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讲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资本论》第一卷重点问题

一、商品的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而价值则是商品的本质因素,因此,研究商品要看望研究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

从质上看,商品的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即商品的效用决定的,或由机器、生产资料等资本创造的。劳动者的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这种劳动,不是正在进行的劳动,而是已过去的劳动,它物化在商品里,凝结在—定的物体中。商品价值所体现的,就是在商品与商品交换中所体现的劳动与劳动的交换关系。所以价值不是物,而是凝结在—定物体内的抽象社会劳动,它表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从量上看,既然价值的实体是劳动,因而价值量就表现为一定的劳动时间。但是,商品价值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而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这种商品的价值量也不变。但是,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减少,反之亦然,因此,商品的价值量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力成反比。 二、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商品的二因素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古典政治经济学虽然也曾把价值归结为劳动,但由于他们弄不清劳动具有二重性,所以不能把劳动价值论贯彻到底;马克思指出;“经济学家们毫无例外地都忽略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既然商品有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那末,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而象斯密、李嘉图等人那样只是单纯地分析劳动,就必然处处部碰到不能解释的现象。实际上,这就是批判地理解问题的全部秘密”(《马克思思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250页)。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第一次批判地论证的,它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只有掌握劳动二重性学说,才能正确理解商品的二因素,才能正确分析价值实体、价值量、价值形式和价值的本质,才能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同时,掌握劳动二重性原理,又是分析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不了解劳动二重性,就无法区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不能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也就不能科学地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如果不理解劳动二重性,不能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那么,对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社会资本再生产、平均利润、地租等一系列问题。也都不能正确理解。

马克思也正是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第一次解决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彻底革命,创立了完整、科学和革命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三、商品不是物,而是被物的外壳掩盖着的社会生产关系

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人与人的关系,被蒙上物的外衣,表现为物与物即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关系。由于生产关系的物化,使商品具有神秘性,从而产生了对商品的好感,即商品拜物教。马克思通过分析商品拜物教的性质,透过物的外壳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从而说明商品不是物,而是披物的外壳掩盖着的社会生产关系,商品价值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价段的产物,不是永恒的,是一个历史范畴。 四、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交换过程的矛盾发展必然产生货币。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决定了商品交换的必然性。只有通过交换,私人劳动得到社会承认,实现为社会劳动,价值才得以实现。当商品转到购买者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进入消费过程,使用价值才能实现。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表现为交换过程的矛盾。在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随着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为解决商品交换中的矛盾,就要求在众多商品中确定一种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使一切商品部同一般等价物发生关系,并用它来表现自己的价值。而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作为商品,它具有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具有作为货币的特殊使用价值,即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精品

.

货币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就是货币的本质。

精品

.

五、劳动力商品的买卖,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资本最初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并不是资本,作为货币的贷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有着本质区别。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只是充当交换的媒介,而资本流通的结果则是价值增殖,即得到了剩余价值。因此,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但是,剩余价值不会在流通中产生,即无论是等价交换或不等价交换,都不能说明整个资本家阶级如何获得剩余价值,因此资本总公式和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发生了矛盾。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因为在流通以外,:商品生产者只是和自己的产品发生关系,因而商品生产者不能靠剥削自己得到剩余价值。

既然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那么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一种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的使用,不但是价值的源泉,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只能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就成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六、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成为商品:第一,劳动力的所有者是自由的人,不存在对他人的人身依附关系,从而可以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商品出卖结他人。第二,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商品和其它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它是价值的源泉,这是劳动力商品的突出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和其它商品一样,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它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因此生产劳动力的劳动时间就可以化为生产这些生活资料的劳动时间。它包括三个方面的支出:第一、维持劳动者本人生活的费用。第二,劳动者养活家庭和子女的费用。第三,劳动者一定的教育费用。

七、价值增殖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作为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它生产了一定使用价值。但是资本家从事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生产使用价值,也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价值,而是要取得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同时又是价值形成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在价值形成过程中,产品价值包括:第一,生产中消耗的原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第二,生产中消耗的劳动资料的价值;第三,生产中耗费的活劳动的价值。价值形成过程结束时,产品的价值和资本家预付的资本价值相等。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的价值积劳动力在使用中创造的价值,可以是不同的量,后者可以大于前者。这样价值就可以增殖,剩余价值就可以生产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本身的价值后,就使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并在生产过程中加以使用,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取得劳动力耗费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本身的差额。正是资本主义生产中的这种价值增殖,体现了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因此也就成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 八、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在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中,资本表现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个部分。生产资料是生产的客观条件,它的价值只会保存和转移,不会发生价值增殖。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它不仅能创造出补偿自己消耗的劳动力价值部分,还能创造出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部分,即剩余价值。马克思根据资本这两个组成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起的不同作用,把它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剥削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可变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直接源泉。

马克思以前的经济学家从未科学而明确地提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概念,这两个科学范畴是马克思最先使用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实质的关键。它说明,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只有可变资本才能带来剩余价值,只有工人的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由于有了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区分,所以就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揭示资本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理论前提。

精品

.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区分,使马克思建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沦,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九、剩余价值率的正确公式

马克思在说明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说明了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价值变动的结果后,提出了正确计算资本对劳动力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

这三个公式都是表现资本对劳动力剥削程度的正确公式,但考察的角度不同。前两个公式从价值形式考察,后一个公式则从流动劳动的形式考察。

十、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两种基本的剥削形式

资本主义具体的剥削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就基本形式来说,无非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两种。

