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科学性问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科学性问题

□ 方立新 姚利红

【期刊名称】观察与思考 【年(卷),期】2012(000)002 【总页数】7

本期专题/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已经成为当今及今后一个时期里,我们国家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体制范式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社会管理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民众,耗费着数以亿计的国家财富,关涉千家万户日常生活的幸福与安康;管理方式的转变与革新,更涉及到制度的变革,理念的更新,以及公共权力与利益格局的变换与重构。因此,需要认真总结我国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在内的各领域改革的成败得失,将改革的热情与严谨的科学态度很好地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目标清晰,方法科学,功效显著的社会管理改革之路。据此,我们认为,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在科学性方面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以社会管理的规律和现代化特征作为创新前提和突破口

同经济管理一样,社会管理也有自身的规律和特征。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社会管理的目标很难达到,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将困难重重。探索社会管理的规律和特征是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前提和突破口。在我国,社会管理是全新的研究领域,虽然在改革开放前也有社会管理,但当时的社会管理只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分支而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确立,社会领域逐渐与政治、市场领域分离,成为独立的生活空间,社会管

理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就要求我们重新探索现代社会管理理论,构建适应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的社会管理基本制度框架。因此,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首先必须厘清社会管理的规律,重点把握社会管理的现代化特征。 当前我国的社会管理存在着社会转型期的规律和特征,具体表现为多元性、复杂性、互动性和系统性。

(一)多元性。多元性是指社会管理主体、社会管理客体与社会管理目标的多元性。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性是指社会管理的参加者不仅包括各级政府、还包括社会中介组织、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以政府为中心的社会管理是建立在传统的政治结构与文化的基础之上。随着政治文明的演进,虽然党和政府在整个社会管理体系中的领导作用有所增强,但是现在政府职能需要逐步地从社会的相关领域中退出,这就需要各种社会组织与个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也解释了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一内涵。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是社会管理的目标。诚然,管理要面对一个虽然它把每个人的幸福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但最终是否有能力改变与此目标相违背的客观现实的问题。如果要避免目标的偏离,不能只是简单的要求社会秩序的稳定,还要注意社会发展的和谐与进步。因此,社会管理目标的多元性表现在:一是为了追求社会秩序的稳定;二是追求社会发展的和谐;三是追求社会发展的进步文明与幸福。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性是基于社会管理客体的多元性。

(二)复杂性。社会管理的复杂性,表现在社会管理客体的复杂性、社会管理主体和社会管理客体相互交叉以及社会管理客体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及其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管理客体的日益复杂,社会所面临的任务也日益复杂。同时,这些任务的规模也扩大了,包括社会事业、社会生活、社会组织、

重大社会事务的日益增多且相互交叉。社会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叉表现在二者的共同利益与特殊利益之间的矛盾。社会管理客体的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矛盾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其中带有全局性和严重性的冲突主要有:1.利益冲突。利益是社会整合的核心内容,利益分化是我国社会分化与转型过程中一个最深刻的现象。总的来看,在传统的利益一元化格局转变为多元化的过程中,如何使不同阶层和群体,甚至不同地域和个人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并使利益得到综合平衡和满足,是消弭政治冲突的关键所在,也是政治一体化的社会基础。2.价值冲突。改革开放以来,以社会主义的价值为核心,各种亚文化大量产生,进而导致价值取向多元化。一些背离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的颓废观念大量出现,这是造成各种败坏社会风气的行为甚至犯罪行为不断衍生的思想根源。这些行为和现象作为反社会的游离因素,时刻侵蚀着社会秩序的根基。3.社会冲突。困扰当代中国社会的矛盾很多,这些矛盾往往是产生社会冲突的根源,主要有:日益庞大的人口规模与迅速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矛盾;沉重的就业压力与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的矛盾;日益强烈的环境保护要求与能量资源消耗日益剧增的矛盾;人口流动与维护社会治安的矛盾;劳动力择业自由与城乡分离、分隔的矛盾;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和秩序要求与现有组织管理松弛和大量非组织群体及社会游离人群之间存在的矛盾。

(三)互动性。社会管理体制的互动性是指社会管理的多元主体在对复杂的社会事务进行处理时的信息交流与协作,这是多元主体之间进行协作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与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相比,现代的社会管理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开放的。社会管理主体,尤其是政府必须是开放性的,只有通过与社

会管理客体之间的物质交流与信息沟通,才能根本提高社会管理的能量,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提供基础。

(四)系统性。现代社会管理必然是系统管理。社会管理体制的系统性是指社会管理系统本身有一定的边界,不是无限开放的。它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特征。我国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是政府与社会高度合一的集中管理模式,它导致社会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同时,这种管理模式还使政府部门机构臃肿、层次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必须以系统性为依托,形成综合联动、互为助力、整体协调的社会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管理体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考验。虽然从整体上说,我国社会管理在转型期没有出现普遍性的规范真空、管理真空和严重的不稳定现象,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权威性和连续性,仍然是社会稳定的主要基础和支撑力量。但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相比,社会管理体制并没有实现相应的转型,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高度集权且封闭性的体制特征并未真正改变,仍滞后于经济与政治方面的改革。然而,没有社会领域的支持,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都无法有效运行,没有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经济和政治改革都将无法进一步发展。社会领域的变革正成为推进中国整体改革事业的关键因素,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理应包括社会管理的现代化。

当代中国社会管理从理念到体制都已经到了不能不改、不得不改,需要创新与重构的阶段,然而这种改革创新与重建需要我们对它进行深入地观察与思考。

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社会管理进行透析,是我们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前提。

二、以社会管理主体的多面向考量作为创新依托和载体

在社会管理中,政府、市场、社会各自具有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功能。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而呈现出不同的博弈关系。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动态和辩证的思维来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关系模式的分析框架。一方面,我们不仅要提高政府自身能力,尤其是政府最基本最重要职能的完善,从而强化国家制度的基础力量;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重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功能,解决转型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情,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同时,也要强化市场和社会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因为“没有社会制约的国家权力总是危险的和不可欲的,它是对专制主义的放纵”。①现代政治的使命就是对国家的权力施加制约,把国家的活动引向它所服务的人民认为是合法的这一终极目标上,并把权力的行使置于法治原则之下。

政府、市场、社会都可以成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在社会管理改革和社会体制创新中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政府要为社会管理改革创新构建制度框架,提供制度基础设施;要进行最基础的社会管理和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这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市场和社会都无法替代的;要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的成长与发展,鼓励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并为它们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要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维持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为市场和社会的有效运行提供长效机制。市场要发挥其在资源配置和竞争效率方面的优势,因为市场有着政府和社会无法企及的功能。社会也要发挥其社会机制的优势,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领域,积极承担起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同时,

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科学性问题

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科学性问题□方立新姚利红【期刊名称】观察与思考【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7本期专题/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已经成为当今及今后一个时期里,我们国家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体制范式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社会管理面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oy2t6etcy6o2vt5lzj67d82u9zjet00id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