务人员汇集武汉,协同攻坚。今天(3月1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位重症专家、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邱海波。
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邱海波一天内要跑三四家医院,巡诊危重症病例,给出有针对性的诊疗建议。刚到武汉时,他发现重症病例每天快速增长,但重症病房却一床难求。邱海波和专家组成员建议,增加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迅速扩充重症病床,这个意见很快被中央指导组采纳。
在重症病房,邱海波不仅是指导组专家,还是临床大夫。他和同事们在一个个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寻找着治疗的突破口和诊疗路径。
俯卧位通气是邱海波和同事们总结出来的对重症患者明显有效的一种呼吸治疗,目前已经写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但是要将插管的患者翻身,还要避免病人身上各种插管的脱落和损伤,既是技术活又是力气活。
白天临床治疗,晚上研讨诊疗方案,这是邱海波这一个多月来的工作节奏。
在专家组成员夜以继日地努力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已经更新了六版,现在又即将更新第七版。
各地精锐医疗力量汇聚武汉,不同学科协同作战,邱海波奔波在各个重症医院间。在最近几天的巡查中,邱海波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在好转,ICU开始出现了“床等人”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