把工作日延长到生产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以上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没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即工作日长度不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就没有剩余价值的生产,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存在。因此,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

在劳动日不变的前提下,靠相对减少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叫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作为资本主义的一种基本生产方式,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为基础的。只有社会劳动生产力率的提高,才能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直接目的,既不是为了社会进步,也不是为劳动者谋福利,而是为了取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十一、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科学定义

在第五篇考察简单劳动过程时,马克思曾给生产劳动下过一个最初的定义,即它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但在考察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时,这个定义就不够了。一方面,从物质规定性说、生产劳动的概念扩大了。由于生产过程中,劳动分工和劳动协作日趋细密,在物质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有的工人直接参加生产,有的工人则间接参加生产,就是直接参加对物质产品生产的工人,每人也只是从事某一部分或某一操作过程的劳动,由于他们都是在物质生产中共同作出贡献,因此他们的劳动就部属于生产劳动,另一方面,从社会规定性说,生产劳动的概念又缩小了。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所以在资本家看来,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资本主义生产劳动。这个规定性,对资本主义生产劳动来说,是更重要、更带有实质性的内容。

十二、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低限额

不是任何一个货币额都可以转化为资本, “这种转化的前提是单个货币所有者或商品所有者手中有一定的最低限额的货币或交换价值”(第341页)。

不能直接把资本的剥削、价值的增殖和剩余价值生产划等号。货币要转化为资本,除了要有生产剩余价值这个质的规定外,还必须有量的规定。要使货币转化为资本,货币所有者成为资本家,剩余价值的生产就要达到一定的限额。达到这个限额后,货币所有者的生活水平比工人优裕,而且还有一部分剩余价值可转化为追加的资本,同时使货币所有者完全脱离生产劳动。因此,要使货币能够转化为资本,货币所有者必须拥有最低限度的货币额。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低限额,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不同时期,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同一时期的不同生产部门,都是不同的。

十三、剩余价值生产的自然前提

剩余价值的生产要以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劳动生产力水平为前提,但是,产生剩余价值的原因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精品

.

剩余价值的生产,要以一定的劳动生产力为基础和前提,如果劳动生产力低下,劳动者的产品只能满足他本人及家属的生活必需,就无法提供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也就无法提供剩余价值,从而也就不会有包括资本家在内的剥削阶级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剩余价值的产生要有自然基础。然而,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发展积累起来的一定程度的劳动生产,只是资本关系、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和前提。而只有在资本的强制和支配下,才能决定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产品和剩余价值归资本家所有。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源只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把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较高的劳动生产力看做资本和剩余价值产生的原因是错误的。

十四、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剩余价值理论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但工资形式给人以假象,好象工人出卖的是劳动而不是劳动力,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好象工人得到了全部报酬 这样,资本主义工资就掩盖了剩余价值的剥削。

马克恩在科学地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的基础上揭示了工资的实质。马克思指出,如果工资是劳动的价值,那么劳动就应该是商品,因为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但是劳动不是商品,因而就没有价值。第一,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劳动本身没有价值。第二、劳动不是独立的实体,不能作为商品出卖。第三,如果把劳动当作商品,不但违背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也消灭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因此,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才是资本和工人之间买卖的商品,工资的本质只能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对工资本质的正确说明,使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得以完成,所以工资理论又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补充和完成。

十五,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基本特点

任何社会的生产活动都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即都是一个再生产过过程,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研究,可以发观从孤立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所看不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新特征。

第一,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不仅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而且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也是工人生产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以货币工资形式取得报酬,它表现为由资本家预付可变资本的形式,这是在资本主义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把资本主义生产当做不断重复的过程来考察时,就可以看到,资本家用来支付工资的货币,是工人以前生产的产品出售后得来的。可变资本由资本家预付只是一种假象,实际上,工人在取得劳动基金以前,已经付出了劳动,生产出了产品。

第二,不仅可变资本是工人生产的,而且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部是工人创造的。假定资本家最初预付一部分货币作为资本,每年得到的剩余价值全部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那么,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原预付资本既会全部被资本家消费掉。因此,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如果说资本家消费掉的是剩余价值、原资本价值仍旧保存下来,这只是一种无理的辩解。

第三,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分离,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从资本主义生产连续进行的过程看,这种资本关系又作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结果,不断被重新生产出来。—方面,工人创造的物质财富不断被资本家占有;另一方面,生产过程结束后,二人依然是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因此,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不仅生产商品,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十六、资本积累的实质

资本实质上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生产关系。因此,分析资本积累的实质,也就是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大再生产过程的特点。把剩余价值重新转化为资本就是资本积累。因此,追加的资本从一开始就是资本剥削的产物。在资本积累中,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工人无酬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购买更多的劳动力,去进一步扩大占有更多剩余价值的条件,去加强和扩大对工人的剥削。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实质。

十七、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是商品生产者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直接占有自己的产品,并按等价原则交换商品的规律。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是劳动和所有权分离,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规律。

精品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讲解

.《资本论》第一卷重点问题一、商品的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而价值则是商品的本质因素,因此,研究商品要看望研究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从质上看,商品的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即商品的效用决定的,或由机器、生产资料等资本创造的。劳动者的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这种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oxqk8sxsh47ty70kclt55mbv23ri50057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