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1. 2. 3. 4. 5.
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人们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结果。 认识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一切智慧都源于对哲学的学习。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或科学之母。
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哲学能够提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6.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或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科学统一。
7. 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综合科学。
8. 生活源于哲学。
9. 正常的人都具有哲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10. 人人都有智慧。
11. 哲学是关于人与外界的关系的学问。
12.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13.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14.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15. 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科学。
16.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要认真学习哲学。
17.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18. 哲学对实践有积极的作用,任何哲学都是时代变革的先导。
19.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0. 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21. 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22. 规律是可以改造、消灭和创新的。
23. 人们可以改变和认识规律。 24.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5. 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
26. 错误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7. 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8. 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29. 意识的内容来自于人脑,意识根源于人脑。
30. 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
31.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32.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3. 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34.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利用和创造规律。
35.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同时产生的。
36. 客观实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37. 意识是与物质同时产生的。
38. 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39. 意识是生物特有的能力。
40.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41. 一切观念都是对现象的模仿。
42. 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43. 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44. 规律是永恒的,不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45. 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46. 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决定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实际效果(或程度)。
47. 意识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48.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改变规律。
49. 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0. 真理在实践中总是要不断地被否定。
51. 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52. 实践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53. 认识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
54. 认识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
55. 理性认识可以直接在实践中获得。
56. 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57. 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58. 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59. 客观世界或时间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0. 科学理论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1. 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62.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主观的。
63. 认识是实践的来源。 64. 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
65.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出发。
66. 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联系有主观联系和客观联系之分。
67. 联系是普遍的、主观的、有条件的。
68.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联系。
69.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70. 联系具有客观性、不变性。
71.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每一个要素。
72. 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73.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74. 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
75. 只要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就能正确认识事物。
76.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77. 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78. 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79. 自在事物的联系落后于人为事物的联系。
80. 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81. 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发展和变化是一回事。 82. 显著的变化就是发展。
83. 静止状态不可能发生任何变化。 84. 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85. 有了质变就有了发展,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86. 量变中包含部分质变。
87. 矛盾是客观的,是固定不变的。 88. 事物的矛盾是人们的主观感受。
89. 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90. 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91. 要达到社会和谐就要消除所有矛盾。
92.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多与少的关系。 93.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主张抛弃过去的一切。
94.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95. 新出现的事物总比旧事物优越。
96. 创造性思维就是要突破规律的制约,解决实际问题。 97. 发现问题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98. 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99. 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100.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敢于否定一切,藐视权威。 101. 否定一切或肯定一切是发展的源泉。
102. 我们应消除政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103. 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
104. 发展生产力就要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彻底变革。
105.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106. 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107. 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08.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同。
109. 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已不再存在。
110.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
111. 社会存在的变化并不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112. 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13. 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114. 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115.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116.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
117.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
会关系。
118. 价值观是指人对事物的积极意义。
119. 价值具有客观性,人生价值和价值观具有主观性。
120.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正确导向作用。 121. 正确的价值选择只能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
122. 有的人有价值观,有的人没有价值观。 123. 人们的有些意识是主观自生的。
124.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无所谓正确或错误。
125. 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放弃个人利益。 126. 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127. 只要埋头实干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28. 普遍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29. 实现人生价值不受客观条件的影响。
130. 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
131. 社会意识的变化推动社会的发展。 132. 人类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靠阶级斗争。
133. 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重要。
134. 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135.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136.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137. 辩证的否定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