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一课 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要按照课程标准认真制定)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
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
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教学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课型和课时:新课,一课时 教学手段:课本、课件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1、教师活动: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
看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
二、自主学习: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
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 (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 (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4)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
三、合作探究:1.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
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2、多媒体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四、精讲解疑:1、《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作品到底美在哪?
这部作品不仅给我们读者留下了无穷的遗憾,且兼之诸多值得争议的感情波折,“歌绝”苏瑾与主人公王动的关系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我本来是不愿意参与这种讨论的,因为一般来说,只要作者不是弱智的话,像这种贯穿始终的感情主线不到最后结局是不会真相大白的,而《江山》的作者泥人很显然不是傻瓜。可当我在各个论坛、贴吧上看到几乎所有人都在谴责、辱骂、诅咒苏瑾,连同情都鲜有人施舍于她时,我实在是坐不住了。 首先来说说,苏瑾爱王动吗?很显然,是爱的。不然她不会对王动许下不容第二个男人碰她的誓言;不然她不会在流产后看到王动有一时的失态;不然她不会从乔装的王动在喝茶时所表现出的习惯察觉到有问题;不然她不会在李思要娶她做小妾时在桌下踢萧潇一脚......书中有太多太多的不然,有意地、无意地暗示过我们读者。 五、达标测评:
(一)测评题:1、今后欣赏美术作品从哪几方面着眼?
(二)小结:1、看构图整幅画面的构图是否突出主体、背景是否干净、
主体位置是否恰当,构图是否平稳,还有造型是否准确。
4、看明暗关系。也就是黑白灰,或者说光线的关系。整幅作品的黑白灰关系是否明确,是否能够形成整体感,还是看起来很散,黑白灰不明显,会造成画面灰暗,或者找不到光源,没有立体感。
3、看色彩关系。所谓色彩关系,无非就是色彩是否有冷暖对比,是否在画面上表现出了环境色、固有色和自然色,简单的理解,可以理解成色彩的丰富程度。当然,色彩不可过,太过丰富,没了章法,就显得乱了。
4、看一张画的透视关系,近实远虚、近大远小,是否做到了。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千里江山图》 《蛙声十里出山泉》 《江山如此多娇》
作业布置: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
理解。
1. 教学反思:
2. 反思改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