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机制研究
1.乡村景观的衰退现象及其动因
乡村景观是以自然生态景观为背景、以乡村聚落景观为核心的景观环境综合体。其内在构成主要涉及3个层次的内容:1)乡村聚落的单体建筑特征、宅院结构聚落结构和聚落的宏观特征;2)聚落外部空间环境与大地景观环境特征;3)聚落与外部景观环境之间的连通体系与物质、能量、信息的连接体系[1]。乡村景观是连接中国数百个城市与广袤自然生态本底之间的关键环节,其结构有着天然脆弱的特征,因此必须有效的探究乡村景观的衰退机制,才能开展深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乡村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和内涵的景观类型,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农舍到能够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所代表的地区,是土地利用粗放、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地区。长期以来,我国的乡村景观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象工程”带来的“暴发户意识下的美化运动”,主要表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部分急于追求政绩的干部简单理解为“宽马路,大洋房”,使乡村缺少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2)“发展经济”前提下的“国土安全格局的破坏”,去城镇化和乡村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认识问题的肤浅和缺乏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乡土生态和文化景观遭到破坏。脆弱的中国大地生态景观和不可或缺的乡土遗产景观再也经不起也容不得更多的破坏了;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推崇洋文化、对历史遗留文化精华的否定;4)政府主导下的大包大揽,导致一些领导站在城市的角度去要求乡村景观的改造,出现城不像城村不像村的结果。相反,要从农民、农村、农业的角度去审视和制订以农民得到实惠为根本出发点的评判标准[2]。
2.乡村景观的价值体系
乡村景观表现为一种格局。是历史过程中不同文化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干扰的记录,景观最主要的表象是反映现阶段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而历史的记录则成为乡村景观遗产,成为景观中最有历史价值的内容。它的开发有利于发挥乡村的优势,摆脱传统的乡村观和产业对乡村发展的制约,重新塑造乡村功能,构建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可持续乡村的和谐、稳定发展过程。总体来讲,乡村景观的价值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1) 乡村地域的经济功能: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
2) 乡村地域的自然生态功能:保持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3) 乡村地域的社区文化功能:保持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4) 乡村地域的空间组织功能:保持景观斑的合理性和景观的可达性;